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

时间:2024-08-16 22:53:15 作者:
摘要:附录1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1.专业类知识体系1.11

附录 1 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生物科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 1. 专业类知识体系 1.1 1.1 知识体系知识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教育三个部分构成。 1.1.1 1.1.1 通识类知识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和社会科学、外国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和艺术等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1.1.2 1.1.2 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及其实验技术。 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化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理、化基础。 1.1.3 1.1.3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类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动物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

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专业知识包括: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态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学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 1.2 1.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2. 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 ) 2.1 2.1 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知识体系给出了生物科学专业方向的知识框架,框架内的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传授给学生。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体现,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上述知识体系内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非核心知识单元。 核心知识单元是该专业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知识单元;非核心知识单元是核心知识单元的补充和扩展。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教学规范,非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该知识体系共有 9 个知识领域,共 138 个知识单元,其中核心单元 105 个,核心理论课 550学时(见下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