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中国书法到底是不是艺术的创作

中国书法到底是不是艺术的创作

时间:2023-10-13 11:59:40 作者:
摘要:全球反省现代性之后认为“现代性”是危险而充满恶果的。现代性强调高与低,左与右,先进与落后的二元对立,一方要吃掉一方

全球反省现代性之后认为“现代性”是危险而充满恶果的。现代性强调高与低,左与右,先进与落后的二元对立,一方要吃掉一方,这个词是冲突、竞争、斗争、战争的来源——只要认为我的文明比你的文明高,你所有的文明都会应被毁灭。近代以来,西方有一种现代性优越感,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话语霸权。现代性要求全球化、标准化、模式化、变形化。我认为当代很多书法家错判了形势,认为西方的天会成为全球化的天,我只是想告诉这些朋友,西方的天不是全人类的天,西方的艺术游戏规则也不可能成为统治人类艺术的规则,中国的美学原则绝不会被西方吞并,那些把西方的美学原则强加于中国书法的人,无异于扭曲了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从“二王”的书法开始,直到唐宋都是作案上观,到了王铎以后,明清的建筑空间变大,书法变成了壁上观,时至今日更变成了大展厅效应的地上观。过去作者写的是小楷、小行草,“二王”书写的都是小信札,今天动辄就是丈八或两丈,甚至还有更长的作品。有人写了一幅篮球场那么大的书法,为的是视觉冲击力。

现代性对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之一,是一切以市场为主,一切以展厅轰动效应为主,以媒体的报道和炒作为主,这与古代安静清闲,在深山老林独自书写不同。例如,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就从来不见人,三十年不下楼苦练书法。在今天看来,只用是个不懂炒作的人。但他沉寂30年,厚积薄发而名满天下,苦写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赠各寺庙,掀起大规模临摹千字文的热潮,以至于求字者踏坏了寺庙的门槛,只好用铁皮包上而人称“铁门槛”。

现代性影响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前的旧媒体——纸件媒体到新媒体——电子媒体,很多拍卖行的公告,影视的视频等纷纷介入。这就要求,当代书法的发展不要忘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黑格尔认为任何东西都有内容和形式,但现在有些人只有形式没有内容,那我只能说他是一张皮,皮里面没有肉;他只有一个额头,额头里面没有脑子。内容才是中国书法的根本。第一,文字的内容有圣词和败词,形式也有外形式和内形式,即丹尼尔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S型的构图往往是中国式的,中国讲究“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讲求太极、无极的曲型的东西。而西方的构图,绝大多数是斜线和横线。这样不同的构图究竟谁更好,中西方谁也不能说服谁,因为中西看世界的角度根本不同。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