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走过半生才明白,“五观”比“五官”更重要!

走过半生才明白,“五观”比“五官”更重要!

时间:2023-10-27 06:59:20 作者:
摘要:入行十多年,他一直是公司里最拼的那拨人,为了项目,加班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有一回,连续通宵一周后,他突然两眼一懵,晕倒在自家浴室。幸亏抢救及时,他才侥幸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入行十多年,他一直是公司里最拼的那拨人,为了项目,加班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

有一回,连续通宵一周后,他突然两眼一懵,晕倒在自家浴室。

幸亏抢救及时,他才侥幸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醒来以后,看到哭成泪人的母亲和满眼通红的父亲,一阵愧疚涌上他的心头

从医院回来,他给自己立下了凌晨前必须睡觉的规矩,还翻出落灰的健身卡,报了个私教班。

以前喜欢的浓油赤酱鲜少出现在餐桌上,朋友的酒局也是能推就推。

《小窗幽记》中说:“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心里想太多,也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一定要记住:

你无法改变过去,想着那些痛苦的人或事,只会徒增烦恼。

你也无法预知未来,总为没发生的事担忧,只会在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可能坏事还没来,身体就垮了。

古语有云:“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余生,照顾好身体,让心简单点,无病无灾,便拥有了世间最大的幸福。

名利观:看淡得失,学会放下

《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这一辈子,前半生汲汲名利,后半生兜转间才大悟:得到了又如何,失去了又如何?

得失之心,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烦恼之中,且贪图名利的人,必定会为名利所累。

何不挣脱名利的束缚,看淡得失,学会放下,做个人间自在人。

就像当年,楚威王听闻庄子的才华名气,派遣使臣以重金聘请他来当一国宰相。

庄子淡然拒绝,还笑着说:

“千金,确实是厚礼啊!封侯拜相也的确是位高权重,但你没有见过郊外用来祭祀的牛吗?

精心喂养几年,再穿上绫罗绸缎被送去太庙当作祭品,难逃被宰杀的命运。

等到那时,想做一头在污泥中打滚的小猪也不行了。你走吧,我想活得自由自在,不为名利束缚。”

人生似梦,名利如烟,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界的浮华,而是心灵的自由。

看淡得失,学会放下,当名利来去再也不能惊扰内心的安宁,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朋友观:远近随意,聚散随缘

诗中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回头看,生命中人来人往,一段时光就有一段缘。

有的人一见如故,却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情谊深厚,却处着处着就淡了。

你会发现,让人舒服的关系和长长久久的感情,都是可遇不可求。

如作家周国平说的,最好的感情不过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杜甫和李龟年,他们相识于盛唐之时,始于才华,忠于三观,终成至交。可安史之乱后,两人不得不挥手别离,各自踏上颠沛流离的旅程。

此去经年,再相逢已是遥遥无期,但他们都懂得:远近随意,聚散随缘,才是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状态。

命运兜兜转转,多年后他们在江南重逢,杜甫感叹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到了中年,我们终将接受聚散无常,看惯人走茶凉。

最好的心态,是聚散随缘,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最好的友情,是远近随意,你来,我去接你,你走,我不挽留。

生活观:物质至简,内心丰盈

《简而美地活》中写过一段话:

“想要的东西越多,心就越不容易满足。即便你最后如愿得到了所有,心情也会倍感压抑。

本该为你带来快乐的东西,反而成了压力的源头,在你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人这一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朴素与简单。

读林清玄的故事,曾为他笔下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深深动容。

年轻时的他,在台湾文坛声名斐然,30岁之前获得了台湾文学界几乎所有的奖项。

整日周旋于与报纸、记者,与灯光和掌声相伴的生活,虽然风光,但不快乐。

在事业走向巅峰之际,他毅然辞去所有工作,到山上闭关清修,中断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山中的生活虽然清苦,他却自得其乐。远离了世俗的觥筹交错,他反而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峰。

很喜欢一句话:“生命应该是个删繁就简的过程,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试着丢掉那些囤积如山的物品,舍弃形形色色的欲望,剔除圈子里那些无关紧要的人。

大曾老师写过一首打油诗,读来发人深省:

“生命到头终作古,繁华归尘身归土。多少追名逐利客,一世经营又何苦。”

生活的真谛,终究不在物质几许,而在内心的厚度。

活在这纷纷扰扰人世间,删繁就简,才轻松自在;灵魂丰盈,才舒适安然。

季羡林说:“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每个人都在被光阴推着走。

山一程水一程,风风雨雨又一程。

半生已过,余生不长,请把视线收回到自身,倾听内心的声音,养成良好的“五观”。

淡看一切的图片_看淡看清图片_看淡生活淡然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