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3教育与科学技术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3教育与科学技术

时间:2024-06-09 05:06:06 作者:
摘要: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本章习题)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二、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生产是直接创造新科学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则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它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前人的科学成果加以合理的编排,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习者。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巴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实现科学知识的继承与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是为了好奇心的满足。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化。

(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据1986年统计,美国的科学家被大学聘用的占全部科学家的40%,美国大学担负了全国基础研究的60%,应用研究的15%;在日本,则是大学承担基础研究,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应用研究,民间企业承担开发研究。在中国,全国共有800多所高校承担有科研任务。l995年,我国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占总数的60%,1/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获国家发明奖。

(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的技术化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电脑软件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对推进相关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备考辅导:

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7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8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押题密卷

2011-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最新试题免费体验,给你最真实的考场!!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本章习题)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无处不在、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科学技术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显然应该是教育所关心的重要话题。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往往几十年、几百年一脉相承,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传统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二)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每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数量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学校类型的多样化,规模的扩大,教育设施的兴建,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备考辅导:

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7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8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押题密卷

2011-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最新试题免费体验,给你最真实的考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机互动模式,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如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传统的教育中,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活动可以照样进行;而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应,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和应用。这两次革命使得从幻灯、录像机到VCD、电脑、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又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网络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网络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网络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是指导教师,都可以按

照学习者的意愿或者需要进行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照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的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而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备考辅导:

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试题推荐:

10套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7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8套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押题密卷

2011-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最新试题免费体验,给你最真实的考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