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北京土著居民的幸福生活.doc

北京土著居民的幸福生活.doc

时间:2024-08-02 03:55:34 作者:
摘要:北京土著居民的“幸福生活”前些年搞网站的时候有两个88 年的北京本地小孩子过来帮忙,试用期一个月才给一千块钱,但对他们来说工资多少是无所谓的,只要有个事干就 ok。

北京土著居民的“幸福生活”

前些年搞网站的时候有两个88 年的北京本地小孩子过来帮忙,试用期一个月才给一千块钱,

但对他们来说工资多少是无所谓的,只要有个事干就 ok。他们没有外地人的压力,干得不

爽了拍拍屁股走人。其中一个,一满18 周岁,家在东单某个“贫民窟”,刚拆迁,每平米

补6 万(若是现在,最少得15 万了),家里又不懂得作什么投资但拆迁补贴后有了闲钱,给

他买个10 万块钱的车,找了个公交售票员的活儿,工作之余天天驾车到处整找乐子,上班

赚的几个子儿还不够油钱;

另一个,早年二环内的老房拆迁,在南三环快到四环的地方补了两套两居,其中一套作为他

的婚房,当然没结婚前是出租用的,按南四环附近的租金行情,现在当在三千多每月。其父

母工资总和约五千,加上这三千多租金,再加这小家伙的工资,在一万块钱左右。由于不用

租房子更不用每月被银行“按在地上揭皮”,所以对于平日里没啥大项支出的土著家庭来

说,这一万块钱是相当之耐花的。而如果按房产价值估算的话,现如今这两套房子怎么也值

五百万。如果出手,可以全款在六环以外买五套以上房子。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从二环内搬迁

到五六环外会有“心理落差”,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搬迁都是极其受益的(难不成想

守着内城老房子过一辈子?)。

一家几口人,一个月才赚一万块钱?你瞧不起他的收入,但是人家过得比你这个年薪十万的

白领轻松,比你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公交车售票员阿姨们,经常扎堆在一起,讨

论自己在哪哪又入手了一套,那口气就像在买大白菜。对这些内环搬迁补贴受益人群来说,

手上有个四五套房子是再正常不过的(近期最牛B 的补贴是一平米30 万),这才叫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京城地主。外地炒房团?跟她们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每天挤公交挤

地铁上班月入一万的白领们,听到这些话,心里特不平衡。

05 年来北京上班,当时周围不少同事包括北京本地人在内,收入在同一起点,在北京不上

不下。几年下来,北京的房价早已翻倍,公司的平均收入离翻倍则还有十万八千里,如今依

然在公司里挺着的,大部分是北京土著,外来人口经受着房租、房价、消费的双重压力,要

么另寻高枝,要么回自己的小城市,要么就留下来当月光族,(有个好友,七七八八收入约

7000 每月,30 岁,仍然坚定不移不离不弃地站在月光族行列里)。那些能一鸣惊人的精英级

人物,毕竟只占少数。而本地人则不同,在收入增长速度与外来人口一致的情况下,一不用

交房租,二能节省平日开支,房子月月看涨,心里有底气,手上闲钱总有那么一些,买个车

不心疼,闲余时间自驾出外玩玩,便是有压力,也比外来人口少许多、减压起来也快得多。

于是本地人倒成为了IT 业里头“最耐得住”的那部分人,一旦坐下去就懒得动弹。

女孩A:名牌大学毕业,也算高材生。毕业三年,所在公司在上海同行内也算中上等档次,

收入约5000。对女孩子来说,这个收入也算可以了。现在房租1200,很小很小,网费140,

杂费200 一个月,这些固定开支1500 多。平时早饭包子豆浆,能凑合就凑合,中饭难得去

下馆子,经常跑学校食堂吃饭,可以省不少(中关村上班的也在不少人以前跑北大吃饭),

晚餐基本都是麻辣烫,米线。一天吃饭的花销约20~30 元。每天早9 点上班,晚上基本都在

10 点以后下班,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没有加班费,周末两天休息中有一天也要加班,是自

觉自动加班,等于一周工作78 个小时。有公司想挖她,开价6000 千,没答应。但即便是跳

了,这一年多出来的一万来块钱,也远远赶不上刹车失灵的房价。这样的女孩,北京上海非

常之多。

女孩B:大学毕业,成绩一般长相还行。毕业两年后自己找的工作不满意不喜欢,半年后不

干了。被她老爸安排到事业部门,从底层做起,刚开始才一千二月薪,半年之后升职做别的,

七扣八扣,到手1500 左右。三餐家里吃,下午三点就屁颠颠下班跑南京路逛街去。她最骄

傲的,就是手上的上海户口,常跟同学如此这般地炫耀。她的工作生活在同学看来,虽然不

见得多有面子,但却是很实在很滋润的。

普遍地,对于北京上海的“土著居民”来说,如果儿女能力不是非常突出,那么与其拼死拼

活,不如找个闲差,有份很清闲很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而这些清闲的工作,外地人却是很

难碰得着的。有房有户口,在体制之内,啥时候都不用发愁。即使月收入只有一两千,也远

比收入高于五千、一万却没房没车的外来人口要更有幸福感。像《蜗居》中的海苹那样,拼

命工作没啥好处,一年也就三五万块钱,还顶不上一平米房子,何必呢?当成第二职业、副

业就很对得起了。其第一职业是“搭车”——搭经济浪潮的车、搭房地产、搭城市化的车。

那些在后面吭哧吭哧推车的,是如海水般涌进的外来人口。

如果哪天“土著居民”的这种“幸福和优越感”消失了,那么,肯定是因为中国房地产泡沫

破裂,城市化平稳发展。

淘宝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