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高清版】2019河南中考物理试卷+物理命题说明

【高清版】2019河南中考物理试卷+物理命题说明

时间:2024-06-16 09:06:19 作者:
摘要: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命题说明一、指导思想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坚持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命题说明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坚持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解释自然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

二、 命题原则

1.突出试题的基础性,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

4.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功能,优化试卷结构,有效控制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三、 试题特点

(一)试题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题保持了数年来的相对稳定,题型、题量保持不变,难度系数维持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将一些反映我国科技新进展、新应用的素材摄入到试题中来,强化物理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达成水平。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在严格遵守《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的全部18个知识板块,达到了《物理课程标准》中所列知识点的90%以上。多数试题的情境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教材实例,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旨在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三)突出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以此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第1、3、7等题以“绿色”能源、北斗导航卫星发射、5G手机等我国科技的最新进展为情境来设置问题;第2题以洛阳牡丹为背景考查分子动理论、光现象、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知识;第4题通过少林功夫来考查学生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第8题以中华古诗词、俗语为素材,考查相关的声学知识;第9题通过购物“刷脸”支付以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第10题以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场景考查力与运动等相关知识;第20题利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相关数据考查能量转化、功和功率、动能等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旨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学视角关注科技和社会发展,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重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第17、18、19题均源于教材实验,从不同角度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多个要素,甄别学生是否真正经历过探究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如第17题,通过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仪器的安装及调整方法的考查,以此鉴别学生是否亲身经历过实验探究过程;第18题则在合理改进教材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创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第19题对教材原有实验电路稍作变动,既考查了学生熟悉的电路连接、仪器读数、数据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又通过设计器材选择、误差分析等问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实验创新能力。

(五)加强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第6题通过对题中“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一关键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即可推测出磁场力的方向,既巧妙地回避了高中知识,又较为深入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第11题则通过将开瓶器抽象为一杠杆模型,以此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第21题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将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等多项知识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题还借助图像考查了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难度均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主、客观题比例恰当;试题难度适中,试卷易、中、难题目所占分值比例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考查信度,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整份试卷阅读量适当,试题的文字表述、图形、符号规范,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科学、准确,对评卷和日常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