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长生生物退市,这是个残酷的笑话

长生生物退市,这是个残酷的笑话

时间:2024-07-24 01:10:15 作者:
摘要:退市是必须要有的,但不应该是这样。

长生生物和高俊芳已注定会被记住。

一如十年前的三鹿奶粉。

与当年不同,这一次,生产商是上市公司。

疫苗事件也因此有了股市节点:

7月15日,周日,国家药监局公告长生生物疫苗作假。

7月16日,周一,长生生物跌停,之后连续5天一字跌停。

7月21日,周六,《疫苗之王》刷屏,疫苗造假引发全社会关注。

7月23日,周一,上午,长生生物因重大事项停牌。生物概念股全线崩塌,医药板块重创。

7月23日,周一,中午,长生生物公告复牌,继续一字跌停。

7月25日,周三,长生生物停牌,变更主体。

7月26日,周四,“ST长生”复牌。

7月27日,周五,证监会发布退市制度修改条款。站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看,这一修改大概可称为“长生条款”。

在引发全社会关注前,长生生物还仅是一个简单的黑天鹅,除了18000多名持股股东,没多少其他人关注,包括媒体。

在自媒体引爆后,媒体来了,地方政府来了,监管也终于来了。

舆论爆了,生物医药股爆了,价值投资也爆了。

单日停复牌,快速被ST,面临退市。长生生物一周内走完了一般垃圾股最快也要一年才能走完的路。

长生生物的倒下,打了价值投资一耳光。

而证监会打了所有股民一耳光。

敢情退市如此重大的事项,竟然还有定制版本。

但从退市从哪个角度看,退市制度都是必须有的。或者说,是必须完善的,如果我们之前一年退2家算是已经有制度的话。

羡慕美股牛市的人很多,但羡慕美股退市机制的人是少数。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道指两万点,却很少人知道这些年美股退市了多少家公司。

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退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1985年到2008年,美国纳斯达克有11820家IPO,但同期退市数达到12965家;从2001到2013年,伦敦交易所IPO为965家,退市公司高达2004家。

即使不看资本市场历史悠久、身为发达国家的美英,来看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站在很多国人鄙视链下游的印度,他们的股市同样拥有完善合理的退市制度。

这两天,印度股市十年长牛引发股民热议,而在中印两国股市比较中,有句话引发广泛传播:

2016年,印度股市共有336家公司退市,美国股市共有425家公司退市,A股仅有1家公司退市。

这是本月继仿制药后,印度第二次打了国人的脸。

在“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面前,退市是市场健康化必不可少的手段。

道理非常简单,让垃圾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标的才能获得溢价,这也是价值投资能够存在的基础之一。

可以说,退市机制一天不到位,真正大牛市永不会到来。只会有投机的狂欢,在泡沫破灭时一地残渣。

坦白说,今年事情本来有了转变,随着退市常态化工作的推进,2018年已“产生”5支退市股。

常态化标志着机制的逐步完善,这是本年度监管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可以说跟CDR、独家兽政策比也毫不逊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可以一言定生死。

也并不意味着决策层的罪罚需要整个企业和18000名投资者的资金跟着陪葬。

没有规矩是不行的。

但可怕的不是不遵守规矩,而是随意立规矩。

而最可怕的是,在“有需要”的时候,轻易地就有了一条针对性规矩。

民众的怒火需要平息,但现有的政策法规真到了“不够用”的地步了吗?

还是说,二级市场的人根本不配有话语权?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若是功利化一些,从所谓当下的全局出发,单看结果,不谈程序正义,上述问题其实也不算大问题。

核心关键应该是配套措施是否能到位?

按道理不需要退市,我改道理让你退市,行。

但你得把退市整个流程弄完整啊,受害者的索赔你得保证啊,投资者的权益你得维护啊。

别两嗓子喊完就完事了。

今天收盘后,官媒再提“涉公众健康安全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而就在今天早上,媒体报道,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因狱中表现积极三获减刑,已从无期减至不足16年。

唉。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