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开国上将刘亚楼:敢对斯大林军事观点说“不”

开国上将刘亚楼:敢对斯大林军事观点说“不”

时间:2024-08-05 19:55:53 作者:
摘要:开国上将刘亚楼:敢对斯大林军事观点说“不”

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让苏军高层刮目相看

9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发起代号为“台风”的攻势。正当刘亚楼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员们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时,传来命令:中国同志集中莫斯科,暂住《消息报》报社对面的莫斯科旅馆,着手安排回国。

十多名中国军队干部由苏军少校乔尔诺夫护送,从莫斯科坐火车,然后倒汽车,一路向东奔驰。10月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准备从这里通过边界,然后通过党的交通站转回延安。不料,这条交通线已遭破坏,日伪军对边界封锁甚严,难以通过。

十几个人被困了一个多月后,经紧急联系,有关方面同意林彪坐飞机先行回国。他是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五师师长,可以公开回去,其他人员不能暴露真实身份,只能另想办法。

滞留在乌兰巴托的中国同志,先是住在苏联大使馆安排的馆舍。时间一长,供应发生困难,乔尔诺夫少校也无能为力了,要他们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自谋生路。于是,李天佑帮人养兔子,杨至成去一家农场干苦力,长征途中失去一条腿的钟赤兵到剧院当卖票人。刘亚楼和卢冬生因为俄语好,参加苏联红军当了参谋。

1942年夏天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刘亚楼参加了这次残酷的交战,他的苏联名字叫萨莎,军衔少校。

严寒很快降临,刘亚楼向苏军指挥部建议:德军没有过冬准备,冻死冻伤不少,战斗力日渐衰弱,为利用冬季大规模聚歼德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苏军必须发挥适应严寒作战、具有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的各兵种优势。首先出动战机掌握制空权,打击德军空中力量,掩护轰炸机扫平地面进攻的障碍,而后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以西伯利亚骑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队快速跟进,实施陆、空协同作战。

接下来的几次战斗,证明了这种战法的切实可行。苏军高层对他刮目相看,多次动员他加入苏联国籍,但都被刘亚楼谢绝了。

1943年2月,持续6个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胜利结束。不久,经中共中央同意,苏军领导机关安排刘亚楼和卢冬生到苏联远东军区。1943年夏,刘亚楼来到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在军区机关见习,不久受命指导驻伯力郊区的第88步兵旅的工作。

苏联远东方面军第88步兵旅又名抗联教导旅。1940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残酷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进入最艰苦的斗争阶段,部队锐减到一千人左右。1942年8月,抗联主力移到苏联远东边疆,改编为野营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副旅长,朝鲜人崔庸健(后曾任朝鲜国家副主席、委员长)任政委。当时,金日成任第一营(独立步兵营)大尉营长(后升少校)。

金日成不仅能讲流利的汉语,俄语也说得不错,作风稳健,刘亚楼和他自是惺惺相惜。

29小时夺天津,毛泽东命名“天津方式”

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后,又发起了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是天津战役确定的总攻时间。

10时整,平津战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命令:总攻开始!

随着信号弹腾空,在天津外围密密麻麻布满四层的上千门各式火炮吼叫开来,从各个方向对预定目标轰击。

天津战役是东野入关第一仗,“林罗刘”要打出个样子来看看,刘亚楼决心以炮扬威,把各纵队火炮全都集中上来。林彪同意此方案,说:在关外我们说要省些弹药,就是要用到时候,打天津也是给北平看,让傅作义心里有个数。

15日凌晨时分,接到西集群部队和东集群部队会师金汤桥的捷报,刘亚楼显得特别兴奋,说:这是个关键,标志着已打通了天津市区的东西走廊,把敌人拦腰斩为南北两部分,他们再无法做有效的战术联系了,接下来,就要啃骨头了!

天津战役发起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考虑用3天时间解决天津。傅作义的谈判代表、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在谈判桌上得知,略带嘲讽地对林彪、聂荣臻说:恕我直言,莫说3天,30天也未必!天津嘛,你们最好不要打。林彪说:我看也许用不了3天,你在这里休息休息,就可和陈长捷见面。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命令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3天内攻下天津,林彪限定刘亚楼48个小时拿下,刘亚楼挺直腰板,豪气冲天地表示:要我说,30个小时就够了。

刘亚楼解释: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我们只用了31个小时。现在我有千门大炮,有坦克装甲部队,有34万钢铁战士,再加上我还有“秘密武器”,30个小时就可探囊取物!

林彪极其兴奋:那好噢,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我们就按30个小时上报军委!

信心十足的刘亚楼却狡黠地说:还是按3天上报,我满打满算,按30个小时使用就是!

