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第二节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

第二节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

时间:2024-08-18 19:08:42 作者:
摘要:第二节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指标来加以反映,这些指标是多方面的,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一般性状、营养成分、加工质量和卫生质量

第二节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

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指标来加以反映,这些指标是多方面的,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一般性状、营养成分、加工质量和卫生质量,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与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测定法、物理测定法和生物测定法等。

质量指标:一般性状:感官指标(色泽、有无结块异味等);水分等

营养成份:一般化学成份(六大粗);钙磷盐等;能量的测算;其它指标

(胃蛋白酶消化率、水溶性氮、氨基氮、微量元素、维生素、

氨基酸等)

加工质量:饲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颗粒质量(硬度、粒径、长度、

含粉率、糊化度、水中稳定性等);其它指标(杂质含量、豆

粕中的脲酶等)

卫生质量:重金属与有毒有害元素(铅、汞、砷等);有害微生物和微生

物毒素;农药;药物添加残留;其它有害成份(棉酚、芥子甙

等)

检测方法:化学法:养分分析:概略养分分析;纯养分分析

养分质量分析:AA分析;磷酸氢钙中的氟分析;赖氨酸的效

性分析等

物理法:筛析法;比重法;显微镜镜检法等

生物测定法:生物学效价;动物饲养试验;动物屠宰试验;致死试验;消

化代谢试验等

一、一般性状

反映配合饲料一般性状的,主要为感官指标与含水量两方面。

(一)感官指标

配合饲料首先应通过感官鉴定判明其“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通过感官指标可以鉴别饲料是否新鲜,配合饲料的新鲜度对于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感官检查的简易性也是其它仪器检测所无法比拟的,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人员均可充分利用这些指标,在接收与发放时,也可大致核对其种类与质量状况,并用于指导取样及进一步的检测。

(二)水分

水分是一项简单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指标,水分过高的产品,不仅影响其稳定性与耐贮藏性,而且过高就意味着干物质相时减少,用户会受到损害。反之,水分过低就意味着饲料厂损耗的增加。据研究饲料经粉碎机加工后,一般水分大致降低1%左右,这也是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发生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据配合饲料质量标准规定,北方的配合饲料水分不得高于14%,南方的配合饲料水分不得高于12.5%,从生产到销售不超过10天时,含水量可允许增加0.5%,上述地区的差异,主要是考虑到气候条件对于配合饲料耐藏性的不同影响。

二、营养成分

(一)一般化学成分

一般化学成分主要是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与无氮浸出物称为“六大粗成分”,是反映饲料基本营养成分的常用指标。

1、水分:一般是将样品烘干,根据干燥失重直接算出。

2、粗蛋白:用于反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以凯氏定氮法测出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蛋白质的平均系数6.25即可,称为粗蛋白含水量,其中包括真蛋白质,也包括非蛋

白含氮化合物。

3、粗脂肪:内含有较高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的2.25倍),故是一项反映饲料能量水平的指标,一般以索氏脂肪抽出器抽出乙醚可溶物,故称为粗脂肪,其中包括中性脂肪,磷脂与脂溶性维生素、色素等。

4、粗纤维:主要为组成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它本身不易消化,又会妨碍细胞中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故粗纤维含量高则饲料的营养价值低,粗纤维的测定是将饲料分别用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并过滤冲洗,再用乙醇乙醚洗涤以后的残渣减去灼烧后灰分抗生素的部分。

5、粗灰分:是饲料经高温马福炉灼烧后的灰分量,它可反映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饲料中泥沙含量高及粗纤维多者一般灰分的含量也相时较高。

(二)钙、磷、食盐

钙、磷、食盐的含量也是饲料中的主要营养指标,若其含量太少,要影响这些元素的吸收利用,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另一方面。作为钙质的石粉等,因价格低,常常有人用于掺杂掺假或过量使用,鱼粉也是常因食盐量过高而引起食盐中毒或腹泻等饲养问题,也须通过监测来防止过量。钙磷的测定常以灼烧后的灰分,分别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及钼兰比色法测定,食盐含量则以硝酸银滴定法测定其氯离子的含量再推算出食盐含量。

