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四川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B知识点|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四川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B知识点|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时间:2024-06-11 17:06:47 作者:
摘要:四川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B知识点|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知识概念、知识的分类、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学习内容的直观分类、类化、直观教学的意义、奥苏贝尔对概念的定义、概念的要素、概念的分析、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概念的运用水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的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成分、问题情景、定势、功能固着

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

1、学校智育的核心任务:掌握知识。

2、知识:狭义的知识仅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广义的知识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3、知识的分类;(1)潘菽:感性知识的学习和理性知识的学习。(2)奥苏贝尔: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3)加涅:智慧技能、认知

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4)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5)梅耶: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4、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1)知识的理解:指了解传递知识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1)知识理解的水平:史密斯阅读理解的四种水平:字面的理解、解释水平的理解、判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2)知识理解的过程: ’

①感性知识的形成:是在学习内容的直观中完成。学习内容的直观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②理性知识的形成:需须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并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知识的巩固:是指将所理解的知识长久的记忆。从记忆的过程来看,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两个环节来实现。

(3)知识的运用: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主要经历四个环节: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

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

1、概念的分类:(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维果茨基。日常概念: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奥苏贝尔(3)具体概念与下定义概念——加涅(4)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赫尔斯

2、概念的功能:①称谓功能②简化认识功能③系统化功能④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没有概念就无法判断,进行逻辑推理。

3、概念的获得:(1)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2)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法。

4、概念的运用水平:知觉水平的运用、思维水平的运用

5、概念的教学方法:例证法、规例法

6、※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7、原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8、原理学习的过程:(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2)理解原理所描述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3)将原理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原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运

用原理的智慧技能,甚至是相关的认知策略。

9、原理学习的方式:发现式原理学习,接受式原理学习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