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如何让你远离无效学习?小学三门重要科目重要学习方法论

如何让你远离无效学习?小学三门重要科目重要学习方法论

时间:2023-10-26 15:56:49 作者:
摘要:首先说说最好攻克的英语:1.英语的学习1.

首先说说最好攻克的英语

1.英语的学习1.1英语的重要性(6岁前给宝宝畅想梦想:诸如学好英语以后可以去看大千世界,小时候让宝宝看纪录片:美好的风景、异域文化、国外的节日等可以引起宝宝兴趣的各类短片,平时日常可以设计一些同英语关联的游戏,在家里面各个地方设置好图片,贴好卡片,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家长,在平时口头可以直接用简单的英文去和宝宝去基本的沟通,多听听英文儿歌,童谣。1.2学英语的最佳时机

小学低年级是恶补英语的最佳时机,正常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四年级这段时间。没错,大多数学校都是小学三年级甚至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这其实耽误了最佳时机的。

1.3学英语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大量听、大量读!所有的语言都是从听说读写开始的,前期以听、说为主,后面可以看绘本,慢慢的开始背诵,前期就是先培养宝宝对英文的灵敏度,多以游戏、猜谜的形式去做,还可以设置奖励等机制,每天记住多少简单句式,多少单词......,纪录片选用那些纯英文的,否则孩子还是会依赖中文字幕,效果寥寥。

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_上学+学上=学学好_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

一定边看边听,孩子会更喜欢听,这是正常的,我们小时候也是听故事开始的。 读的时候不一定要每个字都知道意思,不影响理解的时候,可以反复看反复听。 总之,我们开始怎么学汉语的就怎么学英语。 上小学一定不要停,反复听,英语进步很快。

听:主要是分辨其中的差异;英语试卷更多的是选择题,理解题意后做出正确选择即可。说:说的前提是在于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和基本句型,小学的内容通常会比较浅,可以让宝宝找寻其中规律。读:读绘本,读名著都可以,难度注意控制,从易到难,坚持就有收获。写:前期注意规范书写,空格长度,答题时先看下空格的长度,规划好再写答案。

(1)从来就没有无痛的学习,只是越早痛苦越少,但是越早家长付出的努力越多。所以幼儿园到低年级确实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机,但是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的配合。

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_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_上学+学上=学学好

(2)早期,亲子阅读比看动画更有效,就像孩子母语都是跟父母学的,然后才能更好的接受外部刺激。所以试图搜集一堆动画音频,让孩子自己修炼的想法,往往都没什么作用。

1.4不要提前 学 “校内英语课程”,不要 上 “按校内英语”教的培训班

小学英语成绩有极大迷惑性,不要搞校内英语。再次强调不要上校内英语培训班,包括不限于以前的新东方、学而思,这都是智商税。以前像VIPKid的那种外教一对一倒是可以,主要是练口语输出。

不要上校内英语培训班!不要上校内英语培训班!不要上校内英语培训班!

三年级上英语课的时候,不要管校内英语,我孩子4年级PET优秀,但校内英语依然不能保证100分,总会有一些语法错误和各类奇葩错误,不用焦虑。中国英语教育对语法有痴迷,大致相当于中国学车的科目二。大家学语文的时候,会特别强调语法吗?

很多孩子开始英语挺好的,到了高年级特别是初中之后,发现突然跟不上了,原因就在于阅读量和难度一上去,之前学习方法就不管用了。

即使孩子校内成绩不够完美,不要焦虑,这大概率是其他因素影响的。

注意:这个教辅只是举例,并没有推荐这个书的意思

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_上学+学上=学学好_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

即便如此,他错误的地方很多并不是那种不会的错误,而是他那神奇的脑回路引发的错误。换句话说,是中文他也照样出错的那种。 我娃上的唯一英语相关的课,是一个台湾老师上的英语辩论课(2023.4.20补:作业多了,这学期没时间上了,挺遗憾的),从查资料、写辩论稿、到现场辩论,输入输出都有,极具挑战性。 最后,很多所谓教育工作者总是喜欢说,什么教育方法、思维方法之类的。个人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应该作为对孩子最了解的人,应该自己去尝试独特的方式,不应该完全交给这些所谓专家,毕竟一个班下来什么水平都有,说明了方法不是通用的。他们说的,可以去尝试、去探索,但不能作为金科玉律。

1.5补充说明

小时候学英语,一定不要抱着学的态度,而是自然而然的娱乐过程,看书、看剧……,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就好像我孩子刷Harry potter,吃饭上厕所都在听,从来没觉得他在学英语,就是在听故事。

我的英语不怎么好,吃了大亏,所以对娃的英语很重视。也就是我反思我失败的教训,然后对娃进行教育。这个思路大家也可以尝试,不要让你走的弯路,在孩子身上重复。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没有好经验,这时候可能一些家长的做法(比如背新概念)更适合。

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_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_上学+学上=学学好

但是不管怎么样,要想学好,听力和阅读是首先要解决的,不要试图背单词,那是最没用的,要在阅读中记忆单词。需要背单词的时候,只是记忆拼写,不是记忆意思。 你看看新概念的安排,头两册也是听力和对话为主,第三册才是阅读。

我孩子现在的英语水平,远比我高多了,看一些名著,比如书虫《傲慢与偏见》,双语的,不回去看中文部分的,觉得看着没原文好看(我的英语水平理解不了)。尽管如此,孩子启蒙阶段,确实需要家长“背负”前行的,这是我们的责任,背一段后面就轻松了.

