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关于学以致用的名言

关于学以致用的名言

时间:2024-06-03 19:06:37 作者:
摘要:荀子说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出自,出处,谁说的,学以致用的名言,名人名言名句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见《荀子·儒效》。知之:知道道理。行:行动,实践。敦:厚。这两句大意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观点,现在看也是正确的。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儒效》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见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这两句大意是:治学所宝贵的在于付之实行,而不在于仅知道道理。此名句反映正统的儒家思想。这里所说的“不贵于知之”,并不是说“知”不如“行”重要,贵行而贱知,而是说“知”与“行”相比,应该更注意培养“行”(实践)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付诸实践,如果学习了许多知识却一点不会运用,那么,这种“知”再多也不值得珍贵。这种强调学以致用的观点应该说是正确的。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答孔文仲司户书》

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这几句大意是:学习不一定追求广博,关键的是所学的东西应当有实用价值;做官不一定追求显贵,关键的是所仕之职应当受之无愧。作者这几句话强调学以致用,官须称职,做到知与行统一,名与实相符。所以,~下面接着说:“学而无用,涂车刍灵也;仕而有愧,鹤轩虎冠也。”意思是: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就像送葬用的泥车草人一样,空好看而已;做官尸位素餐,受之有愧,无异于乘轩车的鹤,戴冠冕的虎,滥厕禄位罢了。这种学、仕观,现在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南宋学者 罗大经 《鹤林玉露》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