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之物质与精神(含解析).docx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之物质与精神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朝理学家胡居仁家中贫穷。有人很为他担忧,他却说:“身已闰义,屋已闰书,大处足矣,不必琐求。”在胡居仁的眼里,道义和书籍是“大处”,吃穿用度是“小处”。只要大处得到满足,其他细枝末节都不值一提。他博览群书,尤其饱读儒家经典,在程朱理学的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一生远离官场,淡泊自处,过着俭朴的生活,所以才有“大处足”的境界。巴金老人在散文《灯》里说过:“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人活着要吃米,但米并不是唯一的需要,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不同于物质富裕的生活样态,那就是精神上的富足。读了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应把握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关系。
既要让‘钱袋’鼓起来,也要让脑袋富起来。”材料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则是发挥社会力量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这三种分配制度的协调十分重要。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可以通过制度、法律等各方面配套支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提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邓小平同志也不断强调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醒人们“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围绕话题“富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管仲说:“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意思是说,懒惰奢侈的人即使再富有,也迟早有一天会从富有变成贫穷;而勤奋节俭的人,即使再贫穷,也迟早有一天会从贫穷变成富有。当然,贫穷和富有不只有物质属性,也有精神属性。有的人看似很贫穷,但精神却很富有;有的人看似很富有,但精神却很贫穷。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为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参考答案:1.例文:以物质为本,育精神之花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漫画中人却大口啖肉,屋边种竹,认为内外兼修,肥而不腻。物质的基础就像画中的这块肉,而精神上美的满足就是那一丛修竹。满足了物质上的温饱,更需要精神之花。以物质为本,物质的满足是生命发展的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衣食足”是基础。在我们的文明刚开始时,先祖们为了生活的温饱,不断的发展,从石器时代再到青铜器时代,所流行的物件都是以实用为本。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物质的基础,又何谈社会进步,以至精神文明的丰满,如果连一块面包都没有,那么谁还会有心情去追逐美丽的水仙花。物质生活的充盈是精神追求的基础,对应的物质条件更是精神文化的必需品,看了乡间田野中的犁耙,虽没有半分美感,却是文明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有追求美的思想。因此,物质条件的基石,是培育精神之花的沃土。育精神之花,精神上美的追求是寻常生活的升华。没有物质上的富有,不可能去享受精神上的美感,但若是物质富有而精神匮乏,这样的人生终究是肤浅的。试看那采菊南山的老者,漫步荷塘的学者,仰头望月的诗人,哪一位不是在精神之美中沉醉。物质基础固然必需,但精神充盈更为重要。前者是温饱生存的基础,后者才是生命来自于灵魂的升华。精神的花朵绽放于心间,无色无味却最为珍贵,生活因它而充满色彩,生命也因它而闪耀。夯实物质基础,涵养精神家园,不为物质所累,让精神之花馨香四溢。以物质为根基,绽放美的花朵。不知多少人,忙忙碌碌于人海之中,为了眼前的苟且而疲于奔命,忘记了诗和远方;不知多少人只顾低头去捡六便士,顾不上去看天空中的皎洁月光;不知多少人,总以为物质生活好起来了,生命就满足了,殊不知没有精神之美在其中滋养,再充盈的物质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空荡荡。
物质之本为根基,不能丢弃,没有物质生活为保障的精神追求,算不得幸福;精神之美是花朵,不能抛下,没有精神去滋养生命,也算不得幸福。因此唯有物美并包,以物之根,求美之花,才能成就心灵上的升华。我们要有千钟之粟也别忘了远方微风;坐拥家财万贯,也要追求渔歌唱晚。生活的物质基础,心灵的浪漫美感,兼容并存,以物质为根,绽精神之花,让物质与精神和解,以塑灵魂升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阅读试题的漫画,我们能从图画中看到一屋、一人、一竹这几个关键元素,若再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屋中小人围炉而坐,貌似饮食状。而再结合漫画上方的文字“屋内吃肉,门外种竹,内外兼修,腻而不俗”,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说这句话,强调了自己追求精神生活胜于物质生活的思想,而这幅漫画中,并没有对“肉”所代表的物质生活进行批判,而是兼顾二者,强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其实这种观点自有其合理性,因为物质是人们活着的保障,无物质者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又有何精力追求精神?但精神的追求更是对自己理想的奔赴,只有物质而无精神,只会堕入庸俗境界。由此可见,本题为关系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物质”和“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此,写作时应该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角度立意,比如可先从哲学层面分析物质的重要性,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即物质先于精神存在,物质是精神诞生的基础。然后由此引出精神,并对物质和精神进行思辨分析:比如可说物质是基础,精神才决定生命的高度,物质的追求应有限度,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等;或者物质与精神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精神产生后又影响着物质等等。在写作时务必注意辩证合理地思考二者的关系,但在不否认物质重要性时,还是要着重强调把握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意:1.人生要有高品质的精神追求。2.拥有物质与精神和谐与统一的生活。3.生活不仅需要适用的物质,还需要精神的追求。 4.既种麦子,也栽玫瑰。 5.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 6.实用与审美齐飞,物质共精神一色。 2.例文: 物质与精神齐飞,温饱与灿烂一色 两位人类学家看到了火对人类发展的实用功能,而数学家托姆看到了抽象的形状之美, 灿烂多姿之美。其实,火之功岂能一言以蔽之?如果固执一端而排斥另一方,便是盲人摸象 之论。对此,笔者认为,惟有物质与精神齐飞,温饱与灿烂一色,才是火种对人类的终极意 诚然,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