15日下午3时,天津战役结束,歼俘敌将级军官以下13万人。活捉陈长捷时,他正手拿话筒向北京的傅作义汇报最后的军情:“他们来了……”

整个战役实际连30个小时都没用,29个小时就使天津沐浴在红旗的海洋里。除中纺七厂因守敌负隅顽抗而不得不予以摧毁外,全市大多数工厂、学校、街道等城市建筑和诸项设施,都保持完好,创造了城市攻坚战的奇迹。

毛泽东接到攻克天津的电报后,高兴地说:华北的问题解决了一大半。他电令刘亚楼用汽车送陈长捷到宋庄平津前线司令部,和傅作义的谈判代表邓宝珊见面。陈长捷对老上级邓宝珊说:快回北平告诉傅总司令,天津的滋味儿不好受,北平守不住,无论如何不要守了!

天津攻克翌日,毛泽东电令“林罗刘”:如傅作义拒不和谈而致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

同日,林彪、罗荣桓具名给傅作义发函,声明到21日下午2时如拒绝起义,解放军将全面实行攻城。傅作义只好如期交出军队。汇聚了千百年伟大历史文物精华的古城北平不染战火,和平归来。

天津战役对中国的战局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毛泽东对此大加赞赏,“在整个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的最后解决具有决定性作用。”在3月5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把刘亚楼和麾下将士在津门浴血奋战的经验命名为“天津方式”———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拒不投降的反动军队,从而又促成和产生了另两种有名的方式,使傅作义、董其武不得不以“北平方式”、“绥远方式”作出历史的交代。

20世纪50年代,总政组织编撰《星火燎原》丛书时,指名刘亚楼写回忆天津战役的文章。1964年3月,柬埔寨王国政府副首相、国防大臣、柬埔寨王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总参谋长朗诺将军来华访问,提出想了解和学习平津战役,毛泽东亲自指定刘亚楼负责介绍。

5后一页 >>

毛泽东踏雪视察空军司令部

朝鲜战争爆发后,人民空军在短时间内连挫美军,无疑更坚定了毛泽东打赢这场现代化战争的信心。他对空军组建后的一系列工作甚表满意。

1952年2月14日,北京大雪初歇,红日悬空,毛泽东未打招呼,带着两大秘书胡乔木、叶子龙等人,突然踏雪来到空军司令部。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急急上前迎接。当毛泽东在刘亚楼陪同下,视察未经准备也来不及作表面准备的空军司令部、政治部时,看到的是令他满意的真相:空军军风整饰,秩序井然,严肃紧张,精神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这天兴致很高,在作了不少由衷的褒奖后,和刘亚楼谈起朝鲜停战谈判可能出现达成协议的迹象,嘱示:朝鲜战争时间估计不会长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抓紧时机进行实战锻炼,要十分重视实战锻炼对空军部队的意义,哪怕求得打几个空战也是好的。

刘亚楼认真听着,琢磨着。毛泽东对打赢朝鲜战争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对空军的厚爱,在刘亚楼和空军将士心中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2月15日,刘亚楼向军委送呈请示批准空军部队作战计划的报告,毛泽东当日批示:“刘亚楼同志,我同意这个计划,可即照此施行。”

1952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了板门店的谈判。四五月间,美方继续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制造障碍,妄图把中方被俘人员押解至台湾,并企图再次发动进攻,使谈判陷入僵局。志愿军总部为此决定以打促谈。5月底,刘亚楼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主持制定了“加打一番”的作战计划:轮番出动10个歼击航空兵师到朝鲜前线作战。

6后一页 >>

为战斗英雄赵宝桐“保媒”

作为一名掌管几十万人马的大将军,刘亚楼不管有多少问题缠身,也不会失去与部队感情上的联系。他每年几乎都要用三分之一时间专门下部队视察。

1953年1月,空军后勤卫生部部长刘放检查志愿军空军参战部队卫生工作时,发现飞行员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疲劳现象,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体重减轻、体质下降等。刘亚楼十分焦急,马上召开空军党委会研究此事,指出:保护不好飞行员的身体,这是犯罪!他提议给所有航空兵部队的空勤处都配备营养师,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增建疗养院。会议还决定:从今往后,飞行员每年疗养1个月;平均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坚持营养第一兼顾口味的原则,给每个空勤灶配备营养护士,讲究营养和卫生。

一次,刘亚楼下唐山视察部队,听到几名地面干部议论,不该把空勤人员的伙食标准定得这么高。刘亚楼说:飞行员吃得好,完全是工作需要,他们要驾驶飞机上天,没有那么多热量吃不消啊;他们不但三餐伙食要好,还要吃水果、巧克力,这样的钱要舍得花。他还说了飞行员上天三次要掉一公斤肉的事,见地面干部不理解,便灵机一动,半推半拉地把他们请到飞机上,让他们也坐飞机试试。这几名地面干部坐着飞机环绕机场几圈后,吐得一塌糊涂,下飞机后到处宣传:飞行员吃得再好,我们也没有意见啦!