(三)能量的测算

能量为重要的营养指标,一般猪以消化能、鸡以代谢能、奶牛以产奶净能或奶牛能量单位、肉牛则以增重净能表示,其正确的数值应通过动物的消化或代谢或产能等试验直接测得,但是,作为一般生产产品,这样的测定是不可能的,故一般配合饲料质量标准规定能量按照配合饲料原料的能量值,根据配方计算而求出配合饲料的能量值,这里存在着二个问题,第一:组成配合饲料成品的各原料配比无法加于客观地检查;第二:同一原料在不同来源的成分表中其能量值各不相同,因而计算值就有所不同,就是因为存在上述问题,一般在饲料法规及饲料产品标签中有关保证值无能量这一指标,只是通过饲料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与粗脂肪的数值而加以间接地反映。

(四)胃蛋白酶消化率

羽毛粉及动物皮毛等,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其消化率甚差,必须经高压水解或加酸水解等特殊加工处理,才能为畜禽所消化吸收,反映这一类动物蛋白饲料营养价值的,不仅是它们粗蛋白的含量,还要考虑到它们粗蛋白的消化率如何,在生产条件下作动物消化试验是很困难的,为了迅速了解其大致情况并作相互比较,在饲料工业的质量检查中,常以体外的胃蛋白酶消化试验,即胃蛋白酶消化率来表示,据美国日本等国规定,水解羽毛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要在75%以上,水解毛发及水解皮革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应在80%以上。

胃蛋白酶消化率,是指被胃蛋白酶消化的蛋白质与粗蛋白之间的比例。

具体测定方法,随分析对象与目的而有所不同,兹以羽毛粉、肉骨粉为例,说明如下:准确称取一克试样,及索氏抽提器脱脂后放入三角瓶中,加入预热至42-45℃的0.2%胃蛋白酶盐酸溶液(2克1:10,000的胃蛋白酶,溶解于1升0.075N 盐酸水溶液中)盖好盖子后在45℃下振荡消化16小时,消化后用滤纸过滤,用温水洗净滤纸上的不消化物,将不消化物连同滤纸转入分解瓶中,按粗蛋白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其中的粗蛋白含量,另取一试样,测定其粗蛋白总量按下式计算结果:

()0%?-=试样中粗蛋白含量

不消化粗蛋白含量试样中粗蛋白含量胃蛋白酶消化率 (五)水溶性氮

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氨基酸与氨等水溶性氮,后者是反映动物饲料的新鲜度指标,采用样品水溶液测定含氮量即可算出水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相对比例。

应注意的是,可作反刍动物氮源的尿素,也是水溶性氮,鱼粉中掺杂物如硫酸铵,碳酸铵等也是水溶性氮,在质量检测中是应该区别对待。

(六)尿素及氨基氮

尿素和氨基氮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氮源,尿素的测定方法很多,AACC(美国谷物化学协会)批准的尿素酶法,是以尿素酶作用后生成的氨(连同样品中含的氨化物)用凯氏定氮法类似的蒸馏吸收后滴定的办法,测定样品中尿素氮和氨基氮。

一般将样品2克放在有250毫升水的凯氏烧瓶中,加入10毫升脲酶溶液,在室温下静置1小时(或40℃下20分钟),加2克氧化镁(重型)、5毫升氯化钙溶液和3毫升去泡溶液,通过凯氏连接球与烧瓶冷凝器联结,像凯氏法测氮一样,蒸馏100毫升到一定量的标准酸溶液中,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标准的碱溶液滴定。

尿素酶是主要反映大豆制品及其副产品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可确认大豆制品的热处理程度,我国尿素酶的国标测定法(GB8622)规定的是尿素酶活力,其定义为在30±0.5℃和PH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制品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毫克数(Nmg/g·min)(七)其它成分

必要时可以测定各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各种维生素的含量,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三、加工质量

