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笑看奇闻 > 《早春二月》:知识分子为主角电影的突破

《早春二月》:知识分子为主角电影的突破

时间:2024-08-24 20:53:05 作者:
摘要:《早春二月》:知识分子为主角电影的突破,电影

早春二月

剧本浸透着夏公的心血

1961年6月,《暴风骤雨》新侨会议上放映,反映比较良好,厂里好像奖励我似的,让我带着家属到北戴河疗养。我带了一摞书去看,看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最后,我感觉柔石的《二月》可以拍成电影。

回京后,我征求了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的意见,开始着手改编《二月》。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主人公萧涧秋所处的大革命时代,但对此并不陌生,主人公身上就有我长兄的影子,我长兄交往的朋友中也有萧涧秋似的人物,因此萧涧秋的思想情感很能打动我。女主人公陶岚的形象,我也能从我的一位远房亲戚的身上找到感觉。抗日战争时期,我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他们的气质和精神也和萧涧秋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有共同之处。另外,小说里写的江南水乡小镇的风土人情,常常使我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淮阴,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许多时光。基于以上的诸多因素,我才决定拍摄此片。

1962年2月,电影剧本完成。厂里看了剧本同意拍摄,开始挑演员。我一开始就认为孙道临是扮演萧涧秋的最佳人选,他身上浓浓的文人气质,略带忧郁的眼神,平静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激情,与萧涧秋非常神似,而且他对那个时代比较熟悉。他比我大4岁,那时在北京上大学。他来演的时候已经42岁了,但是显得很年轻。女主角陶岚用谢芳,她刚演过崔嵬导演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轰动一时,观众对片中那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林道静印象深刻。其他演员我干脆都从上海找,像高博(饰陶慕侃)、上官云珠(饰文嫂),甚至很老的演员范雪朋(演陶母)。因为我们北影剧团拍这些三十年代的戏有些困难,而上海的一些老演员都经历过那段生活。《早春二月》的成本最多也超不过50万,所有演员都没有筹劳,只是一点生活补贴。

这时,谢芳还是武汉歌剧院的演员,厂里把她调到北影演员剧团。当时谢芳刚生过孩子,有点消瘦,厂里先让她到北戴河疗养。这是1962年夏天。正好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也在北戴河,碰到谢芳,问她怎么到这儿来了?谢芳说了原由。夏衍却说:你刚演完《青春之歌》,这个戏大家反映还不错,你以后接电影要看本子,不能随便接任务。谢芳一听有点紧张,就说这个本子我手里有,请夏部长看看。夏衍看了剧本表示本子还不错,你演这个角色也还可以。

1962年8月,我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写出了第2稿。不久,夏衍和荒煤来北影,与厂领导、摄制组主创人员座谈。夏衍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主要是要求把“时代的背景表现出来”,并强调“只要忠实于当时的时代,人物可以比原作写得高些。”“剧本结尾,萧涧秋的出走,是按原作那样写的。但是如果把陶岚丢下,就显得萧很薄情,两人一起出奔又太落套。如何处理,需要研究,她的出走应该比萧更大胆。对她应有交待。”

1962年11月,我完成了分镜头本。25日,我把分镜头剧本送给夏衍,并附上一封信,希望他在本上批改,如果没有时间面谈,请他将看过的剧本交给我,以便于根据他的“批语”再修改。几天后,夏衍把分镜头本退了回来,并写了一封短信:“剧本已匆匆看过,比文学本有了显著的进展,结构,节奏都很好,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拍成一部好片子。”

夏衍看得很仔细,有143处修改,而分镜头本才474个镜头,连标点符号错了的,字打错的,词不顺的他都纠正。他在我拍摄中间提出几个建议,一个是时代背景一定要展示好,拍出那个年代的氛围;再一个他加了一段台词,就是萧涧秋在弹钢琴时说的一段话:“那时候‘五四’运动像一场风暴一样过去了,有不少同学被学校开除了,也有的人做了官,得发了……我彷徨得很,不知道怎么办才对!”这段台词要我写我还真写不出来,没有这个经历。