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_上学+学上=学学好_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

2. 数学的学习

数学要不要提前学。 个人认为,相比英语按照学习语言规律提前学(这是普适的,也就是对绝大多数人都适合),数学就因人而异了。 不要过于相信所谓专家的学习规律,那个都是统计规律,对于个体来说,是千差万别的。你自己的孩子无疑是个体,对吧!举个例子,统计规律大多数男生初一到了第2次生长高峰,但是实际有的5年级就开始了,有的初三才开始,是不是这样?同样,有些知识一年级才适合学也是统计规律,有一定天赋的可能很早就能理解了。

语文(主要指文学部分)和数学是依靠天赋的,所以能不能提前学要看孩子自身。 比如专家说不要提前教孩子认字,但是你路过一个路牌,孩子问你那是什么字,你会不教吗?没必要这么机械吧。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幼儿园小班)就喜欢问外面看到的很多字(路牌、车牌、商店名……)是什么字,我也都耐心的告知,以致有一次一辆洒水车路过,孩子兴奋的给我说:爸爸,快看,上面写着“酒水牛”!

个人观点,提前学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一要看孩子的兴趣,而要因势利导,不要系统的学习学校的知识。比如提前学奥数一年级的数学,个人认为不应该,为什么呢?

首先,提前学数学应该以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低年级奥数往往是偏于技巧的,这个不利于孩子对整个体系的把握。换个不是数学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这是物理规律,但这个概念其实很小就可以教给孩子,但不等于系统教物理是吧。而将来考试会考什么呢?水结冰会膨胀,正好是一般热胀冷缩的反例,但是我们和孩子没有一开始就灌输这些异于常规的东西,是吧?

其次,提前学数学应该以专题展开,不应该按学校未来的体系系统的提前学。比如,幼儿园教孩子各种几何体,几个边、几个棱、几个面、甚至面积什么的是没问题的,因为生活中很常见。但是你直接整学校的几何就有问题了,这样孩子未来上学的时候会觉得是重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毕竟,学校能学到的知识,重复的提前学(无论是自己还是机构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如果以某个小专题展开,比如数论(从整数、有理、无理、直到虚数)一些概念,逐步学习,只要孩子愿意,倒是更适合。因为现在中小学的知识体系其实凌乱跳跃的,而按专题展开的教育恰恰弥补了一些学校教育的短板,未来孩子学的时候,既能把一些细节补上,还能站在更有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学的知识,这是更有效率的事情。 当然,现实中家长往往很难自己去整理一个专题去教育孩子,所以,大多数家庭数学提前学是不合适的,因为总是倾向于拿一本教辅直接开讲。

但是,个人觉得,高年级之后(个人觉得6年级合适),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提前学中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因为孩子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上课听讲等习惯已经养成。当然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倒是上了初一,就这个寒假,应孩子的要求,我给娃专门讲了一下微积分和力学的知识(我准备了2个星期,前后讲了至少8个小时),非常鸡的那种,呵呵。

最后,给挣扎于教育孩子的父母一个个人的忠告:对于理科(数学、物理、科学)教育,不要拘泥于提前系统的知识学习,而应该关注孩子平时提出的各种好奇的问题,比如买菜时孩子问为什么杆秤能称出重量,针对这些问题认真的回答,耐心的讲解背后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甚至后面做个小专题来进一步讲解,远比提前学知识对孩子的帮助大得多。

比如最近入手了一本《写给全人类的数学魔法书》,日本的永野裕之写的,准备给娃看看,也许能启发到他。(个人觉得适合至少是初中生看,书中推荐高中生以上看的,小学就不必了)

不上学了怎么学新知识_上学+学上=学学好_学新知新是什么意思

3. 语文的学习

提起语文,除了一年级可以看成是学“语言”(更多的是学文字),其它都应该是学“文学”。

这和学英语是明显不同的,英语中只有作文,算和文学沾边多一些。我个人对语文的教育没有经验,因为我娃的语文很一般,就是校内成绩还可以,但和学校优秀的学生差距明显。

差距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不到位,作文不够好。

语文是吃天赋的,所以其实按理办法我们都知道:大量阅读+大量写作练习。但是真实现起来没那么简单。

因为需要天赋和时间!所以,前面搞好英语,能在时间上弥补一些,但天赋确实没办法。

语文最大的办法就是,用老师的套路,分析练习中答案是按什么逻辑推出来的,把这个逻辑和套路用熟,那么就接近天花板了。剩下的,就是多看书,也许哪天天赋突然激活了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