(一)粉碎粒度

谷物原料需经粉碎后才能制造配合饲料,因为,不粉碎或粉碎粒度太粗,因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太小,影响动物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粒度过粗也会影响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和制造颗粒的粘结性,相反,若加工过细也不好,这不仅使电耗增加,产量降低,粉尘增多,损耗高,而且在饲喂时因粘口而降低了饲料的适口性,同时产品常以自流性能降低,在自动采食的情况下会影响畜禽的采食量,长期饲养还会导致畜禽消化道及呼吸道发炎,严惩时会导致消化道的溃疡从而影响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一般认为,生长育肥猪的饲料,平均粒径以1.0mm左右为好,这相当于用锤片式粉碎机时的筛板孔径3.0mm-4.0mm,家禽则特别喜爱较粗的饲料,故蛋鸡饲料一般应加工的稍粗一些,但对鸡颗粒饲料则粉碎粒度不宜过粗,否则会影响颗粒饲料的质量,但鱼饲料由于其消化及物理特殊性,一般应加工的细一些,以提高消化及颗粒料的水中稳定性。各种添加

剂也因其在配合饲料中的特殊性或其添加量而对粒度有不同的要求,否则易影响其在配合饲

料产品中的均匀分布,表2-1是我国各种饲料产品对粒度的要求。

测定饲料粉碎粒度的方法一般为筛析法,以100克样品在摇筛机上筛至最小筛上物重量达到稳定为止(每5分钟间隔期间最小筛上物重量变化在0.2%以下),从称量出各层筛上物重量后作粒度曲线或计算其几何平均粒径(dgw)和反映粒度变异性的参数几何标准差(Sgw),由这二个参数反映出一种饲料粒度的全面情况。

(二)混合均匀度

一种理想的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其所有的组分应该均匀地分布于饲料中,在取一份样品检查,其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应该符合配方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畜禽每天所需养分的均衡供应,但是,在配合饲料的加工中,即使能按照配方的要求进行各种原料的投料,但同一批样品之间的组成常常也并不完全一致,亦即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除了和混合机性能有关外,其它配料、计量、混合、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输送与处理等设备不够完善、工艺不够合理及操作不好等都有影响,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成品混合均匀度不好即意味着每只畜禽实际采食的一份日粮之间的组分不一致,亦即其营养成分不够一致,这就不仅会影响到成品化学成分检测的结果,而且也会对饲养直接发生影响,例如,现代营养学已经证明,赖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在供应不足时对饲养影响很大,而供应太多在营养上并无好处,另外,它们在供应的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即供应时间稍有延误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一只畜禽来说,今日少吃某种组分,而明日又多吃,其平均值虽然能达到饲养标准,但仍会影响饲养的效果,据研究,对于单胃动物来说,B族维生素的供应,每日的供应量也最好能相对地保持平衡才好,另外,对于某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一大的微量元素及药物,成品的均匀度不好会影响饲用的安全性,特别是过量的药物和微量元素的有害影响必须防止。

在饲料工业中常常需要确定混合机的操作条件,测定饲料的混合均匀度,以检查混合机的性能,确定混合机的操作条件,检查饲料厂某些设备与工艺的性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有时候要对饲料成品进行定期的检测。

配合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测定应该以配合饲料中某一组成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性来直接反映,例如,最好能直接测定样品中鱼粉的含量或其中磷酸氢钙的含量,但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有的如鱼粉含量无法加以精确地定量,有的项目如维生素B2、铜的含量等虽能测定但检测要求较高,实际工作中常用一些间接的测定方法加以代替,例如,沉淀法是检查饲料中矿物添加剂及石粉等比重较大的组分的含量,氯离子法是检查食盐及某些含氯组分的含量,还有测定饲料中某些药物的含量,另一类方法是在配合饲料中故意加入某些容易检测的微量“示踪物”,因这些示踪物的分布与含量和其它组分的分布含量有相关关系,检查样品中示踪物的含量即可反映饲料中各组分的差异性,这类外加的示踪物大多为生物染色剂如甲基紫、甲基兰、品红等。

