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惠及世界——2022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丰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不断为全人类赋能、为共同发展助力。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
中国始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让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中国科技创新进步
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书写下一项项开拓性、创新性成就:“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中国天眼”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夸父一号”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说,中国致力于提高产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构筑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网络,覆盖全国城市和农村中心地区。”阿根廷《号角报》报道聚焦中国整体布局5G研发和应用场景深度拓展,赞扬中国通过5G等技术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认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方方面面都正在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物联网新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西班牙埃菲社讲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借助电商等方式,销售特色产品、开拓旅游市场的故事。“新途径跳过了中间商,增加了村民的利润。”报道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乡村,参与家乡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欧洲专利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方面势头强劲,尤其在新能源、数字技术等关键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集聚地。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中国战略性地投入人力和资金,朝着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顶层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克劳迪娅·韦尔诺蒂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例指出,从5G高清赛事直播的冬奥列车、氢燃料电池车到智慧餐厅等,诸多创新技术集中展示了科技如何造福人类,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韦尔诺蒂由衷感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显著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
以更开放的姿态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
近期,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核心建设任务分别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启动。作为发起者、倡导者、研制者,中国见证了SKA近30年的发展历程,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在法国,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取得重要突破。不久前,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由中国团队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中国团队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作出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深度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度不断提升。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论文数量达18.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积极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英国《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能源》指出,2015年至2021年,中国清洁和可负担能源领域研究产出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纳斯达克网站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就没有脱碳》的评论说,从绿氢电解槽、电池制造到电动汽车组装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等,中国产品产量和知识产权数量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在加速采用脱碳解决方案领域取得的成功对全球的未来尤其重要。世界碳中和委员会主席、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绿色产品出口国,以坚定的信心和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四项行动,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中国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国家、非洲、上合组织、拉美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了“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由中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已经达到了67家。
让科技成果
相关阅读
-
我们如同戴了沾满灰尘的眼镜在看待世界,\x0a误以为眼前这些灰蒙蒙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
Study the two pictures above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entitled “On the Relationship......
-
大家好,这里是信浓,今天为各位带来的是番外漫画《蛇之篇》第一话“苏醒”的剧情解析本篇的时间线在主线第十二章《光与影的彼岸》之后,在第三部分的故事中...
-
2021年9月6日上午,2021中国国际技术贸易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科创中国”2021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正式发布。...
-
佛说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
-
· 总目录·年《全球科技经漆嘹》誊目录目录·刊名期页码目录·刊名期页码金融危机中的国外科技政策专题对新西兰近年来创新政策的回顾⋯⋯⋯⋯吴依林经合组织国家促进创新和长期增长的...
-
【2021 年全球排名前 10 的科技公司 】众所周知,技术在很多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被技术创新产品所包围。我列出了 2021 年全球科技公司的前 10 名。...
-
中国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初探张海濛,洪晟,孙俊信,滕樱君,陈洸,谢乔,李方,黄慧霞“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持续调整结构,保持了中高速增长...
-
张杰:中美科技战略竞争格局下的全球科技创新,张杰...
-
肿瘤是大自然给人类出的一道难题。人类文明的进步阶梯中处处留下与肿瘤抗争的足迹。...
-
换言之,与传统品牌相比,科技品牌的塑造不仅有赖于科技含金量,而且更关注市场,也即需求侧的偏好,并以此为导向进行逆向的创新与提升。...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