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科创企业勇闯“科研无人区”
不久前,珂阑(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珂阑医药”)宣布完成了超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是高榕资本。
在近年相对冷清的商业环境里,一家成立仅2年的创新药公司获得投资并非易事。“珂阑医药希望将全球独创的科技成果来推进药物研发,高榕资本从科学、市场、团队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其研发方向的市场需求巨大,创始团队资质强。这是一个审慎的投资决策。”高榕资本合伙人杨昆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从创立之初,高榕资本就开始持续在科技领域投资布局。2018年前后,我们捕捉到国家政策层面更加重视硬科技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硬科技赛道的布局,同时专门组建团队关注医疗赛道。”杨昆介绍。
如今,高榕资本专注于科技、医疗健康、新消费等创新创业领域,硬科技和医疗是两大投资板块,并延续着“投早投小投创新”的风格。
另一个医疗领域的投资案例齐碳科技,也能看出高榕资本敢于“投早投小”的魄力。不久前,在READs2023·中国纳米孔基因测序大会上,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平台QPursue获得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该仪器代表着国内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前沿水平。
齐碳科技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企业,其专注的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则在测的长度、深度比较有优势,适用于小样本测序,准确性高。
而早在2016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热度高涨,但纳米孔基因测序等新一代测序技术仍面临着挑战,在下游场景落地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多数投资者还看不懂四代测序技术之时,高榕资本在齐碳科技发展的早期领投了A轮融资。
“当时,高榕资本基于对团队学术根基、全球顶尖企业工作经验、技术未来可能性等做出了判断。后续几年间,公司不负所望地闯入了‘科研无人区’‘量产无人区’,成为国内率先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商业化的企业。”杨昆说。
他认为,在敢于“投早投小投创新”的背后,关键在于要对早期项目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此外,科技领域与其他商业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个行业都有专业的产业链条,要根据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因此,专业团队的建设必不可少。
2022年年底,齐碳科技完成了7亿元的C轮融资。更重要的是,齐碳科技开启了纳米孔基因测序国产化时代,打破了国外垄断。
■对话
真正的科技创新可以穿越周期
谈行业:希望培育创投企业家阶层
南方日报:为什么一直以来,高榕资本坚持投资硬科技?
杨昆:在新技术发展早期,面对不确定性,是否能够对新事物有敏感性、是否敢于下注,取决于不同投资机构的基因。我们一直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因为真正的科技创新,或者说有真正创新意义的项目,可以穿越周期。我们需要寻找一些真正有核心创新点的企业,这也是我们所坚守的投资逻辑。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当前科创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应如何应对?
杨昆:现在企业面临着“资本寒冬”。“寒冬”是和此前经历过的“盛夏”形成的对比。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2021年因为疫情原因,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当时生物医药企业整体估值很高,现在与2年前对比形成了落差。但实际上,生物医药领域的早期投资逻辑并没变,需要考虑的要素也没变。
此外,去年港股和A股科创板中很多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好,现在机构进入一个投资的审慎期。我们观察到,现在PE/VC投资的风格,从原来追求有热点的项目,到现在慢慢变得偏向谨慎,追求销售额、利润,而这造成了很多还在跨阶段的公司融资相对比较困难。
不过,观察美国市场,早期的创新公司也是如此。我认为国内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在一级市场估值降低以后,创新领域的合作和并购会增加,资本市场会提前用钱投票,以并购的方式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
南方日报:要培养支持创新的风投土壤,您认为可从哪些方面努力?
杨昆:中国缺乏一个创投企业家阶层——他们既是天使投资人,又是企业经营者,并且对创新科技嗅觉灵敏。其次,还需要建立头部企业的生态。头部企业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并购等方式,可以增强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在美国,头部企业的并购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亿美元,而在中国并购的规模可能限制于5亿—10亿元。最后,还要鼓励企业出海,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规模化效益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建议:广东可做强医疗器械行业长板
南方日报:您长期关注医疗行业,近年来观察到有怎样的趋势?
杨昆:在医疗投资基金领域,我观察到有两个趋势:
第一,综合基金的垂直化。综合性基金医疗团队的人员组成、对细分赛道的看法以及投资逻辑,慢慢地跟专业性的医疗基金差别不大。
第二,专业基金的综合化,创新正不断拓展传统领域的边界。目前,许多新兴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或医学范畴,而是涉及到医疗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这些新领域融合了医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产生了许多交叉影响和跨界创新。因此,即使是从事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场景。
南方日报:在生物医药领域,您对于广东的产业现状有怎样的观察?应该如何构建产业生态?
杨昆:广东的传统优势在于设备和医疗器械,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我认为应该先充分发挥该领域的长处,鼓励把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先把“长板”做长。
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要有定力,有长期思维。培育一个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聚集一批科学家和企业,短期内可能形成不了税收和利润,这需要当地要有产业定力。
广州的明显优势是它作为医疗中心,汇聚了许多大医院资源,这对于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是非常关键的。我建议广州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先做强医疗器械行业。
南方日报记者唐子湉
相关阅读
-
hi 我是大橙子今天又给大家求来了一些复试热点资讯,还没准备经济学复试热点的同学抓紧时间背了!热点一:注册制改革——金融考试热点热点事件:2月17日...
-
学生可以通过做兼职、自媒体写作、现场直播等方式赚钱。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外语翻译、做网站编辑、成为游戏职业玩家等。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
-
Genome Biol:发现人类血液含有无细胞的微生物DNA
临床医生用于诊断癌症的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是人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联系,这为研究微生物DNA的存在作为一种识别和可能预测疾病的方式提供了机会。...
-
强“双基” 提能力 转作风 | 天然气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创新开展“每日一学”学习专
从第三季度初,工程分管副总王国厂、工程管理中心经理韩海南多次下一线调研基层管理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国家、行业法规的了解程度,通过摸排...
-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今年还考教育热点吗?变成统考了我们怎么学?
教育热点是教育学考研初试必须关注的重要信息。要知道教育学考研并非以往考研口中的“背诵就行”,它并不是死考书本上的内容。...
-
汉中中公时事热点政治频道为大家分享2022年3月25日时事新闻热点(国内+国际),更多2022时政新闻点击【2022时政热点】查看,还有时政模拟题哦!...
-
对于大学生而言,上学期间挣到100万元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目标。然而,通过创新思维、努力付出和抓住机遇,这个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
日前,全球知名科技媒体a&s《安全自动化》发布2022年“全球安防50强”企业排行榜单,熵基科技跃居第12位,较上一年排名上升1位,连续...
-
添可出海新品再次亮相IFA2023 高端品质展现中国品牌智造实力
凭借飘万Station等多款前沿科技产品在IFA 2023上“吸睛”无数的添可,再次用实力彰显了其作为中国智造品牌的领军地位。添可的成功也说明,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
-
新趋势 跨界融合带来无限活力 当好新经济的发动机,中关村已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互联网和大数据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房地产、汽车使用和金融行业,正在。...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