在国外,一般认为均匀度差异系数大于10%时表示混合不良,而小于5%收表示混合很好,因此,一般配合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要求为小于10%,预混合饲料在国外要求为差异系数小于5%,而在我国则定为小于7%。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虽然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但在配合饲料厂中它并不是一个经常测定的项目,因为不仅测定的工作量很大、化费较多,更主要的是它和设备性能、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及管理水平等关系比较密切。一般对于新建的饲料厂,对混合机不仅要作混合均匀度的测定,还要作混合性能和时间的测定,以确定最佳的混合时间,另还要测定混合后的物料在后面的工序中有否分级,并由此调节相应的工序,在设备调试好后,如能严格按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其混合均匀度的水平大致是稳定的,由此可见,在设备设计制造、新厂的建设、调试、验收中,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需要化大力气加以测定调试,在正常生产时一般只要进行定期的测定即可,但在生产新产品、原料有较大的变化或改动工艺设备时也要进行再测定。

(三)颗粒质量

颗粒饲料的质量除了以上的一些指标外,还要测定和颗粒物理性质有关的一些指标,这些指标有耐久性或粉化率、颗粒的硬度、颗粒的耐水性等。

颗粒的耐久性与粉化率:颗粒饲料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抵抗外力而保持其完整性的能力称为颗粒的耐久性,一般采用一定量的完整颗粒,装入粉经化率测定器中,不断旋转,以使颗粒经磨擦、下落、撞击等作用,部分颗粒破碎,一定时间后用筛析法测定筛上物与筛下物的重量,筛上物重相对完整粒重的比例表示颗粒的耐久性,相反,筛下物重相对完整颗粒重的比例表示颗粒的粉化率。

颗粒硬度是指颗粒饲料对外力所引起变形的抵抗能力,一般以硬度计测定颗粒直径方向上的压碎力,通常测定10-20粒,取平均值表示。一般颗粒硬度高者则耐久性好,不易散碎,因硬度测定方法简单,因此也常用于代替颗粒耐久性的测定,从使用的角度而言,颗粒饲料的耐久性好,粉化率低,有助于保持颗粒饲料特性,提高饲养效果,但是硬度过大的颗粒,会降低动物的适口性,降低消化率,用以饲喂肉鸡时还会因需增加饮水而易形成软便,喂鱼时,过硬颗粒食入鱼口后甚至会吐出,据资料报导,颗粒硬度一般以0.8-1.0kg/cm2比较适宜,因此如何保证颗粒有合适的硬度及较好的耐久性,还是需进行一步研究。

颗粒的其它特性:作鱼饵使用的颗粒饲料,除测定粉化率及硬度以外,有时还需要测定颗粒的沉降性能,在水中的漂浮性以及水中的稳定性,即“耐水性”,后者常以在水中无明显变形的时间作为耐水性的指标,对于膨化颗粒及膨化的压片等也可以测定其表观比重作为膨化度的指标。

(四)其它

如原料中的大型杂质,金属杂质及其清除的效果有时候也要加以测定,以防结拱及损坏机器,鱼粉等原料及成品中的沙砾因无营养价值,必要时也需测定。

四、卫生质量

饲料的卫生质量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饲料中某些非营养性添加剂,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各类驱虫保健剂一类属于“药物”性的成分;另一类是饲料中含有的或混杂污染的有毒有害成分。前者虽对畜禽生产有很大的作用,但若用法不对或超过剂量,实际上就变成了有毒有害成分,所有这些,不仅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有时还要通过畜禽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是饲料生产中质量管理的要点。

(一)重金属与有毒有害元素

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如铅、砷、镉、汞、氟等对人畜均有毒害作用,在各国饲料法规中有明确的限制,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检查的重点应放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添加剂上,因为,一般饲料中出现的有毒元素的过量,大多是由于它们导入的。

应该指出的是,几种营养性微量元素添加剂,如铜、硒等,若过量使用(如铜超过250mg/kg,硒超过5mg/kg)也可引起畜禽的中毒,从这方面来说,有毒元素与作为营养源的某些矿物元素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微生物与微生物毒素