1962年12月,我又写出了分镜头剧本的第2稿。夏衍向摄制组要了剧本。当时北影已经决定把《二月》列为1963年的重点影片,厂长汪洋提出,一定要“精雕细刻”。不久,夏衍把修改过的分镜头本转交我,并附了一个条:“铁骊同志:这两天实在分不出时间。今晨抽空打了两个‘补丁’,不知妥否?这部片子,估计可能在香港及东南亚上映。为此,字幕上不要把‘萧’涧秋写成‘肖’涧秋。还有,这部片子的片名,我意还是改了《早春二月》为好。点出‘早春’二字比较醒目一些,不知妥否?”

实际上,柔石写“二月”也是春寒的意思,而且《早春二月》听起来也好听,有一种季节的美感。含义是:春天是要来到了,但是春寒仍未尽,比喻中国大的社会时代。我一看,立刻给夏公回信,说这个名字起的很好,马上就改。

拍《早春二月》时,我的工资是一二百块钱。但是《早春二月》的剧本有一些稿费,好像是八百块钱。那时,我住在西交民巷,正好没有沙发,买了一套旧沙发,花了三百块钱。此外,我在四川饭店请夏衍还有我们厂领导一起吃了一顿,花了将近一百块钱,那一桌蛮讲究的,夏衍吃不动,但是他爱吃一点新鲜的。他没有架子。

上官云珠悟性很高

1963年3月,我们先到苏州拍外景。在街道上拍摄时,街道两侧的墙上、屋顶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我们只好请公安局、交通局来维持秩序,来了好多警察。有时人群超前涌,他们就用水龙头滋一下,也不伤到他们。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就成了重罪,说我拍电影让警察用水龙头对付群众,这是外国的反动政府对游行示威的人民采取的手段。

拍了三个月,老伴给我来信说:现在毛主席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再次号召全党全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一下,我犯愁了。后来我想,厂里并没有让我停,我还是坚决拍下去。

《早春二月》是我第一次同期录音。同期录音,拍的条数就要多一点,消耗胶片多一点。要掌握好话筒,话筒的影子进来就不能用了。话筒的杆子要靠着人物上空,在画面外。有时候弄不好,人物站起来的时候,跟没跟好就人了画面。录音师希望他的话筒离发音处非常近,但是摄影师希望离画面远一点,往往有这个矛盾,就要重拍。因为同时录音,机器外面有防音罩,挺笨重的。那时设备比较落后,实际上还是延着过去制作电影的习惯,同期录音的多,配音的少。后来认为同期录音胶片的消耗量大,难度大,拍摄进度也慢,就改成配音了。反正也不增加成本,演完戏以后,演员留下来配音。

南方大部分外景是在苏州拍的,包括船,码头,船走了以后,有个“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致,那是特意设置的。我有一个构思,是受到中国传统戏的影响:文嫂死了以后,她的邻居来教员办公室向萧涧秋报信。现场人很多,萧涧秋要掩饰自己对这件事的情感,因为有谣言传他跟文嫂有暧昧关系。他正在批卷,听到消息后他把卷纸整好,将笔插进笔筒的时候手有点抖,《十五贯》中况钟批卷时用手抖表现内心的激动。这个就符合夏衍所反对的“直露多粗”。我也学习我们国家第一代、第二代导演的一些东西。不过,我受苏联电影的影响比较大。后来我渐渐看到其他国家的电影,感觉苏联电影画面过于唯美,不如别人的活泼,接受起来比较快。

