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千字文》“千古奇文耗神事,一篇写就头飞雪”

《千字文》“千古奇文耗神事,一篇写就头飞雪”

时间:2024-06-08 07:08:24 作者:
摘要:《千字文》押韵流畅,字句关联,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为中国蒙学三大读物之一。同时,这三本书,也和《千家诗》,并称为“三百千千”。 《千字文》译有英文...

《千字文》押韵流畅,字句关联,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为中国蒙学三大读物之一。同时,这三本书,也和《千家诗》,并称为“三百千千”。

《千字文》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在中国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千字文》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但寓意深刻,对于喜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是必读文章之一。

一、《千字文》背后的故事:奇才周兴嗣,一夜白头成奇文

据唐代《尚书故实》记载,“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而有王右军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锡甚厚。”

历史上有两次一夜白头的记载。最早出自伍子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另外一次,便和这《千字文》千古奇闻有关。

大约在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叫梁武帝(502—549年)。

梁武帝一生多才多艺,文学素养极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皇帝。萧梁建立后,梁武帝为了培养教育子孙,巩固江山社稷,于是,命文学侍从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碣碑石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每字一纸,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授皇子,让他们从识文断字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由于这些字杂乱无章,没有韵律,不便记忆,故收效甚微,于是,梁武帝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周兴嗣。

周兴嗣(嗣,si,四声,继承,子孙的意思),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人。周兴嗣十三岁时,就开始游学京师,博览群书,“博通记传,善属文”,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奇才。南齐隆昌年间,周兴嗣出任桂阳郡丞,太守王峻对其甚为赏识,优礼有加。梁武帝以梁代齐时,周兴嗣写了一篇《休平赋》,颂扬梁武帝功德,其文词之华丽,对仗之工整,时人为之倾倒。不久,梁武帝任命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一天,梁武帝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周兴嗣,让周兴嗣将这一千个不同的字,整理编成一篇通畅而又有韵律的韵文。注意,皇帝的要求是“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只能被称为“笔”,而非“文”。而“文”的要求要讲究押韵和对仗,这是一件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皇帝安排的事情,丝毫怠慢不得,而且,既要有质量,又要有速度。周兴嗣接到诏令,立即返回家中,将这一千字仔细揣摩,反复吟诵,排列组合,整夜推敲。终于在雄鸡报晓之时,完成了锦绣华章《千字文》这篇千古奇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周兴嗣在一夜之间,把一千个风牛马不相及的单个字的组合,变成一篇构思精巧、前后对仗、音韵谐美、文采斐然的千古奇文,且在一夜之间完成,这谈何容易?苦思冥想却是极为烧脑和伤神,周兴嗣一夜之间,熬得头发全白了。

第二天早上,周兴嗣将《千字文》献给梁武帝,梁武帝读罢,只觉得《千字文》气势雄浑,婉转有致,妙语连珠,文采飞扬,四言一韵,琅琅上口。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当即下诏送去刻印为“诸王”的习诵读本,并刊诸于世。周兴嗣到朝堂拜见谢恩,梁武帝看见一夜之间鬓发皆白的周兴嗣,大为感动,赐赏丰厚。

这正是:“千古奇文耗神事,一篇写就头飞雪。”

二、宋徽宗瘦金体与《千字文》

说起艺术家皇帝,论诗词有南唐后主李煜,论书画有北宋徽宗赵佶。不过这两位都是跑偏型儿的,虽有艺术才华,却荒废了主业。据说赵佶的父亲宋神宗赵顼梦见南唐后主李煜前来谒见,而就在其时,他的儿子赵佶出生了,后来多才多艺,胜过后主百倍。宋徽宗赵拮,作为皇帝,无疑是失败的;但作为艺术家,宋徽宗却是无数帝王中毫无争议的第一人。

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瘦挺爽利,运转如刀,对笔触的控制惊人,可称前无古人,后世模仿者虽众,却几无得其精髓者。

宋徽宗《千字文》真迹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乃是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三年(1104)二十三岁时赐权臣童贯之书作。全卷纵30.9厘米,横 322.1 厘米,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为朱丝界栏,素笺本,这种纸张是当时宫廷专供,呈淡黄色,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

宋徽宗学书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称为“瘦筋体”,为表现对御书的尊重,故以“金”易“筋”。

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体书法,整体匀整峭拔,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极致,正所谓“铁画银钩”,“如屈铁断金”, “天骨道美,意趣盎然”。书写对运笔把控要求极高,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绰约风姿。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

此卷原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现藏上海博物馆。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字精妙,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铁画银钩,是研习书法的朋友,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文后,附宋徽宗《千字文》全文,供大家鉴赏收藏。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