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是一个宇宙!健康自愈全自动(太震撼了)
修行人生、道家修炼、奇门遁甲、风水法术
奇门遁甲易学堂
道家修炼|修行人生
奇门遁甲|风水法术
每个人的身体
都是一个神奇的“宇宙”
每时每刻,你的身体中正进行着一场大战.这场起源于几十亿年前的战斗现今仍然在我们每个的体内发生.这是关于病毒入侵的故事——细胞的生死之战.这部影片从细胞的内部世界揭示了人体细胞系统的精细机制:从狂热的扮演着针对进出细胞的每个物体的安全防御系统的细胞膜,贯穿细胞的输送物质颗粒的细胞架,以及保持整个细胞世界运转的线粒体,到保存着DNA的细胞核和成千上万种各自拥有不同的蛋白质的合成。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这套系统以为其所用——制造更多的病毒。
正如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一样,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细胞与腺病毒争夺我们DNA控制权并持续了数亿年的战争故事。取材于对细胞的最新发现,这部惊心动魄的纪录片第一次将我们带入人类细胞绚丽的内部世界。在细胞可视化的世界级专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好莱坞电脑三维动画设计师的帮助下,观众将在最新发现的、宛如外星世界的细胞内部体验一次惊悚和科学的电影旅程。这部影片为最前沿的生物学加入了史诗般的故事情节,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世界。
《细胞内部之旅》(上)
《细胞内部之旅》(下)
细胞是神奇的,每个细胞内时刻都发生着这样壮观的场景!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如同一个小宇宙。
2.细胞分裂:细胞分离后,每个细胞又是一样的,又各自发展,这样就出现了无数的平行空间。细胞的遗传性和复制性就如同穿越时空的过去和未来。
3. 每个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由超过3000000000个碱基对的,含有20000个基因。我们就此开始细胞内的“星际”旅行吧。
4.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是细胞内微小的细胞器,它是活细胞里微小的发电机,以ATP的形式生产我们几乎所有的能量,它就如同星际探险的飞船一般。
5.RNA聚合酶:催化以DNA为模板、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其行为奇怪,在产生RNA转录本时停停顿顿,经常休息。
6.核苷酸各就各位,排列聚合。
7.驱动蛋白:展现“行走”的力量。它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
8.RNA复制就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如果说DNA对蛋白质来说是一张图纸,那么RNA就是能够下达指令的建筑商。
9.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这就像在穿越时空隧道。
10.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实时创建记忆,如星空一般难忘。
人是世界的一个个体,但是人体本身也又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是循环流动、生生不息的。人必须有整体的思维,才能更好理解我们的身体。请不要迷性任何技术,包括人,因为,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真正掌握你自己,如果你愿意洞察你的身体,你就会觉察你的身体为你所做的努力,并学会去配合你的身体的自愈策略。
也许你感受不到,但你的身体里确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动态变化,吃饭时,睡觉时,健康或生病时……
细胞要么在新生、成长、增殖,要么在充当“健康卫士”,奋勇杀敌,特别是那些免疫细胞,可是一刻都不闲着。
每一个细胞应对外来物的反应和消灭方式会令你眼前一亮,了解它们如何行动对于我们这些科研汪们也是大有裨益。让我们看看它们如何行动的吧。
1.免疫细胞既能抵抗、消灭入侵人体的病菌,又能清除自身衰残、癌变的细胞。
2. 这张动图显示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在趋化作用的“感知”下逐渐聚集到一只秀丽隐杆线虫周围并对它进行攻击的过程。有“成千上万”的嗜酸粒细胞围聚在线虫周围,就像一群蚂蚁,善打“包围战”。
3.这是中性粒细胞追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个过程。免疫细胞捕捉细菌时是不是超萌!