《早春二月》的成本最多也超不过50万,演员都没有筹劳,只有一点生活补贴。这些演员,我们配合得很好。他们都有一定的水平,与上官云珠合作也很好。她说你让我写人物自传什么的我不会写,反正你只要告诉我,我就给你演出来。这个人的悟性很高,所以她很有成就。你只要告诉她规定情节,她马上就做出来,达到要求,她理解那个气氛。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个镜头,大全景,文嫂的小孩死了。死了以后,她整理衣服,那个情绪、动作的节奏很准确。这个是你去教演员你都不知道怎么教。上官云珠以前演这种角色很少,但这次她喜欢这个剧本。文嫂和萧剑秋第一次见面,他问:这是李志浩(文嫂的丈夫)家吗?她说你找他干嘛?他说我是他的老同学。她听了不说话了,因为她不好说了,头就低下来,这个情绪准确极了。后来有些人讲:文嫂是不是年岁大了一点?我跟他们看法不同。我说正好年岁大一点,这样子,跟萧涧秋关系的处理就好一点。倘若一个陶岚一个文嫂都那么年轻,不又成了三角恋了吗?

我的记忆力很好,到棚里,到现场拍摄,我是不拿本子的,台词场景我都记得。我拍《早春二月》主要从思想、内涵、哲理、欣赏着手,并不是说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主要从哲理出发。因为当时青年人包括柔石自己,主要的抱负就是要投向什么地方,青年人的出路在哪里?家庭婚姻在他的生活中是次要的。找出路,包括大家族的子女,地主家庭的,或者有钱的家庭的子女,受进步思想影响,也出来参加革命,到延安的也有。

《早春二月》的作者是我们的革命烈士。我原来想,萧涧秋对文嫂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后来破灭了。在电影中我增加了一个小角色——王福生,农村的小学生,他父亲是砍柴的。为什么加这个角色呢?就是萧涧秋在徘徊中途的时候,想到芙蓉镇躲开时事的烦扰,静下心来从事教育,能够对时局对社会有一点贡献,或者对自己有一点益处。后来,王福生的失学给他一个打击。这一笔是我加的。他到芙蓉镇并不是想躲避一切,他找老朋友陶慕侃暂时栖身,也有他的目的。最后,他离开的时候在信中说:受两个打击,一个是文嫂的自杀,一个是王福生的失学。这两个问题他解决不了。

周扬的脸拉得很长

《早春二月》外景拍摄,是边拍边送回厂洗印。厂里看了样片相当兴奋。在拍摄当中,夏衍和荒煤也一直很关心,多次到厂里看样片,并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是觉得时代背景和时代气氛交代得不够清楚。我根据这些意见进行补拍修改,增加了萧涧秋和李志浩是师范大学同学,两人一起参加过“五四”运动,为萧涧秋同情文嫂增加理由,又让萧涧秋苦闷时看一些上海的报章杂志,如《语丝》、《新青年》,这样,他走向何方,可能更清楚些。

1963年10月影片制作完成,厂里审查认为很好。11月1日,夏衍和荒煤陪同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光年等人来北影厂,一起审看了《早春二月》的完成样片。为什么在北影厂看呢?因为看的是双片,别的地方没有放映双片的机器。声带是磁带,一边放录音磁带,一边放画面,还没有合成转成胶片。胶片印成以后旁边有一道曲曲折折的东西就是声带——光谱声带。影片审看后大家坐到会议室,张光年最先讲话,他说这个片子不错,有那个时候的时代感。像我们这些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接着茅盾发言,肯定和赞扬了影片,并提到那一时期他也曾有过类似的苦闷和彷徨。夏衍,荒煤等于是主人,样片他们之前都看过,不说话光听意见。到这里,我以为可以顺利通过了,心里暗暗高兴。

最后周扬发言,他的脸拉得很长,一开口就表示“不喜欢这部影片”,但语气很缓和。他说:改编一点“五四”以来的作品,他也不反对,“但是要挑选得适当,而且应有所批判”。柔石“那时是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现在有些情节原样出现,“看了就很不舒服。”他还说:萧涧秋要和文嫂结婚,这“是一种武训精神”,这种精神不值得表扬。“这是一种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资产阶级自我牺牲,自我摧残的悲剧,今天的青年人不能理解,完全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并指出柔石的“这个作品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再版,而19世纪的俄国文学是应该批判的。”

周扬的一番话使当时气氛十分紧张,在场的人谁也不能再说什么。那个时候“人道主义”是很大的一个帽子,跟“阶级斗争”顶着干了。这个意见当然是根据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的,这个看得高啊!

