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数字孪生创新实践|武汉市创新地图,实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数字孪生创新实践|武汉市创新地图,实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0-25 19:57:21 作者:
摘要:以下案例来自于《数字孪生世界白皮书(2022版)》领取方式:资料中心下载:公众号「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后台回复「白皮书」即可领取!

以下案例来自于《数字孪生世界白皮书(2022版)》

领取方式:

资料中心下载:

公众号「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后台回复「白皮书」即可领取!

(全文数据均为虚拟数据)

01案例背景

根据市政府2021年十二次(扩大)会议要紧扣产业地图进一步完善创业地图的指使精神,202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共十九篇,第二篇就明确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总体战略部署。

同时,国内相关城市在创新发展顶层战略设计指引下,为吸引创新要素聚集,长三角、深圳、东莞、浙江、上海、宁波等地分分开展了与创新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机制、体制和平台建设,尤其是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为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迎接新一轮以创新资源为核心要素的挑战,自2019年12月30日以来,武汉市举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深入推进全域自主创新,研究编制全市域的‘创新地图’,明确各区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空间区域及重点领域,真正把最好的城市空间资源用于创新发展。各功能区、中心城区、新城区都要围绕各自产业特色,保持低成本、便利性创新创业综合优势,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完善产业创新生态”。

2021年3月20日,市政府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市科技局要紧扣产业地图,进一步完善创新地图”,“对照创新地图梳理产业发展要求,按图索骥开展信息对接、成果对接、项目对接、人才对接等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层面“十四五”发展战略部署要求,正在编制的《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将“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要求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具体行动中。

02解决方案

创新地图是全方位展示创新资源禀赋及未来发展蓝图,实现创新资源与产业项目精准匹配,有效服务市场、政府和公众多类主体,推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高水平治理,是一个综合展现地区或城市现状的创新资源要素,引领未来创新发展互联互通的综合指引。

武汉市创新地图是瞄准武汉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构建展示“全场景创新武汉”的战略路径。政府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决策的“创新大脑”。全方位服务各类创新主体的支撑平台。

按照“高标准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武汉市创新地图”的建设体现以下几方面引领性:

一是众筹多方智慧

以系统方法论统领顶层设计,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广泛听取各专业部门市区各级创新主管部门创新平台主体以及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意见,系统性开展平台顶层设计,为平台功能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联手国家顶级机构开创“创新地图”多维呈现形式

通过二三维相结合,动态监测与静态展示互为补充,多维提升“创新地图”多元数据表达效果

三是首创跨领域协作模式

开创“创新地图”多维呈现形式,精准助力“双链”深度融合,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合作,从“现状创新资源匹配”和“未来技术创新方向指引”两个方面,双向助力产业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

四是对标全球创新领域前沿

建立完善的创新发展监测体系,紧跟全球创新发展动向,通过对各行政区创新资源和要素数据的汇集整理,从多方面研判资源发展态势,为优化武汉市创新发展格局,完善创新支撑体系提供依据。

本项目主要由“全方位展示武汉市创新资源现状地图”、“多层面描绘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蓝图”、“精准化呈现武汉市创产融合导引图”、“全周期服务创新要素聚焦战略图”四大板块所组成:

1.武汉市创新资源现状地图

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全市创新资源现状空间数据库,形成武汉市创新资源现状底图,主要包括“创新实力排名”“创新资源展示”和“创新指标评估”三大子系统。

创新实力排名子系统借助对武汉市创新实力的年度评估,展现当前武汉市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整体能力,据统计2020年武汉市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总体排名由43上升至29名,首次跻身世界创新集群前30强。

全球创新科技_科技创新全球化_科技创新全球合作

图 武汉市创新地图创新实力排名

创新资源展示子系统主要包括平台为全市180个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单位,1410个创新平台,6259家重点创新企业,798个创新服务机构,合计4大类14中类8647个创新要素,提供详细的空间位置、所属行政区、技术领域、产业方向、组建单位等信息查询。

科技创新全球合作_全球创新科技_科技创新全球化

图武汉市创新地图创新资源展示

创新资源指标评估子系统对全市各行政区的创新资源分布和综合创新实力,通过“一区一表”的形式横向对比和可视化呈现,为创新主体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各类创新资源的多维度评估多指标统计。

科技创新全球合作_全球创新科技_科技创新全球化

图武汉市创新地图创新资源指标评估

2.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瞄准“十四五”确定的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本建成,科技创新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发展目标,从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全域科技创新格局、创新载体规划布局三个层面,多层面描绘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蓝图,在区域协同层面通过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协作互动,打造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创新升级版,重点推动圈内创新联合、产业联动、空间链结、设施联通,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深度参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

在全域层面构建“一城一核一圈”的全域创新格局,一城为全城创新发展格局通过明确各区创新主导方向和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凸显全城覆盖的全域创新格局,其中东湖高新区瞄准科技前沿,建设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全球化_科技创新全球合作_全球创新科技

图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3.精准化呈现武汉市创产融合导引图

紧扣“立足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发展要求,充分对接全市“965”产业体系,针对与创新发展最为紧密的六大支柱企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进行精细化创新发展对接,从创新资源匹配和技术方向指引两个维度进行无缝衔接,畅通创新资源“最先一公里”。

在创新资源匹配维度针对“光芯片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共计17个产业分类对应的697个创新资源进行匹配,并对各类创新要素的组件单位、建设地点和技术领域进行详细介绍,促进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能级和效率。

科技创新全球化_科技创新全球合作_全球创新科技

图武汉市创产融合导引图

4.全周期服务创新要素聚焦战略图

以为创新主体提供全周期在线服务为目标,提供“政务链接汇集”和“科技资源评估”三大功能,为营造更优科技创新环境,吸纳科技创新人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引导与匹配。基于产业布局规划,实现创新主体对应产业园自动选址,评估产业园周边科技创新资源支撑水平。

科技创新全球化_全球创新科技_科技创新全球合作

图武汉市创新要素聚焦战略图

03建设成果

武汉市创新地图市全域推进科技创新、全链融合统筹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级,全力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实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动武汉市实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社会价值

这份地图中所涉及的创新资源包括武汉市178个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单位、1410个创新平台、6259家重点创新企业和867个创新服务机构。有了这份地图,武汉市主要创新资源的详细空间位置、所属区、技术领域、产业方向、组建单位等信息就可以“一网打尽”。同时,创新地图实现了各区创新资源分布和综合创新实力横向对比的可视化呈现,并且提供各类创新资源的多维度评估、多指标统计。

此外,这份地图的编制它重点整合了武汉市现有的“武汉市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等资源,可提供“生活服务配套查询”和“创新资源评估比较”等服务。

未来,武汉市将瞄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而这份地图的上线,也将有助于全方位展现武汉市创新资源现状、多层面描绘武汉市创新发展蓝图、精准化呈现武汉市创产融合导引格局。

2.企业价值

无论是科技创新的人才寻找工作单位,还是科技创新企业想发展找地方,通过这张地图就能了解到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可发展的空间,对科技人才选择企业,以及科技企业选址和需求合作伙伴,都能有很好的帮助。

规划部门结合近些年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研究,将创新产业所需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研发资源,以及各类产业集聚区,进行了一一匹配和空间落位。“科技创新企业想发展寻求科研技术平台,或者是寻求它相近的上下游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都能在创新地图上进行查询。”

此外,地图还能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人才的生活需求。依托现有教育、医疗、交通、绿地等专项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对创新人群较为关注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提供查询功能,他们会很直观的了解到在什么地方生活更方便,医疗、教育等设施更完善。

科技创新全球合作_全球创新科技_科技创新全球化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