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农民工的生存现状.doc

农民工的生存现状.doc

时间:2024-07-03 10:05:55 作者:
摘要:农民工的生存现状.doc,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我身边的农民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迅猛推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工人。

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我身边的农民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迅猛推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工人。他们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来回变换身份。他们像是全能的,全权挑起了国家基本建设的重担。有人说,他们是为了钱,没有什么可让人敬佩的。不错,他们是为了钱,但是谁又敢说自己是不为了钱呢。我想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应该是农民工的心吧。 漫步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吧,清洁工,建筑工,服务员,门卫,司机。。。。。。数不胜数的职业。这些数不胜数的农民工影影绰绰的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眼前。他们干了城里人不愿干的一切活,无论多脏的地方,无论多热的地方。难道他们只为干这些职业而生吗?你们思考过吗?就因为他们来自农村吗?本领是学来的吧,能力是练出来的吧,一切都该有可能吧。他们奋斗在建设的第一线,吃苦最多,劳动最勤,薪金最少。作为农民工的子女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义务为他们说说,让大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这个暑假我就与他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听着他们,想着他们。 根据观察,调查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将这次的农民工调查情况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农民工的菜篮子;二,纪实农民工的住房,医疗;三,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四,农民工的精神风貌;五,城乡人生活对比总结。

农民的菜篮子菜市场几乎和所有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除非你不吃菜也不买菜。刚到我爸爸妈妈地方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城市里,如果你不上菜市场,也不去超市的话,你是没有东西吃的。第一天我就陪妈妈去了菜市场,去菜市场的路上就见到了好多人,人群就像河水一样涌入了市场。市场里外热闹非凡,外面放的是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还有轿车,不过很少。因为有车的几乎都是当地人,当地人是很少和农民工住在一起的。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止步了,里面好是拥挤,于是我没有进去。站在菜市场的入口,我静静地看着,慢慢地想着。 来买菜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有的和家人,有的和朋友同事三五成群,走着说着似乎是在商量买什么菜,菜的价格什么的。老人也有,牵着孩子,陪着老伴来这里买些需要的。人群来来往往,来的人都是欢欢喜喜的,想着要买的菜啊,水果啊,回家可以享受一下,心里该有说不出的甜蜜吧。但是似乎走的人不大相同,有的嘴角上扬,有的摇头口中喃喃自语,有的眉毛紧缩,更有的没有表情,我根本看不出他对这次的购物是否满意。我呆呆的看着,一点风吹来消散了些许的暑气和闷热。前面过来一对夫妻,男的走在女的旁边,女的挺着肚子,这应该是一对新婚夫妻吧。

男的手拎了很多吃的,大包小包的,颜色不一,女的手里也拿了一点,之后他们就骑车走了。转眼又看到一个妈妈样子的女人,她的手里只拎了几样食品,我看得很清楚,有萝卜,青菜,面条,土豆。都是一些素菜。又出来一个胖了点的妇女,她的手里就很多了,青菜,猪肉,鸡蛋,西瓜,还有一些小食品。来来去去的人走着,有的东西多,有的东西少。我在思索着,忽然来了两个妇女边走边说,“怎么又涨价了,昨天鸡蛋4块多,今天五块了。”“是呀,我都没买,我想过几天再来买,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的嘛!”“恩,猪肉也涨价了,青菜也涨价了吧,怎么什么都在涨啊,真是越来越吃不起了呦。。。。。。”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每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奔波着,每个人都为了生活而忙碌着。无论怎样都是为了自己和下一代更好的生活,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但是我认为历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民工都要吃好吧。几年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让城市的生活逐渐正规,逐渐步入国际化,农村的民生建设也初显成就,可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这个特殊群体就很少关系到吧。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化要求越来越紧迫,这些农民工最终会转化为真正的工人,但是这似乎得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久,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更或许要很久吧。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总要生活工作吧,所以得需要有政策关心一下吧!不说和城市人差不多,那也得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吧。纪实农民工的住房,医疗。我去的是浙江宁波慈溪市郊区的一个地方,我和我的爸妈就在那里工作,一个暑假我亲身体会到了做农民工的滋味。刚到时我想我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兴奋时什么都没在意。第二天一早和妈妈一块找工作,去了附近的工厂和店铺一无所获,于是转战到市内,一家又一家的跑,我们几乎跑遍整个城市仍然是一无所获。偌大的一个城市竟然找不到一个暑假工的工作,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份在补习班代课的工作。 有了工作就要每天按时上班,上课时间虽然是八点但是要求要提前半小时到的,由于距离比较远我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所以每天要和妈妈一样五点多起床。带着腥松的睡眼去刷牙洗脸,然后吃饭去上班。可是妈妈还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是说重点吧,浙江靠海较近,空气潮湿天气闷热,本来工作了一天劳累无比,回家想象着床可以好好休息了。但是事实是残忍的,那间小屋根本无法进人。 农民工的住房大多聚集在郊区的距离工厂和建设地较近的地方,那里大部分是未经改造的老的,矮的住房,一般是一连五六间在一起的。一间大概有十平方左右,一间连着一间,中间没有空隙。

