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了!这些谣言你还会相信吗?
2022年,国际国内热点事件中,网络谣言“趁虚而入”,时有发酵,涉及疫情防控、公共政策、社会事件、医疗健康、自然现象等公众关心关切领域,可谓“套路百出”,令人深恶痛绝。针对网络谣言这一痼疾,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重拳出击,全年共受理网民谣言举报信息3万余条,汇集谣言样本和辟谣数据2.45万条,共发布各类辟谣稿件1.31万篇,推出了12期《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月度辟谣榜》、科学流言榜以及“涉防灾减灾辟谣榜”“涉化妆品辟谣榜”“涉高考高招辟谣榜”“涉食品安全辟谣榜”等行业辟谣榜单。这些谣言背后的真相您都了解了吗?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特此盘点解析,为您澄清谬误,传递事实真相。
(2022年度网络谣言部分热词云图)
盘点一:
一些涉疫谣言常常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误导公众。
案例解析:
2022年涉疫谣言集中在防控措施、疾病预防与治疗、核酸抗原检测等方面。例如,疫情期间,“封城”“全城消杀”“飞机喷洒打药”等各种版本的谣言时常出现;“疫情期间每天可领取补贴”“阳康后要15天才能产生抗体”“感染新冠‘早阳早好’”等传播较广。这类谣言与民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受关注度高,容易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误导公众。还有部分谣言属于为提高话题内容关注度,刻意编造、颠倒黑白甚至无中生有。如“贵阳女子向志愿者跪求物资”“护士抢救幼童时玩手机”等谣言,前者为蹭热度摆拍,后者实为护士使用手机在联系医生协助抢救,造谣者利用志愿者、护士这些疫情防控中的焦点人物身份,刻意制造虚假信息吸引流量,迷惑性很强。又如,网传“感染新冠病毒后可按‘吃药顺序图’服药”“世卫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避免使用布洛芬”均为无稽之谈。
(图表按照2022年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的月度辟谣榜及行业辟谣榜发布时间正序排序,下同。)
盘点二:
一些涉及公共政策领域的谣言或凭空杜撰,或假冒官方,传递虚假信息,扰乱正常公共秩序。
案例解析:
2022年,网上曾流传一则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所谓《共同富裕专项补助资金拨付实施方案》,诱导网民加入有关微信群或下载APP,承诺支付不同金额即可参与领取红利活动。事实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办公室”这一机构子虚乌有,《实施方案》亦属造假。又如网传的假新闻“国务院联防联控小组正式摘牌”,造谣者将2020年疫情之初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背景改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背景的旧图,讹传为“联防联控小组摘牌”的场景,散布“国家疫控政策重新调整”“联防联控小组解散,意味着疫情结束了”等种种臆测,扰乱疫情防控大局。
盘点三:
一些涉及案事件的谣言,与社会热点新闻相伴而生。因事件的高关注度而扩散甚广。
案例解析:
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有关受伤女子去世、遭性侵等谣言次第出现,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谣者利用社会热点新闻的热度散布谣言,混淆视听,甚至会对公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2022年11月,山东、江西、福建、天津等多地传出“有人贩子偷抢小孩” 的消息。经多地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均未发现拐卖儿童的嫌疑人,未接到拐卖儿童的报案。警方已对网民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此类谣言散布恐慌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和群众正常生活。
盘点四:
一些涉外谣言实系失实报道,通过胡拼乱凑、炒作抹黑等方式刻意“污名化”中国形象。
案例解析:
2022年2月,个别外媒发出“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核电站”的歪曲报道,荒谬至极。乌克兰危机爆发不久,网传“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提前撤离、置同胞于不顾”,实际上当时中国驻乌克兰大使仍在基辅,并通过包机、包车等方式组织中国公民有序撤离。这类失实消息严重损害我国际形象。还有如“中国远洋渔业过度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的传言一度沸沸扬扬,但真实情况却是中国人吃鱼主要靠养殖而非捕捞。相关谣言严重背离事实。
盘点五:
一些涉及自然现象、灾害的谣言用触目的图片、视频配以误导性信息,博人眼球、渲染恐慌。
案例解析:
这类谣言往往通过移花接木拼凑而成,有的冒用不相干的图片或视频企图自证,有的依靠PS等拼接技术进行伪造,还有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成仿真音视频信息。如“重庆嘉陵江被晒干了,两名男子骑摩托车横渡嘉陵江”“四川地震后村民在山脚下自搭帐篷居住”等谣言,均属于用“移花接木”手法编撰的虚假信息:前者实为水位降低的自然情况,横渡视频的拍摄地点是长江珊瑚坝而非嘉陵江;后者则是四川乐山笋农打笋时临时搭建的休息帐篷。此外,“浙江宁波北仑、慈溪被水淹”等视频还采用特效合成手法制造谣言,着实居心不良。
盘点六:
一些医疗健康类谣言和食品安全类谣言披上伪科学外衣,夸大其词,传递错误认知。
案例解析:
部分谣言披着“科普”的外衣,冠以“养生秘方”“防癌”“致癌”等噱头,在网上反复传播。“量子美容可除皱抗衰”“干细胞化妆品可修复皮肤、抗衰老”等化妆用品类谣言以“黑科技”“医疗科学知识”为包装,骗取不明真相的人消费;涉及食品的“伪科普”则添油加醋、夸大其词,有时还伴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秋季时值丰收时节,有关“柿子和海鲜一起吃等同砒霜”“柿子空腹吃或与奶制品混吃都会得结石”等谣言就会出现。这些小道消息看似是对身体健康的善意提醒,实为“抛开剂量谈毒性”的夸大其词,混淆公众视听,妨害身体健康。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增强辨别意识,不轻信网络传言;提高法治意识,不传播谣言信息,共同守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相关阅读
-
hi 我是大橙子今天又给大家求来了一些复试热点资讯,还没准备经济学复试热点的同学抓紧时间背了!热点一:注册制改革——金融考试热点热点事件:2月17日...
-
学生可以通过做兼职、自媒体写作、现场直播等方式赚钱。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外语翻译、做网站编辑、成为游戏职业玩家等。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
-
Genome Biol:发现人类血液含有无细胞的微生物DNA
临床医生用于诊断癌症的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是人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联系,这为研究微生物DNA的存在作为一种识别和可能预测疾病的方式提供了机会。...
-
强“双基” 提能力 转作风 | 天然气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创新开展“每日一学”学习专
从第三季度初,工程分管副总王国厂、工程管理中心经理韩海南多次下一线调研基层管理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国家、行业法规的了解程度,通过摸排...
-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今年还考教育热点吗?变成统考了我们怎么学?
教育热点是教育学考研初试必须关注的重要信息。要知道教育学考研并非以往考研口中的“背诵就行”,它并不是死考书本上的内容。...
-
华为手机怎么赚钱的方法最快?华为手机自从用了以后就喜欢上,我用的华为手机是华为P20,大小正合适,除了跟大家日常用华为手机外,我还用它来赚钱。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特别想知道的......
-
2023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在海口开幕 冯飞会见出席论坛嘉宾代表
海南日报海口8月11日讯(记者邱江华 黎鹏)8月11日,2023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在海口开幕,与会嘉宾深度剖析科技政策与动态,共谋科技产业发展愿景。当天...
-
国外热点新闻: 9月8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举行了会谈,双方着重讨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1月访问中国的有关安排。赖斯表示...
-
今日时事政治:20外交新闻热点事件202020国际新闻热点评论(10月9日)
为了帮助考生备考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专门为考生制作了2020年时事政治摘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时事政治、时事新闻、新闻热点评论、时事新闻等。...
-
【聚焦两会】今年全国两会聚焦哪些议题?首场新闻发布会有哪些看点?
今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随着今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我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
-
悉尼科技大学租房一个月多少钱 去悉尼科技大学留学大概花多少钱
悉尼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生来此留学。然而,对于那些计划前往悉尼科技大学留学的学生来说,住房成本往往是个重要的问题。因此...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