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pdf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pdf

时间:2024-08-01 09:57:39 作者:
摘要: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前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

气候变化,促进国际合作,国际社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等一系列的国际文件,初步形成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法律。2005年,《京都议定书》

的正式生效,使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为各国政府所关

注。国际上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系

列环境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类社会的生存安全

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和科技界共同关心的重大

问题。

应对全球变暖的法律制度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国际法领域,国内法也需要在公约的指导

下建立自己的法律应对体系,使得公约的执行真正落在实处。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不仅仅

需要依靠国际条约的约束,更需要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在分析并借鉴应对气候变化国

际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国际条约向

国内法的转变。2007 年我国温室主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4%,美国占21%。

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并且我国GDP 的增长也是以能源消耗的增长为代

价的。所以说中国问题的解决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国人口众

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是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全

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在国内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

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的研究成果,即,《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英国、美国也做出了积极地努力,分别制订了《气候变化

法案》和《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国际上还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合作机制,创建了按照温室

气体减排责任分担理论,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依照各国商讨拟定的行动计划时

间表削减排放量等具体内容,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同。

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学术界已经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应当

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法律要求,健全和完善气候变化立法以进

一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然而,多数研究都只是局限于某一单独问题,例如只是针对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京都议定书》展开分析,而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

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还有就是,缺乏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理论基础的分析,理论基础的构

建是我们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法律的基础,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各国实际,对各种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

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国际社会的现有相关规则,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方法,

对全球变暖给我国带来的现实问题做具体分析,剖析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结合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为应对全球变暖从具体的法律制

度方面提出建议。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全球变暖任务艰巨。全球变暖应对问题,事关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行应对全球变暖的国内立法研究,提出相

应的法律对策,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怎样估计也不算过高。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1全球变暖问题的提出

1.1全球变暖问题的产生及原因

1.1.1全球变暖问题的产生

人类对全球变暖的最初认识,是从全球气候的温度变化开始的。美国气象学家詹姆

士・ 韩森于1988年6月在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他预测未来10年内全球温度会上升0.35

℃,但是实际却只上升0.11℃。这就说明,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全

球变暖,虽然,气象学家詹姆士・ 韩森预测的数据与实际发生的数据有出入。但是,已经

向人们说明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人类社会一百年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处于上升趋势。

例如:1981~1990年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 0.48℃。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

1860年到 1900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 0.75度。自 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

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有测量仪器广泛地

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 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世界气象组

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 2005年是仅次于 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

份。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猜想还是测量仪器,都很明确的告诉人类,全球变暖已真实的

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图表中清楚地看出全球温度的升高。

全球变暖的含义是指全球气温的升高。全球变暖曾经是一个学术用语,当初只是一些

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忧虑可能导致气候问题的科学家们使用的。而现在,全球变暖也已经成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众所周知的理论。

气候是人类地球生活的必要条件,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气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发生了一系列非自然、非正常的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

气候变化进行了定义,公约第一条规定:“气候变化”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

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从公

约给气候变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气候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作用气候所发

生的变化。气候的变化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也就是说,

某个季节前后两年或几年的气象现象变化,并不能表示地球整个气候发生了变化,这只能

算是气候变化的特例。然而,这种气候的变化也不能忽视,它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极大的

影响。本论文所讨论的全球变暖和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都是指温室气体的增

加所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就是指地球气温由于人类活动而在相对较短的时

期内出现显著升高。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

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

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根据《京

都议定书》附件 A,所谓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化合物、全氟化

碳和六氟化硫等引起地球变暖效应的气体。而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

三次评估报告也指出,近 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

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从下面得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温室气体浓

度的增加趋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