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借鉴与思考_杨琦_张娜_赵文义.pdf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借鉴与思考_杨琦_张娜_赵文义.pdf

时间:2024-08-02 07:57:43 作者:
摘要:竞争获得长足发展动力。对于非英语国家,期刊国际化程度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征,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学术地位、话语权和影响力。

竞争获得长足发展动力。对于非英语国家,期刊

国际化程度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

的重要指征,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学术地位、

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西方出版巨头攻城略地抢占

世界市场的局面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若不能跟

上国际化的步伐,将局限科学研究视野、流失本土

DOI:10.16510/jki.kjycb.2016.03.029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RESEARCH&EDUCATION

96

2016年 科技与出版 第 3 期

他山之石

优质稿源,使期刊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何谈助推

国家科技发展?

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已多有讨论,一般包

括编委、稿源、审稿、读者、出版等方面的国际化。

从目标角度看,期刊国际化有一系列特征:即期

刊发展是否拥有国际权威学术资源支持?能否在

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能否助推本国科研生

产,使学术成果具备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

期刊机构是否具有话语权?在国际化进程中,制度

保守、资金短缺、市场壁垒、语言障碍是我国科技

期刊国际化的重要障碍,尽管出版行业的数字化

转型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做了技术上的铺垫,但技

术垄断的局面和数字化理念的滞后未能使技术平

台更好地服务于期刊国际化大局。国际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版权贸易存在巨大逆差,如何使科技期

刊更好完成科技传播使命,激励科技创新,并在国

际期刊市场拥有话语权,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

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

政府出版机构一般依附于政府某部门,服务于社

会公益事业,大都免费派送;商业出版公司多为股

份有限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主要指学术团体和

高校设立的出版机构,常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态,

但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是更偏重学术传播

[1]

后两者是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地位的出版组织形

式。商业出版机构市场占有率高,集团化发展模

式能为科技期刊国际化提供更好的市场借鉴。而

学会和大学出版社以社会效益为先,弥补了商业

出版中冷门学科学术传播不畅的短板,不仅享誉

世界,而且能保持经济自给自足,改革目标上与我

国出版业更为契合。

本文选取西方知名出版机构案例,如爱思唯

尔(Elsevier)、施普林格(Springer)、英国物理学

会出版社(InstituteofPhysicsPublishing,简称

IoPP)、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社(RoyalSocietyof

Chemistry,简称RSCPublishing)、美国化学会

出 版 社(American Chemical Sociaty Publishing,

简称ACS Publishing)、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分析西方商业出版机构和大

学、学会出版社的组织形态、国际化策略,对我国

科技期刊改革与国际化发展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1  西方科技期刊国际化策略

1.1  西方商业出版机构的国际化策略

1.1.1  世界科技文化的交流必须以语言为桥梁,

跨过语言障碍是商业出版机构国际化的第一步

伴随着16 世纪英国殖民地的拓展和二战后美

国崛起、自由贸易的盛行,英语逐渐覆盖大部分国

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

言。尽管荷兰官方语言并非英语,Elsevier 还是率

先出版英文专著和科技期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经

济支柱的荷兰,民众英语教育才逐渐普及。一战

至今,Springer 也随德国国力变迁,出版语言经历

了由德语转为英语的历程。到目前为止,Springer

出版的英文期刊占出版总数的65%以上,且多被

SCI 等权威检索收录。

1.1.2  拓展合作伙伴,实现跨国经营,是西方商

业出版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以与中国合作为例,Springer 是第一家与中国

学术期刊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出版集团。Springer

和Elsevier 一方面将本国学术期刊在中国出版,打

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拓展多种合作形式,为中

方提供出版发行和营销服务。目前,Elsevier 与中

国合作出版了41 种学术期刊,而Springer 与中国

合作出版了91 种学术期刊,并且专门建立了“中

国在线科学图书馆”, 且被SCI 收录的期刊超过一

半。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业务

范围,并且稳固了出版集团的国际地位。

1.1.3  以自由经济为基础的西方商业出版机构,

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资本扩

张的必然选择

纵观Elsevier 与Springer 的发展历程,资本运

营脉络清晰。初期,两大出版机构以自身的产品

与服务开始实业资本运营;发展期,通过发行操控

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进行金融资本运营;在快

速扩张阶段,通过产权交易兼并重组,进行产权

资本运营。集团化为国际化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

持,国际化为集团进一步扩大规模寻找契机。随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RESEARCH & EDUCATION