1、微生物毒素在温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饲料中的微生物即可大量繁殖导致饲料的发热霉变,其结果会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饲料的适口性,更严重的是某些微生物滋长的结果还会大量产生微生物毒素,影响畜禽的生长甚至发生中毒,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

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玉米、花生、棉籽上都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高的,微量就可使人畜致命,表2-2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水平对于生长猪的影响。

表2-2 黄曲霉毒素对生长猪饲养的影响(47天)

0.02mg/kg(20μg/kg),在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不得超过0.04mg/kg。据研究,有十多种霉菌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但在我国,黄曲霉是主要的产生菌,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有毒化合物表2-3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各种动物的影响

的总称,已知有B1、B2、G1、G2、M1、M2、P1等十七种,它们都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其中以毒素B1的毒性最强。

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能使人和动物感染疾病的细菌,其中有人的伤寒,马的副伤寒与雏鸡白痢的病原菌,它们也是人们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通过饲料污染沙门氏菌危害人畜,在国外常有报导,在鱼粉、骨肉粉等饲料中常有检出阳性者,这大多是由屠宰场、粪便等所污染,在动物性饲料中必须经常注意,必要时也要通过检测,以保证饲料的使用安全。(三)农药

随着农业生产中各类农药的大量长期使用,在污染环境的同时,在饲料原料中,特别是植物性原料中常有残留,被动物采食后也会残留到畜禽产品中,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饲料中残留学生农药的重点主要在有机氯和有机磷的污染,如六六六、敌百虫、敌敌畏等,一般用索氏抽提器经丙酮与正己烷抽提,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五、异物及其鉴别

在各国的饲料法规及饲料工业的实践中,鉴别饲料中的掺杂掺假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类问题中既有掺入无饲用价值的泥土、沙石、砻糠、木屑、花生壳等杂质,也有掺入相对低劣的其它饲料,如在鱼粉中掺入糠麸、饼粕、羽毛粉、血粉等,有的甚至掺入对单胃家畜及家禽有害的物质如非蛋白态氮尿素等,故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把关鉴别。因异物与杂质的种类很多,检测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在饲料生产中常见的异物及杂质的鉴别方法。

(一)饲料中异物与杂质的一般鉴别

对饲料中的异物与杂质的鉴别一般可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辨别饲料中的异物与杂质,再通过适当的进一步分析法加以确证和准确定量。

1、筛析法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实验筛对饲料样品进行筛分,并对各筛层上的筛上物进行鉴别杂质或异物。

2、比重法将饲料倒入不同比重的溶液中(例可用石油醚和四氯化碳按不同比例混合即可配制成比重在石油醚和四氯化碳之间的溶液),可以分辨出饲料中的各种杂质及异物。

3、化学鉴别法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化学试剂下的所显出的特殊反应可以对某些杂质或异物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鉴别。例碳酸钙可用盐酸看有无气泡产生、碘可用与淀粉的特异性反应、木质素可用间苯三酚试剂显出深红色、氨态氮可用奈斯勒试剂显出黄色或黄褐色等。(二)显微镜镜检

饲料中的掺杂物或异物大多被粉碎的很细,一般用肉眼是无法进行鉴别的,但无论被粉碎的多细,其微观结构及组织结构是不能改变的,有些在放大镜或低倍立体显微镜下就可明显看出物质的特性,而有些则可在高倍立体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到其细微特异结构及饲料原料的细胞结构,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异性结构及细胞结构可以很快辨另出所混入的杂质或异物。由于饲料中所用原料品种非常丰富,而所掺杂的原料也品种相当多,且有些原料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存在,例鱼粉中有肌肉结构、有鱼鳞、骨骼、鱼刺等结构,故显微镜镜检的条件是必需检查人员对各种饲料原料及其可能混入的杂技或异物纯品进行大量的观察并熟记,以便能对各种饲料样品进行准确鉴别。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