后来,茅盾打破了沉默,他说是否可以改一改?把后面结尾改一改。周扬听了说,沈部长说改嘛,就改吧。这个会就不欢而散了。后来,茅盾还真写了一封信给夏衍,转给我们北影厂,建议从哪里改怎么改。事已至此,夏衍有些恼火,情绪不高。荒煤开始努力,希望能够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修改。1963年11月12日,荒煤召集我们在影协连夜开会,讨论如何按周扬的意见修改。此后,又于16日,20日接连开了两次会,讨论影片的修改问题。荒煤希望“小修改”能解决问题,并要摄制组“积极主动地去改”,在“精神。情绪上不要消极应付”,“观点要明确一些,积极一些。”

改我也是违心的,但是不改也不行呀。我知道改也解决不了周扬提出的根本性的批评意见。我曾经想加旁白来批判,也不妥呀。当时我真有点受打击。大约十天后,我交出了一个修改方案,马上就补拍了几天,主要补拍谢芳的戏。正在补拍时,忽然厂里通知我,说接到部里通知,《早春二月》一个镜头也不要改。我猛一听想:这是什么意思?能肯定?那不可能;再想想,大事不好,不祥之兆啊!

我发着高烧做了检查

1964年8月18日,中宣部向中共中央送上“中央宣传部关于公开放映和批判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请示报告”,提出两部影片只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大城市放映和批判。不久,康生口头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不但在几个大城市放映,而且应在几十个至一百多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些别的,都需要批判。”康生还批判《早春二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大毒草”。一个镜头也不要改,合成声音印拷贝,拿出去批判。不但要在大城市放映,中小城市也要放映,尤其各个大学看过以后要讨论的。所谓讨论就是批判。放映是为了树靶子,明摆着让你去看就是为了批判。

不久,文艺界全面开展了长达八个多月的“文艺整风”运动。电影界首当其冲,公开放映并批判了《早春二月》《北国江南》等一大批影片,《早春二月》先后在全国57个城市放映。同时,从文化部到各个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以及主创人员也都遭到批判, 电影界还揪出了一条文艺黑线“夏(衍)陈(荒煤)修正主义路线”。1965年4月,文化部整风结束,夏衍、陈荒煤被调离。1965年6月,汪洋被撤去厂长职务,到山西长治参加“四清”运动。接踵而来的就是文化大革命,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生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下的四条汉子”,我也成了执行这条黑线的“黑干将”,《早春二月》自然也就成了“黑标本”。而那个经夏衍亲手批改过的分镜头剧本,则成为他推行文艺黑线的“铁证”。

我有一个感觉,《早春二月》毛主席要真正看了,不一定要批判。

有些人去看以为里面一定有像美国电影中黄色的内容,后来我听到一个当笑话讲的事:父亲带着儿子去看影片,看了以后教育儿子说:你看看,这也是一种雷锋精神!说萧涧秋是雷锋,哈哈!

大部分人看过以后,都说电影很好看,修正主义在哪呢?找不着。许多人很奇怪,在私下里议论这有什么问题呀?后来我悟到一点:那个时候我们不是强调工农兵形象占领银幕吗?都是英雄人物啊,革命烈士啊!突然来个小资产阶级、小知识分子为主角的电影,而当时观众很少能看到这种片子,一看挺新鲜的。这个电影的观众都是有组织地去看,让大家批判。拷贝发行很多,起码一二百个。那时一批判就等于现在下红头文件一样,大家都去看。每天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对《早春二月》的批判文章,也是一种宣传。我本来挺爱看报纸的,现在再也没有心情看。