具体来说就是两间房子共用一个墙,隔壁人家在讲什么可以听的很清楚。也有的是左右或是前后各五六间组成一个小院子。低矮的房子,只有一个窗户,白天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炙烤,可以想见屋内是一个什么状况。莫说进去,就是你摸着墙壁就感觉到那是烫的。可是没有办法,那是家,生活的家。不仅要住还要做饭,在“温室”里做饭,温度自然直线上升。尽管里面开着大小电扇,依然是热气腾腾,没有可以交流的冷气当然是热的啦。 晚上吃饭是一件很热闹的事情。我们住的是个院子,吃饭时大家都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院子里来,一家人(由于暑假,家长把孩子都接在身边,所以这时凑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的,或是和邻居聊天,只有在这时你能看到他们脸上温馨的笑和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晚上睡觉又面临着一大困难:一家人到底如何分享这间小屋呢?为了缓解这“热闹的气氛”,有的睡在床上,有的睡在地下,上面开着大的电扇,下面是小的电扇,可是这“热闹”一直不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一直坚持着上班,早出晚归。在他们的心里仍然是甜的,在他们看来,孩子在家上学没有自己的呵护更苦更累。 再说说看病吧,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很聪明的,为了节约,他们都选择从家中带些必要的药物,一般感冒,头痛的病他们都能自行解决。

可是这些准备能够用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说一个亲身的例子吧。爸爸在工地干活,在太阳下劳作是再经常不过的事了,为了消暑他很贪凉,结果第二天刚到工地不久便肚子痛,呕吐,发烧。他跑回来到附近的诊所看病,医生给他挂了四瓶生理盐水,从中午一直到下午我们下班他才回来。他回来时脸色苍白,走路颤颤巍巍,就像喝醉了一般。我吓坏了,忙了解情况,可是都一个下午了病应该好了才是啊,现在怎么是这样的情况啊?妈妈是个细心的人,发现爸爸身体很烫,量体温结果吓人一跳,温度是39.4度。天啊,这是什么医生,病人熬了一个下午竟然是这种情况。妈妈怪爸爸找错了医生,赶紧又找了个医生来家里看病。 找错了医生,这是个借口吗?是医生总会有病人去找他吧,他们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医者,现在却成了给人病痛的害者,这怎么不让人心痛啊?有人的地方就有病患存在,有病患存在的地方也有医者存在,医者究竟什么样有医者个人决定,也有国家和政府决定吧。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也应该加强医药的监管和诊所的规范化吧。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近年来提倡在大城市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这方面做得也出了成果。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让农民工可以放心的工作。

似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完全解决了,但是我在其间发现了一点问题。假期时子女该如何安排呢?你有思考过吗,每年寒暑假有多少孩子处于无人照料的边缘状态,又有多少孩子不能继续学习? 这些孩子到了假期,有的留在家里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接到城里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切看似毫无问题。但是你如果没有看到假期里到处跑的孩子时你是不会找到问题的。家里的孩子由于祖辈的年迈,他们不可能也不能时时刻刻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如脱缰的野马到处奔跑,学习和安全根本无法保证。那些带往城里的孩子又怎么样呢?家长进城本来就是为了挣钱,现在他们要为了孩子放弃挣钱而整天呆在家看孩子吗,似乎不大可能,如果是的话,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一个人身上。一家人吃饭,一个人挣钱,花销可想而知,重担不言而喻。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一方面少了人照料,另一方面孩子可以学习,这样一举两得的事应该早就想到啊。问题往往就出现在很恰当的地方。第一学费昂贵,第二学校下课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不吻合,孩子无人去接,第三很致命,补习班多聚集在市中心或是城市人聚居的地方。于是孩子就遭荒了,家庭条件好的,便留人在家照料,不好的,孩子就在外玩耍。这群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何继续,如何保障啊?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在尽心尽力的做着。

可是如何才能将挣钱和教育平衡呢?这个问题恐怕困扰着数万万的农民工吧。他们需要努力去解决,难道所在的市政府不该为他们想办法吗,他们都衣食住行都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他们难道不算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吗?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农民工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上班,偶有时间休息便忙着收拾家务,或是也休闲,他们的休闲方式是第一逛商场,看看有没有打折或是促销的商品以便可以购买生活所需,第二就是坐在一起聊天,有的说李家长王家短,有的说自己家的烦恼事,有的聊聊工作的趣事和烦恼,顺便可以听一下别人的工资情况,让别给介绍下工作。农民工时间最多的要数晚上了,劳动了一天回到了家中,总该好好休息了吧。不,太早了,他们总是少则四五户,多则十几户人家,门挨着门,门对着门,叙叙生活的琐事,讲讲生活的烦恼。总之,休闲时间很少,真正的娱乐没有。他们总是在生活忙碌中度过,不为别的,只是想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快快乐乐的,健健康康的在一起,这就足够了。平凡的人,平凡的活着,不平凡的工作着。总结城乡人存在着区别,这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人较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好些,不管你是住在城市里多少年的农民工。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不同,这个体现在教育子女,未来发展上。

城市人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子才女,从孩子小时候接受早教,到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大学教育,每一步都是很精心的在经营。无论如何他们的教育投入都要远远超过乡下人,当然他们的水平也不低。乡里人总想把孩子养大就好,就是成功,虽然现在有所改观,但是情况仍不乐观。就这样城市人把乡里人越拉越远,似乎乡里人只能给城里人打工一样。 另一点城市人总能高瞻远瞩,看到未来的方向发展,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啊,乡里人总想着摆脱贫穷,以为有钱便是富裕,不想精神的贫穷要如何去弥补啊! 其实城乡的改变又岂是一朝一夕的啊,要想尽快而彻底的改观必须从教育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前人的经验教育是没错的。此次调查研究仅为本人的个人意见和建议,也是本人的实例和亲身体验,希望能给国家的未来建设提供一点有力的证据和建议!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