4.免疫细胞也可穿过血管壁奔赴“战场”,向炎症和创伤组织处进军、围剿。
5.免疫细胞死亡时也会膨胀、爆炸和分裂。
6、T细胞的“死亡之吻”
细胞毒性T细胞(也被称为“杀手T细胞”)正在识别受病毒感染、癌变之类的“不正常细胞”,导致细胞死亡。整个动图实际用时约为75分钟。
7、在显微镜下“实地”拍摄一场免疫细胞的战争场面,免疫系统vs癌细胞(看的小编热血沸腾)
8、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结合)
9、这张动图显示的是人类胚胎最早的发育阶段,细胞分裂增殖变化
10、细胞有丝分裂
上皮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可将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并均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子细胞含有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11、跳动的心脏细胞
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经常会出现自发搏动现象,且同一个培养皿中的心肌细胞的搏动往往还是同步的,因而把心肌细胞作为中胚层分化的指示细胞,来衡量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中胚层的潜力。
12.神经细胞与钙离子的精彩邂逅
钙离子一直都是神经细胞最重要的“信号离子”,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钙离子探针放进神经细胞中,使得探针和钙离子相互作用而产生荧光,钙信号在神经细胞中会像水波一样迅速向外扩散。
13、人体内寄生虫动态图(小编瞬间觉得奇痒无比)
看到以上这些,我们就会明白:人体会为自愈所做一切调度,而不是去阻止、干扰和破坏,因为,许多疾病的症状,都是人体自愈系统的调度所引起的,这种调度,是一种折中技术,需要从身体的资源里,进行重新分配,待病消除后,再恢复正常。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不小心碰破了手脚,一段时间自己就能长好;普通的感冒休息几天不治也可康复,什么原因?这都是身体自愈力的神奇力量。
这些调度极其复杂和精密,许多还不为人认识,可能会涉及整个人体。如果你还没有完全理解身体的语言,你就不要轻易干涉身体的策略。
1 、自愈力为什么会帮助我们抵抗疾病
自愈力,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指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每个人机体内都有的自身完备的调控体系。从小开始,就应该训练这个系统,那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体内的医生。训练这个系统的能力,才是一生的保障。
所以,人生病,当药物和治疗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时,更重要的应该靠人体自身的自愈力来战胜疾病。
2、发烧不一定是坏事
很多人在发烧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吃退烧药。发烧其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外来的病菌进行抗争的过程,人体可以通过发烧来促进新陈代谢。做了父母的人都会发现,孩子经过一场发烧之后,好像长大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发热加快了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轻易地制止发烧,就是抑制了孩子生理系统的成熟和成长。
发烧并不会烧坏身体,但是会把身体储藏的养分耗尽,从而导致身体衰弱,所以,重要的是,在发烧时候,补充足够的能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对于一般的发烧,只是对感染的正常反应,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
3 、拉肚子别乱吃药
一般人拉肚子,直觉想到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其实,门诊中多数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的比率反而较低。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病程比较短,可以自愈。
腹泻有时是自我防御的表现,就像异物吸入气管后会引起咳嗽一样。对那些排泄物有异臭的腹泻,医生建议不要急于止泻。有一种没有腹泻的痢疾,病情要比一般的痢疾严重。因为没有通过腹泻把毒素排出去,所以往往引起休克等神经中毒现象。从这个角度上看,腹泻时过早地使用止泻药,实际上是干扰了机体的自我平衡。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病毒产生抗药性,在抗生素的轮番攻击当中存活下来,是最低水平自愈力的典型表现;人类通过显著增强干细胞功能,进而依靠来自自身的杀灭肿瘤细胞能力实现康复,是高水平自愈力的典型表现……
对于人类而言,自愈力中除了通常所说的针对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外,还有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等,具体包含通过免疫系统杀灭肿瘤和侵入人体的微生物、通过减食和停止进食的方式恢复消化道机能、通过发热的物理方式辅助杀灭致病微生物等等诸多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呕吐、腹泻和咳嗽等也是自愈力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好好爱惜你自己,你的身体为了保护你,每天都在努力地忙碌着,请你为你的身体伟大的自愈力,创造有力的条件,提供相应的物质。
传统中医称自愈力为“真气” 、“元气”、“正气”、“肾气”、“阳气”等等,称致病力为“邪气”、“阴气”、“瘴气”等等,认为“邪不压正”、“正气充盈,百病不侵”,就是这个道理。
在后天条件下,人类可以通过调节生存环境、实现饮食的生理平衡、适当运动以及接受低于致病量的微生物刺激获得免疫力、激活骨髓造血干细胞等办法来巩固和提高自愈力。同时,也可以借助外力,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瘀则化之,堵则通之,使身体获得阴阳平衡,增强自我修复系统的能力(终)。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随 喜 打 赏
长按二维码支持我们
●●●
【报名学习】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中国金融科技延续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产业发展全球领先。...
-
1. 引言澳门科技大学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府,自创办以来,一直在逐步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上努力。而一个大学是否优秀,除了师资力量、学科设置、教学质量等因素外...
-
互联网时代只要人不懒,智力没问题,处处都可以淘到金。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发展机会,而一般人使用互联网沉迷于游戏...
-
http://55xnjd.com/show-35001.html为你介绍澳门大学***国内排名(澳门科技大学qs排名),在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0位...
-
宇宙万物被定格在无止的循环中,研究者:难道宇宙起源另藏蹊跷?
循环,无休止地循环,泛滥无止境地循环,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无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无休无止地反复循环!为什么整个宇宙的设计都是循环出来的呢?...
-
屠新泉、刘斌:变革中的全球化:科技革命与国际生产分工 | 封面专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斌科技革命是...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