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 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正如巴金先生所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们的生活 因为有物质保障而远离饥寒,但我们的生活如果有了精神追求定会增光添彩。 穆罕默德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诚如斯言,人生就 像天平,一边是物质,一边是精神,首先你得有物质,让你能够活下去,但当物质足够多时, 思想与精神的充盈便显得格外重要,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人生不止只有眼下的 温饱,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充满生机,和我们的生 命一样,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肉体的温饱是生存,精神的灿烂是价值,是人存世的意义,因 为精神是永恒的。 陶铸曾有言:“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 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生活处处都是美,作为美的发现者, 我们不仅要面包,也需要水仙,它让我们获得存活之外的丰富意义,有奋斗,有泪水,更有 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追求灿烂更会书写 出我们有意义、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物质与精神之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愿生活 不止有眼下的苟且,还有远方的灿烂;愿物质与精神齐飞,温饱与灿烂一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的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引述胡居仁的话,通过“大处足”的观点,第二则材料,通过引述巴金的话,进 一步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两则材料的共性都在强调精神追求要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第一则材料中胡居仁的观点启示我们:精神上的追求是“大处”,物质上的追求是“小处”,和 物质生活的富裕样态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巴金的话中,“米”指代的就是 物质需求,而“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启示我们:在今天竞争的社会里,难免人心浮躁、物欲横 流,如何在冷静中自省自律,固本守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呢? 人生的意义不只在物质层面的满足,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丰富,或者说,要摒弃过多的物质 追求,重视精神世界的构建。在写作中,需要厘清“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概念,理清二 者的关系,把握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写作时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表明观点:在物质大为丰足的当代社会,我们不应为物质所拘 泥,成为物质的奴隶,而应追求精神的富足。
接下来先以问题引出:那么何为要“追求精神 的富足”呢?接着回答这个问题:精神的富足又给予他从容应对人生困境的自信,使他能够 超脱于现实的困厄。人之一世,匆匆不过几十载,人生的意义何在?不应该是物质追求,应 该是精神追求,所以,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们毕生应该追求的境界。最后再次表明观点:摒 弃现世的浮躁,摆脱物欲的束缚,用花香取代铜臭,静心读书、学习、生活,充实内在精神, 收获人生的馨香。 立意: 1.不囿于物质,追求精神富足。 2.物质与精神齐飞。 3.物质是燃料,精神是火光。 3.例文: 让精神富裕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曾说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 富裕。物质生活的富裕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生活的富裕则不好界定不好衡量,但却直接影 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事实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精神生活 的富裕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一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树立明礼知耻的文明意识。2021 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物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本应在精神上也富有起来。
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做的 还有欠缺。从集体哄抢到景区泡脚,从高铁占座到公交“动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 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正 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更应该内外兼修、明礼知耻、自尊自爱,成为一个精神富有 的人。 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避免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伴随着我国不 断崛起的步伐,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可是一些家庭在富裕起来的同 时,开始丢掉勤俭持家的作风,而且不注重家风建设,对子女予取予求,生活奢侈。正所谓
相关阅读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十年,许多创新技术有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全球社会结构。以下是一些可能在未...
-
白杨数说 | Wayback Machine,记录数字化历史
The Internet Archive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包含数百万免费书籍、视频、软件、音乐、网站等内容的非营利性线上图书馆。...
-
胡润《2021全球独角兽榜》出炉,深圳32家企业上榜,数量全球第5
深圳有32家独角兽位列全球第5多城市。...
-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拉美社1月12日播发题为《从观察者到领导者,中国生物技术的崛起》的报道,报道记者为伊绍拉·迭斯。报道编译如下:在中国的实...
-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 空间特征 、 数量特征 、 遗传特征 。 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 迅速增长种群 、 稳定型种群 和 下降型种群 。...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十年,许多创新技术有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全球社会结构。以下是一些可能在未...
-
白杨数说 | Wayback Machine,记录数字化历史
The Internet Archive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包含数百万免费书籍、视频、软件、音乐、网站等内容的非营利性线上图书馆。...
-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汇总.doc,可编辑版 Word完美格式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1、行政的涵义、行政的性质 行政,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
-
一...
-
全球两百多个国家,不是埋头钻研于科技建设中,就是忙着在跻身强国的路上。但殊不知竟有一国从不担忧这些,子民都是懒癌晚期,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生活全靠...
-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丨《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赵狄娜摄影/宁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技术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基因检测...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