97

2016年  科技与出版  第  3  期

他 山 之 石

着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以知识产权、品牌转让权等

为代表的无形资产也开始资本化,有形资产与无

形资产运营共同创造利润。Springer 在1998 年被

贝塔斯曼集团兼并,2003 年又被康多佛和辛芬投

资公司收购,尽管Springer 丧失了原本的独立性,

但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收购重组,成就了如今的

世界出版巨头,2015 年与Nature 合并,一举超越

Elsevier,成为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而Elsevier

的国际化历程也有兼并重组的烙印——收购优质

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集约化经营,进而实现

效益最大化。

1.1.4  完善的数字采编和出版平台能提高期刊

生产效率,为稿源国际化、审稿国际化、读者国际

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Elsevier 的ScienceDirect 信息在线平台,它

旗下的Scopus 是全球最大的索引摘要数据库。

Springer 的数据库平台Springer Link 也备受业内

赞誉,是全世界最大的STM电子资源数据库

[2]

这些数字出版平台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访

问数以百万计的学术资源,并提供检索、查询、浏

览、打印等服务。采编方面,Elsevier 专门建立的

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EES),用于服务作者、

编辑与评审来支持期刊的投稿、编辑与审稿的整

个数字出版过程。目前EES每年服务约320 万的

用户和1 900 种期刊。尽管Springer 的采编系统

是Editorial Manager 提供的,但该系统支持同行

评议,提升了审稿效率,被录用文章将自动进入

Springer 的生产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了学术

期刊国际化出版的时效性。

1.2  学会和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化策略

1.2.1  尊重学术,灵活经营,开发国际学术资源

学会和大学出版社虽然隶属不同,但二者的

组织形态具有共性。所属关系上,一般隶属于所

属学会或者大学,经营方面采用公司制运作。市

场化经营的目标是效率第一,而非盈利性质决定

了这类出版社应当以公平为先。学会和大学出版

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如何统一于非营利的企业宗

旨?学术委员会如何既推动出版社企业化经营又

保证学术水准下滑?尊重学术,放权经营,优势资

源嫁接,提供优质产品,是学会和大学出版社双赢

的关键。

产品与经营方面,西方学会和大学出版社通

常仅有小部分资金源于政府和学会资助,大多数

收入依靠多元化产品、信息服务和广告收入。比

如,ACS和IoPP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印刷期刊、电

子期刊、数据库、合作出版社的全球化营销与可

见性支持、数字出版、市场情报与咨询等,而且市

场化经营模式使得产品能够遵循市场经济价格规

律,期刊的定价与发文量成正比,并且可以根据用

户会员数量、出版区域等情况实行价格歧视,提高

盈利水平。出版社依靠学会和大学的学术声誉与

合作平台,更便利地开发新业务,拓展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政府也采用税收优惠、低息贷款、邮资

优惠扶持学术与教育出版的发展。出版社的盈

利,除了自给自足,谋求发展外,也会拿出部分反

哺所属学会和大学机构。

出版社管理方面,所属大学是出版社的智库,

确保了出版物的水准和小众学术期刊的传播。比

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由遴选教授组成的监督委员

会不仅规划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制定政策,也负

责新书出版审批,并为出版社提供学术协助。剑

桥大学校领导兼任社长,由学术权威组成的理事

会对拟出版的出版物匿名评审。学术是出版的灵

魂,发现学术制高点、传承科技与文化是学术出版

的使命,学会和大学出版社的组织形态充分利用

了学术机构的智力资源,使出版社工作具有广阔

的学术视野、较高的文献层次,确保了学术出版物

作为公共品对各学科的普遍关照。

优质的国际学术资源是学会和大学出版社的

软实力。依靠所属学术机构的行业影响力和灵活

的国际合作方式,出版社能够深度开发国际学术

资源,遴选编委,扩大稿源,学术精品多,行业认

同度高。2015 年IoPP下属的75 种期刊中,只有

不到10%的作者源于英国本土,绝大部分稿源来

自中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其他国家,其国际化程

度可见一斑

[3]

。IoPP出版的75 种学术期刊中,超

过半数是合作办刊,包括了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

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能源部等高端科研

合作伙伴。各出版社还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吸引国

际读者。IoPP积极参与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借

研 / 究 / 与 / 教 / 育

RESEARCH & EDUCATION

98

2016年  科技与出版  第  3  期

他 山 之 石

助图书馆这一重要纽带,加强并联合多国图书馆

向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提供免费或低

价的期刊服务

[4]

。英国物理学会的数字出版平台

IOPscience,能够提供免费检索、期刊文献目录及

摘要浏览,部分期刊免费阅读以吸引读者。RSC

出版社多样化国际合作形式则充分体现了制度的

灵活性。尽管在2006 年前后RSC出版社的市场份

额也曾遭遇了低谷,但在进行了六年的国际化发

展后,出版论文超过2006 年4 倍,市场份额增长2

倍多,各刊平均影响因子为5.3,远超化学领域期

刊的平均影响因子2.67。RSC在学术期刊国际化

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RSC投资与科研

院所合作办刊;RSC与科研院所共同出资办刊;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