刘亚楼和参谋长王秉璋共同作过计算,修一个机场相当于用一辆大卡车拉的黄金,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相当于一名飞行员体重的黄金(60公斤)。他爱他的飞行员,常把王海、赵宝桐、张积慧、刘玉堤等空军战斗英雄的照片挂在办公室、镶在办公桌玻璃下。每有客来,他必一一介绍,如数家珍,称赞他们是军中之珍、国中之宝。有一年夏天,他在青岛疗养院看到几位飞行员走路去游泳,立即下令停车,亲自接送他们去浴场。

抗美援朝中的空三师战斗英雄赵宝桐,在接受《人民日报》女记者金凤的采访中,彼此产生了感情。有人风言风语,有的说赵宝桐真合算,采访出个女朋友,有的说当了英雄想找什么媳妇都行。赵宝桐在这说三道四中,止步不前了。

刘亚楼知道后,趁到空三师检查工作之际,特地和他作了交谈,说:金凤同志在上海读交大时,思想进步,加入了党组织,后转入清华大学,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没毕业就到报社做了记者。这样的同志,政治可靠,又真心实意地热爱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我看……哈哈。赵宝桐听了有点吃惊,连说司令员你怎么了解得这么详细啊。刘亚楼笑道:哈哈,我作过秘密调查,情况比你知道得还多。

赵宝桐感到司令员可以信赖,便拿出金凤寄给他的照片给他看。刘亚楼像相自家儿媳妇似的,接过照片看了又看,还翻过照片看反面,一行娟秀小字映入眼帘:“送给远方的桐,祝你身体好、学习好,永远和你在一起———金凤。”

刘亚楼递还照片,诚挚地说:别辜负了人家姑娘,谈下去吧。

赵宝桐大吐苦水:有些领导认为谈恋爱、交朋友影响飞行,影响战斗。

刘亚楼爽朗地说:哪来这么多影响,关键在自己嘛,何况谈恋爱还有促进作用嘛。

1953年空军召开英模代表大会时,金凤也刚好前来采访,她系了条洁白漂亮的围巾,更显娇美。刘亚楼看到她后,有意为她和赵宝桐“保媒”,在大大表扬一通赵宝桐的战斗事迹后,忽然大声问:赵宝桐同志,你和金凤同志谈得怎样了?赵宝桐没想到司令员会当众“撮合”,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刘亚楼却又笑指台下的金凤,对战斗英雄们说:这是《人民日报》的金凤同志,大家有什么事迹尽管对金凤同志讲,她可是我们自己家的记者。

一时掌声潮起。金凤不禁羞红了脸。这年8月,赵宝桐和金凤喜结良缘。

8910后一页 >>

制订中国空军建设的“兵法体系”

1955年9月27日,共和国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授衔典礼,同时向元帅、将军颁发第一批勋章。刘亚楼成为首次授衔的55名上将之一。

开国之初,给数以万计的人民功臣“论功行赏”、评定军衔,谈何容易。

说到中央红军的主力王牌,红一军团红二师首当其冲。可恰恰红二师没出大将,而许多上将是当年刘亚楼的老部下。有人对红二师政委刘亚楼没入选大将表示遗憾,他淡然说: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已经够高了,战争年代多少同志连命都没了,我们能活下来,应该知足了。

虽然中央和军委对刘亚楼非常信任,对空军的工作几乎有求必应,但刘亚楼却不妄自尊大,主动提醒空军指战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滥用中央和军委的信任,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军情、国情,绝不能在空军里搞特殊。

有一次,空军党委办公室草拟文件下发师以上部队机关,抬头写了“各军区空军、各军、各师,并报军委”字样。刘亚楼发现后严肃指出:这样写是对军委的不尊重,是妄自尊大的表现,今后空军下达的文件如需要报军委,必须专门另写报告,决不可原封不动地“并报军委”。

刘亚楼对中央领导人,一向尊敬。他在空军立了个规矩,凡是上送给中央首长的材料,一律要求抄写大字,每张十六开纸只写13行,每行15个字,字迹要清晰、工整。

毛泽东正式提出“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战斗条令来”这一指示后,刘亚楼亲自挂帅,担任空军条令教材编审小组组长。他说:“编写我军自己的条令、教令、教程和教材,是有关军队建设的百年大计,要下决心‘投资’,一定要下狠心,抽调最有能力的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抽下来,集中精力,利用两三年或三五年时间,把这项基本工程拿下来。”

他多次坐镇杭州空军疗养院,召集多个编写小组,连楼都不下,专心致志于该项工作。从1960年至1965年,历经五个春秋,编写出条令教材306本,包括6个使用层次、4个业务系统、34种专业和业务,产生了一整套“以我为主”、具有中国特色的蓝皮“典范令”系列,不仅成为空军的兵法体系,还使空军部队、院校、机关各行业工作有章可循,教学有本可依,全面完成了空军的“重大基本建设”任务。后来担任空军副司令员的林虎中将无限深情地称:刘亚楼制定的很多东西,今天看仍然适用,一点也不过时。

毛泽东批评过刘亚楼,但更多的是表扬,在空军放手让他说了算,他对刘亚楼的信任基于两个字:放心。1957年11月,赴苏访问的刘亚楼和萧劲光联袂看望率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的毛泽东,毛泽东问道:萧劲光还晕船吗?刘亚楼还晕飞机吗?并风趣地当着众人的面说:空军司令晕机,海军司令晕船,这就是本人的干部政策!

910后一页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