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质疑生命轨迹写在基因上: 基因不是万能的(5)

质疑生命轨迹写在基因上: 基因不是万能的(5)

时间:2023-10-26 14:58:53 作者:
摘要:质疑生命轨迹写在基因上: 基因不是万能的(5)|基因|疾病|遗传  基因决定论的时代象征  DNA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它传达出一种强大的理念

达尔文和孟德尔带来的基因宿命论

今天人们所说的基因这个隐喻是由来源于19世纪的两条脉络编织而成的。1858年,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和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新体系,完全唯物地理解生命,彻底摆脱神秘主义。他们说,从共同祖先分歧进化的历史进程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如今的这些性状和功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和华莱士发展理论的时候是牛顿时代,那时科学的目标是用“自然法则”来理解世间的存在。达尔文在进化生物学的基础文献《物种起源》(1859)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然选择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无处不在,在这个竞争残酷的世界中,自然选择实际上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因性动力。

进化决定论是基因隐喻的第一条脉络,自然选择只会保留以前那些成功物种的遗传物。基因隐喻的第二条脉络来源于一位与达尔文同时代的人——约翰•孟德尔。为了理解遗传的本质,他对豌豆进行了研究。他的发现也完美地契合了牛顿的世界观。如果说自然选择像万有引力一样是一个自然规律,那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就是要找出生物起源的基本组成。通过选择某些已知可遗传的性状,孟德尔发现了一种遗传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科学史上最强大的研究设计工具;随后的遗传学研究最终确定了DNA的性质,以及基因在DNA中的位置和结构,也知道了DNA是如何编码蛋白质的。然而,孟德尔的思路也同样把我们困在了决定论的概念中,对于基因功能的定律性阐释让我们觉得由独立基因产生的性状本身也是独立的。这造成了一种遗传迷信:豌豆的种子里已经有了小青豆,或者人的受精卵里已经有了一个小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