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题。文本一:腻歪冯骥才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腻歪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文本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8.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在文本二中,作者说:“这些奇人妙事,倘若废置,岂不可惜?”结合文本一,说说若废置了为什么可惜。(6分)
相关阅读
-
在一个移动操作系统中,APP可以实现一个叫做消息推送(push)的功能。push是能够起到提醒或者唤醒用户的作用的,也是app运营渠道之一...
-
很多人不改变,总说我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缺这个、缺那个?因为这个、因为那个……其实你真正缺乏的就两个字:决定!决定要不要改变现状而已!一切根源在于自己!2019风口是什么?...
-
大学生:抓住开学季的好时机!做这几类兼职,日入上千...
-
女人如何赚钱呢?女人是可以通过知识以及个人的眼光去赚钱的,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真理,你是如何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个人的格局就会变得非常的宽广...
-
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92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4项,资助资金和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
-
池塘里捞出了鳄雀鳝,该怎么办?哪些野生动物能放生,哪些不能?从11月1日起,国内首部专门规范野生动物放生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
-
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中,网络赚钱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和广泛应用的方式。通过利用互联网的不同工具和平台,人们可以开展各种在线业务来实现盈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赚钱方法...
-
【题目】【材料一】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作为创新前沿的智能科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国际生物技术论坛开幕。此次论坛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大会以“生物技术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
-
我喜欢恐怖电影——无论是鬼怪片、血腥片还是悬疑片——但我有很多朋友宁愿死都也不愿看一个拿着电锯的蒙面人。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一些人去参与观看恐怖电影或者进去鬼屋之类的恐怖活......
-
近年来联想不断对外赋能,经过3年多时间,已经累积为166家国内大型工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服务,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者与赋能者。...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