我检讨的那天,周扬亲自参加。在一个小会议室,主要是我们厂的领导干部,还有北影厂主创人员。我发着高烧做了检查,说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思想没改造好,受了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宣扬了人道主义人性论。这个检查好办,因为报纸上都有批判,我就把那些变成自己的语言。周扬说:“还可以,思想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认识。”我在这个会议上听周扬讲,全国主要报纸登载的文章,不算小报有三百多篇。对我个人倒没有行政处分,但影响了大家对我的看法,好像我犯了一个政治性的错误。还影响到评级,那时我应该提一级的,本来我要从文艺五级提到文艺四级,这一下就免了。这个我也倒没在乎,也是人家告诉我的。后来我就不懂,为什么香港放映的时候,他们对我这部片子评价说是美的电影,我当时就没想到。

现在回想起来,我跟人开玩笑说:要是没有这个红头文件啊,《早春二月》不会上演这么广泛。幸亏没改,一改,这个片子就支离破碎了。

相关阅读

  • 蔡澜《我决定活得有趣》:你应该学习的这几点生活艺术

    蔡澜《我决定活得有趣》:你应该学习的这几点生活艺术

    文/爱读不简介中这样写道:生活目的就是尽兴,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永远有一分任性,生活才会永远有趣。什么尽兴?什么叫有趣?是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还是随性所欲的生活?...

  • 生物甲酯燃料也是勾兑的吗

    生物甲酯燃料也是勾兑的吗

    大大方便了燃料的运输和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物甲酯燃料油替代了传统餐厅的压缩气、柴油、工业锅炉、暖气锅炉的轻量燃料油、柴油等,新型生物甲酯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

  • ADVANCE.AI 推出菲律宾金融科技报告 全面解析金融科技行业出海新兴地

    ADVANCE.AI 推出菲律宾金融科技报告 全面解析金融科技行业出海新兴地

    2023年12月,ADVANCE.AI发布了《2023年菲律宾金融科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带领读者全面了..._新浪网...

  • AI for ALL!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将于4月18召开

    AI for ALL!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将于4月18召开

    昨天,联想官方宣布,将会于4月18日举行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24 Lenovo Tech World),举办地在上海世界会客厅。此次大会的主题是“AI for All...

  • 2024年8月时事新闻热点10条 最新国内外大事件整理

    2024年8月时事新闻热点10条 最新国内外大事件整理

    18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航次首潜,这是“蛟龙号”第300次下潜。中国体操协会发布声明...

  • 生活日记700字:初一生活苦与乐

    生活日记700字:初一生活苦与乐

    生活日记700字:初一生活苦与乐 烈日炎炎,晒得娇艳的花儿都不敢露出那迷人的笑脸。凉爽的风儿吹来了,它慢慢地为我们带走暑意,同时也悄悄地为我们带来了阵阵寒风...

  • 生活中的快乐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快乐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快乐作文500字 第一篇:生活中的快乐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事,有伤心,悲哀,难过,但是只要哭一哭,然后再自我安慰一下,就可以再重新笑起来,重新爬起。...

  •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600字作文,初中生活的苦与乐咖啡。苦涩。初中生活。不知是谁在五彩的世界点上一抹苦涩。创造了你,咖啡。我埋怨。我的初中生活就像咖啡,喝一小口,便能感受苦涩的味......

  • 男女的第一次谁更痛呢?

    男女的第一次谁更痛呢?

    性生活在生活中非常受人重视的行为,因为性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行为,是繁殖的原始冲动产生的行为,男女都需要性生活来满足生理的需要。而第一次性生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

  • 关于珍惜时间的优美励志句子(精选120句)

    关于珍惜时间的优美励志句子(精选120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句子吗?...

  • 被熊猫花花治愈了!快来看看花花的成长故事!

    被熊猫花花治愈了!快来看看花花的成长故事!

    作者:杨小七成长手册最近和儿子一起读了一本专门写国宝熊猫的书,而且还是备受大家喜爱的熊猫界明星“熊猫花花”。书中有大量花..._新浪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