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合集| 全球科技技术趋势报告
科学技术更迭速度加快,重大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实践。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技术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强渗透性。
前段时间美国公布的一份长达35页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该报告是在美国过去五年内由政府机构、咨询机构、智囊团、科研机构等发表的32份科技趋势相关研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
通过对近700项科技趋势的综合比对分析,最终明确了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智能城市、物联网技术、量子计算、混合现实、数据分析、人类增强、网络安全、社交网络、先进数码设备、先进材料、太空科技、合成生物技术、增材制造、医学、能源、新型武器、食物与淡水科技、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本次我们节选几项来进行探讨。
物联网技术
人们将可以利用来自物联网的信息来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
在此同时,联网设备也将把目前许多工作,比如监视,管理,以及维修等需要人力的工作自动化。物联网、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之间的合作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巨量的商业交易。
(物联网实际应用)
但是,虽然物联网会提高经济效率、公共安全,以及个人生活,它也会加重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恐怖分子,犯罪集团以及敌对势力将会利用物联网作为新的攻击手段。而物联网中所包含的大量数据也会诱惑政府去实施针对人民的监控,从而进一步的引发隐私和安全之间的对抗。
智能城市
在2045年,全世界65%-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全球人口超过1千万的超级都市将会从2016年的28座增加至2030年的41座。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将会给这些城市的基础建设,比如城际交通,食物和水源,电力能源,污水处理,以及公共安全系统等带来极大的压力。
未来的智能城市将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通过大数据以及自动化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但是,在另一方面,没钱或者缺乏政治信念去投资这些科技的城市将会变得极其拥挤和肮脏,成为暴动和冲突的爆发点。
混合现实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
(实际应用案例)
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沉浸的体验。
数据分析
在2015年,人类总共创造了4.4ZB(44亿TB)的数据,而这个数字大约每两年就会翻倍。在这些数据中隐藏了各种关于消费习惯,公共健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经济,社会还有政治等等方面的深刻信息。可惜的是,虽然“大数据”成为了一个热点,但每年只有不到10%的数据会被分析。
人们将会获得在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能力来迫使政府以及各种机构对它们的政策负责。而这很有可能引起关于数据限制的冲突。超级个性化营销,政府对人民数据的监视,以及各大数据被盗案件的曝光则会引起数据所有权的讨论。
人类增强
接下来的30年里,科技将带领人类突破人类潜力的极限甚至生物的极限。由物联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与实时有关的信息直接打入我们的感官中。外骨骼和与大脑连接的假肢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为老弱病残恢复移动力。
人类增强科技也会带来新的挑战。那些负担不起“升级肉体”价格的人群很有可能发现他们在增强经济里毫无竞争力。而增强科技的联网则会让我们的身体甚至大脑成为黑客的目标。对士兵的增强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增强科技军备竞赛。
太空科技
太空行业正在进入一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就从未出现过的发展阶段。新的科技,比如机器人,先进的推进系统,轻便的材料,增加制造,以及元件小型化正在减少把人和物送入太空的价格,而这则会开启太空探险的新机会。
SpaceX,Arianespace,Blue Origin等太空行业的新人已经带来了例如可回收火箭等颠覆式创新。
在未来的30年里,科技的研发将会带领人类将重返月球。在此之外,更加伟大的探险,比如人类登录火星也是,以及新型基于太空的行业,比如在开采小行星中的矿物也都有可能出现。
未来今日研究所(Future Today Institute)发布了最新版《2020 年科技趋势报告》,其中包括对人工智能在内的多项前沿科技未来一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根据报告,未来世界科技产业将由中国、人工智能等趋势塑造。
《2020 科技趋势报告》由未来今日研究所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主任艾米・韦伯(Amy Webb)教授共同撰写,这次已经是第 13 年发布。
趋势一:合成技术会逐渐走向主流
从基因工程 DNA,到以植物为基础的猪肉香肠,我们在生物合成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从2020年开始,合成技术会逐渐走向主流。在生物学领域,科学家能够在一系列宿主细胞中进行分子级别的改造,这些将对疫苗研发、组织生产带来巨大改变。
通过合成技术生产出的食品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比如人造鹅肝、源自植物的冰淇淋、通过实验室分子配比产出的威士忌等。
新的商机也伴随着战略风险,比如生物科技的道德问题、合成材料的安全问题、社会的接受度等。
趋势二:音频增强现实让用户“听”到世界
不仅会有视频增强现实,还会有音频增强现实(AAR)。所谓音频增强,就是智能眼镜跟智能耳机相连接,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智能眼镜能够判断方位,通过耳机给用户指引路线,发出通知,或者提醒用户当前看到的人是谁。
趋势三:“人工智能+数据”将像水电一样输送到户
数字化转型植根于两个关键领域:人工智能和数据。IBM,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都在开发新的服务和工具,比如云计算平台,企业应用的RPA机器人,以GPU为基础的AI算法。亚马逊即将推出的项目AWS ForEveryone,也就是一种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平台,把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公司数据来创建应用程序。
在未来,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将像使用自来水一样方便。
趋势四:中国有望重塑世界秩序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除北美以外,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各大洲的主要出口国。它的进口也很重要:今年中国应该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预计收入将达到 100 亿美元。 中国还拥有快速发展的中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以及执行长期计划的政府。
在2020年,中国在很多领域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甚至可能实现超越,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
趋势五:智能家居与办公进一步发展
到 2025 年,网络基础设施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2140 亿美元。随之而来的一个会引发社会公众争论的问题就是,最终由哪些公司在台后操纵这些设备,以及这些公司将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
趋势六:用数据来做决策
......
趋势七:社交媒体将进一步受到管制
......
趋势八:过去无法遗忘,现在毫无隐私
......
趋势九:新技术将重建信任生态
......
相关阅读
-
【伦敦篇】全球top金融中心和科技的碰撞,摩擦出闪亮的火花了吗?
主 编:Candy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的赋能下,“金融科技”逐渐演变成一个很火的概念。...
-
小科的小伙伴们,你们的专属福利来了呦!!!...
-
对华芯片战,美国尝到恶果?台专家:中美科技战将升级到4.0版本
对华芯片战,美国尝到恶果?台专家:中美科技战将升级到4.0版本,美国,阿斯麦,童子贤,英伟达,英特尔,芯片战,台专家,中美科技战,半导体领域...
-
新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二种。其一指借助语言、文字、图片、录像等,向公众传播的消息。其二指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
人到老年,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记住慢一点。 要做到科学饮食,还要 食物种类还要丰富一点,荤素均衡搭配,粗细粮也有吃一些...
-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影响)
写作提纲: 1. 引言: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 2. 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 促进经济发展:全球化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增长。 2) 促进文化交流:......
-
淘宝是怎么赚钱的:一个真实的商业故事淘宝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649e4751e4a85}成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桥梁。在这个平台上,商家可以通过销售商品获得利润...
-
奋力破局、逆风前行。8月12日,中国之声推出企业调研报告《隐形冠军丨点亮微型显示器新“视”界》,聚焦昆明一家仅有140多名员工的企业,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垄断...
-
【金融创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上海在这些方面成效显著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金融业成为数字技术应用最广最深的行业之一。近年来,上海主动把握金融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
分析测试,百科网,科技部等12部门发文!到2025年基本形成, 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79...
-
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十六期特辑答案最新 青年大学习第11季第16期建党百年答题答
本周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十六期题目已经更新了,青年大学习是一个很火爆的答题活动,为了能够获得高分,一起来看看答案吧!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