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积物
当河流把大陆上的泥沙带入大海,又通过海流运动,泥沙会慢慢的沉积在海底。海洋里有很多生物,有些是底栖的,有些是浮游的,它们难以溶解的遗骸,也会留在海底,或沉到海底。海底火山的喷发物,或附近陆地火山爆发,弥漫在天空的火山灰也会沉降到海底。太空的陨石也会坠落到海底。所以海底的沉积物,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海洋环境,有不同的沉积物。这里所说的沉积物是指未固定的松软的沉积物。
水下岸坡的沉积物。水下岸坡是大陆海岸带的水下部分,即波浪作用到海底部分,一般水深在15-20米,其宽度为5海里左右。这一海区的沉积物来源于陆地,以砾石、砂、淤泥为主。在河口地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物,如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韩江和南渡江等河口,都有三角洲沉积物,以砂、粉砂和淤泥为主。
大陆架沉积物。我国有宽广的大陆架。渤海、黄海全是大陆架,东海偏西大部分是大陆架,南海有非常宽广的大陆架。以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沉积物为例,在离岸较远、水深50-200米的范围内,以细沙为主的深积物中含有近岸贝壳碎屑,反映夹有古海岸带的沉积物,称为残留沉积物,这属于中部和外部大陆架沉积物。在水深200米附近及水动力较强的琼州海峡东口附近,沉积物以粗中砂为主,有少量含砾粗砂。在珠江口南偏西方向,在水深20-60米的一个区域,长约250千米,宽约100千米范围内,沉积物较复杂,有砾砂,也有粉砂、粘土,它是珠江口古三角洲沉积物。
大陆坡沉积物。大陆坡远离大陆,只有海流会带来少量陆源物质,沉积物以暗灰色淤泥粘土为主。当你把它放在筛子上,用水把泥冲走,会看到很多细小的生物壳屑,其中最多的是有孔虫壳体。有孔虫是原形动物,体积小,直径0.1-1毫米居多,极少量大到10毫米。它有五花八门的壳体,壳体以钙质为主,也有瓷质的和几丁质的。它有浮游的,也有底栖的。在陆坡的沉积物中,除黏土外,以浮游有孔虫沉下的壳体为主,当水深超过2000米,它的钙质壳体会逐渐被溶解。有孔虫与环境紧密相关,故有孔虫对确定古环境,确定地层时代有重要意义。
大洋深海沉积物。大洋深海沉积物中,看不到有陆源物质,它的沉积物主要来源是在大洋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的遗骸。由于深水区会使可溶解的矿物质溶解,所以沉到4000-6000米深的洋底,主要是难以溶解的硅质等生物硬体,其主要种类是富含硅质的放射虫和硅藻等。这些深海沉积物称为放射虫软泥和硅藻泥。此外还有抱球虫软泥和翼足虫软泥。放射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深海区。翼足虫软泥也是分布在热带海区。硅藻是浮游植物,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冷水海区,在暖水区也有分布。由于沉积物来源很少,大洋底1000年才增加1-2毫米厚的沉积物。
深海沉积物中还有褐色土(红粘土),它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火山物质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的成分,导致软泥呈褐色或红色。
生物沉积物。在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沉积物具有重要位置。在热带海区分布着60万平方千米的珊瑚礁,它的厚度由几米至2000多米,如我国的南海诸岛。在一些近岸潜海区有密集的软体动物壳体构成的贝壳滩和贝壳堤,如广东省东部的海山岛岸外的贝壳滩。
相关阅读
-
孔志印院士: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学习能力比知识储备更重要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晗 通讯员 康山林“人才是赢得网络空间安全的第一资源和根本力量。”8月9日,在长沙举办的2024网络安全...
-
《精灵宝可梦》奇闻趣事(34):三地鼠下半身之谜,皮神真正等级
本次我们要带来的是第三十四篇的奇闻趣事,这次依然是五个有趣的奇闻趣事内容,且一些奇闻趣事相对不为人知一些,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奇闻趣事吧。NO...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实施— 以话题复习“festival”为例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干货来了,快来学习一下吧!...
-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由酒精肝脂肪肝乙丙等病毒引起的肝类疾病,临床上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有限的。...
-
专访 | 金汇科技:专注高品质再生 联手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苏州金汇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汇)是国内最早从生产再生塑料向下游应用市场延伸,进行改性材料研发的技术型生产企业。2020年,金汇开始定位在国内建设生产高品质再生材料生......
-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由酒精肝脂肪肝乙丙等病毒引起的肝类疾病,临床上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有限的。...
-
【黑猫奇闻社】养卡攻略 | 养卡内容接上篇,这篇主要介绍关于养卡的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主页面中的“影迹”页面。左侧是卡的分类,这很好理解。...
-
科学【2020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分析了环境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具体条件...
-
很多学者认为“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就是做学问是一天天地增益,为道的是一天天地减损,并认为这个“学”就是泛指一切生产技术和科技知识。...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境界,至今仍是我们追求和学习的目标。这十位圣贤做人的最高境界,看看我们现代人还差多远?一、老子:道法自然...
-
《地理学与生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学...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