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付费的年轻人,究竟学了些什么?
慕课的付费课程则主要集中在升学择业和名师专栏两块。
从外语、计算机、考研、理工补习、四六级、考证就业等课程分类关键词就能看出,慕课的知识售卖对象是那些想要获得某些资质的年轻人——他们大多需要这样的资质,作为社会进阶的敲门砖。
而终身学习板块的名师专栏,也似乎是面向社会新鲜人开设的。在这里不仅可以收获职场/创业学习方法,仅需198元就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也可以在各种表达力、情商、社交技能课中完成社恐患者变形记,甚至母胎solo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付费课程蜕变为恋爱高手。
总地来说,上述平台代表了四种典型的知识付费套路。好奇心旺盛的大众群体,汲汲于事业成功的创业者或职场人,想要加入互联网浪潮的年轻人,以及准备进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共同撑起了知识经济的红火。
不同课程的学习完成度如何?
平台的红火背后,氪金学习者们是否坚持学完了自己选择的每一门课?哪些课程更让人有动力学完?
通过对比课程第一期和最后一期的学习情况,我们大致获得了喜马拉雅和得到APP上热门TOP 100课程的学习完成度。
喜马拉雅的求学者们交出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在总播放量最高的10个课程中,完成度最高的付费产品是《郭论·郭德纲品俗文化史》。
但即便是郭德纲老师,也只有2成人可以坚持从头听到尾。《蒙曼品最美唐诗》和《陈果的幸福哲学课》的学习完成度也不错,但这大概跟它们的期数相对较少也有点关系。
按分类来看,学习完成度与受欢迎比例似乎呈现相反趋势。
在喜马拉雅大受欢迎的人文课程,学习完成度不足15%,历史和教育培训课程甚至不到10%。也就是说,买了《明朝那些事儿》付费版的氪金学习者们,9成以上甚至都没听完明太祖朱元璋的丰功伟业。
相对地,商业财经和科技课程平均学习完成度高达20%,已经算是翘楚。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质朴规律在现代人的知识产品消费中仍然应验。即使将书本和知识转化成了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的音频形式,人们仍然无法将动辄几百集甚至上千集的课程听完。
得到APP主打商业管理领域,平均课程长度也相对更短,学习完成度的数字就更好看些。
热度TOP 10课程中,86%的购买者完成了《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学习,可能跟它只有7节课也有些关系。相对来说,课程越短,大家的学习完成度就更高些——《怎样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2.0》是个例外,98%的学习者无法坚持上完短短8堂课,在我们自媒体界,这种一般叫做标题党。
分领域来看,职场和管理学的平均完成度是最高的,约为32%,科技、法律、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学习完成度相对最低,都在1成左右。
可见,人们虽然对广泛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但学习热情似乎非常短暂。而考证、升职、赚钱等需求,才是让人们坚持不懈学下去的最强动力。
因此,虽然我们看不到网易云课堂和慕课的学习数据,但大概可以推测,作为互联网民工的蓝翔技校和大学生考试培训班,这两家的学习完成度应该会更高。
知识付费真的是智商税吗?
分析完数据,按惯例,我们会根据分析结果对知识付费进行一番总结。
在2018年以后,声讨知识付费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人发现,自己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以至于许多人听到知识付费四个字,就直接跟智商税划上等号。
真的是吗?
总结四个平台的样本,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消费市场的知识被包装成两个大类,一类是声称可以帮助人们达成某个明确目标的捷径;另一类则是更加娱乐和有趣的泛知识。
前者面向那些在升学、求职、晋升等各个人生阶段感到贫瘠和焦虑的人们。大家希望借助别人的经验,获得一条通往成功的索道。
仿佛听了“好好说话”专题,就不再是社交场中说不出话的小透明,上完数据分析师全套课程,就能转行搭上大数据的风口快车,听听成功人士“实现财富自由”的经验,自己也能掌握财富的秘诀——我们都想成为更好的人。
但你真的能在购买之后就得到成功人生的公式吗?从前文的数据分析来看,大家甚至无法把锅甩到知识产品质量本身,毕竟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把他们所购买的课程真正学完并付诸实践。
而当我们转头再去看知识消费市场的另一端,泛知识的产品在以丰富的形式蓬勃生长。
不论是在b站、抖音还是快手,知识科普类视频的崛起和受捧似乎在说明,知识在视频时代变得更受欢迎了。
人们喜欢听刑法名师讲述奇葩案例,喜欢听网红教授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古典文学。视频提供者们将这些课程亮点剪辑在一起,几分钟就让你过足了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瘾。
严肃知识的娱乐化并非由于媒介的变化而产生的。统计了喜马拉雅所有付费音频课程的标签之后,我们发现最受欢迎、播放量最高的标签包括“传奇”、“历史小说”、”权谋”等词,甚至“脱口秀”也是人气极高的一个课程标签。这些关键词似乎体现了人们的兴趣离“故事”更近些,离“知识”远了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知识付费的年轻人,究竟学了些什么?
我们需要承认,尽管啃下一本本专业书籍、听完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肯定比看二手总结好很多——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耐心、时间、能力和条件,跨过高门槛,完成深度阅读,听到专业精品课,与专业人士对谈。
而知识类产品的意义,正是在于将这些原本不适合学习或者没有学习条件的人群,拉进知识的大门。所以,我们仍旧认可知识类产品的正面意义。不管是目标明确的培训课,还是轻松幽默的泛知识产品,都让学习这件事向更广泛的大众打开了门。
关键点在于,知识产品的提供者常常夸大这一类学习的价值和价格,而学习者又擅长于自我欺骗,将知识获得感与知识划上等号。在知识付费被划入智商税的过程中,最无辜的大概就是知识产品本身。
在对于如何获取知识这个问题上,发达的市场的确给我们提供了眼花缭乱的选择和过于“贴心”的服务。
但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可能都需要提醒自己,学习这种反人性的事情,怎么可能这么轻松?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寻找以上三个问题的过程。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类起源于猿类,那么你肯定会问:猿类到底是如何起源的?...
-
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这个世界上十大最可怕的动物,这些可怕的动物包括爬行动物、昆虫、两栖动物,这个列表考虑了几乎所有的类别。当你看到这些动物的时候一定要迅速远离...
-
9月26日上午,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广州南沙科学城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两个项目正式动...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科技战愈演愈烈,双方在人工智能、5G通信、半导体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
-
今天在 Twitter 上看到物理学家 Michael Nielsen 在置顶分享 lists of principles(原则清单),评论下也引来了许多分享和讨论。...
-
眼盛四季繁华,心驻世间万物,他是行走的生物书|平度一中刘贵溪
林徽因诗云:“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此时此刻,身在平度一中,浸润花海,轻嗅芬芳,心情爽朗,心旷神怡。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