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生活的另一个样子

生活的另一个样子

时间:2024-06-14 09:09:04 作者:
摘要:□ 李巧文对于怎样活着,我以前很少去思考它的深意。最近看了余华的《活着》后,却有了感慨,生活大约呈现两面,一面是狰狞,另一面是静好。《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

□ 李巧文

对于怎样活着,我以前很少去思考它的深意。最近看了余华的《活着》后,却有了感慨,生活大约呈现两面,一面是狰狞,另一面是静好。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爷爷挣下了二百多亩家产,父亲挥霍了一半,到他手里,又挥霍了一半。他喝酒,赌钱,玩女人,挥金如土,什么事都干,唯独不干正事,不能将家业发扬光大。父亲养了他,就像是特地来败家产的化生子一样。最后,除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一无所有。不得已,他才把眼光放回家庭,没有人同情他。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少爷身子,挑起家庭的担子,每天早起晚睡,田里土里,一身泥一身灰地过日子。他第一次知道了生活的艰难。然而,命运也终究没有垂顾于他,儿子有庆替人输血死了,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妻子家珍病死了,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小说《活着》讲述一个家从富有到贫穷,最后剩下一个老人和一条老牛,还在顽强地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序言里说了一句话:“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生活不可能样样美好,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事物总有矛盾对立的一面,有相生就有相克,有致恶就有治恶。有时候,选择是因为无法选择,冷漠是因为习惯了悲伤

生活如此狰狞,然而福贵并没有表现多少悲伤。妻子死了,他说:“家珍死得很好。”他讲述十多年前的往事时,是微笑的,西落的太阳照在他脸上,显得格外精神。他的苦还没有到头,女婿又被水泥板压扁了,家里唯一的孙子苦根,吃了太多的面条,竟然撑死了。所有的苦难似乎都朝他袭来,而他只有一个肩膀,一个瘦弱的肩膀,扛着苦难前行。

作者有意安排了一场接一场的苦难,面目全非的生活堆叠在一个家庭,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每个亲人的离去,都要死要活,那福贵就不可能坚持下去了。在福贵这里,苦难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仿佛苦难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他只是看了一眼,从不去深究,更不哀嚎,便继续前行。

文章开头部分,福贵吆喝着牛时说:“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不能不行啊。”还以为是福贵怕牛偷懒才故意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后来才明白,每一个名字都与他有关,那些逝去的人,在他的心里从来没有丢失过,他只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淡漠的语气将他们说出来而已。

环境、家庭,给了人不同的生活,人有各自活着的方式。平坦、磕绊,欢喜、悲伤,生活在时光里斑驳,流动,终究还是如流水,一直向前。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方式,艰难的、顺畅的,幸福的、沧桑的、浑浑噩噩的,活着,不那么容易。但正因为不容易,我们才更应该反思,不要让未来葬送在现在。

如果福贵能预见到他的将来是如此孤独,他还会撇下妻儿去赌光家产,他的后半生还会如此悲苦吗?悲苦是福贵人生的主题,从他放浪自己亏待生活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凉。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恰是小说中上帝的全视角,真真切切,甚至如影子一样。

人如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特别的,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里展示自己。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呈现怎么的样子。如果人从一开始,对人生有规划,有预见,能自制,也许,就会是生活的另一个样子。

作者简介

李巧文 网名木子滢萦,湖南省第七期专题散文研讨班学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株洲市作协兼诗协会员,茶陵县作协副主席,茶陵县诗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湖南日报》《株洲日报》《湖南散文》《家园文学》等。著有散文集《凭窗听雨》《遇见》、人物传记《从山谷中打出来》等。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