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美文共读】《捕蝶者》共读探究(第一季)

【美文共读】《捕蝶者》共读探究(第一季)

时间:2023-10-31 03:58:49 作者:
摘要:【美文共读】《捕蝶者》共读探究

【美文共读】《捕蝶者》共读探究(第一季)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

写给生命里的每一个捕蝶者

高二一班 张骞予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是,或者不可避免地即将成为捕蝶者。

在捕蝶之前,我们是否都该用那双灵动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世间的所有生命?透过尚且清澈的眼眸,你能看见蝴蝶晶莹剔透的翅膀,看见你全身心的珍爱,看见它们的贡献与牺牲;你能看见决然的美与决然的虔诚,看见绝世的悲伤,看见一个个生命的陨落,甚至是生与死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你会问自己,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让蝴蝶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任凭它们默默消耗掉美丽终老山林?你又可曾想过,它的美不是因为一双色泽娇艳的翅膀,而是因为生命闪耀的力量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你剥夺了它们生的权利,在名义上你是胜者,可是你注定得不到。你把你的欲望建立在它的痛苦之上,你以为你建立了伟业,可是它失去了生命,就意味着你再也没有机会欣赏到惊艳的美好。由美产生的心灵的触动只是一瞬之间,有那样一刻心灵上的悸动就已经足够。何必要留住那样的瞬间,任凭它的美好已经在你手中支离破碎,任凭你再次欣赏也永远唤不起最初的记忆。

你想得到。毫不例外,每个人都想得到。可是在我们的生命里,没有哪一件事物,哪一个人,于我们而言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我们本不该有一丝一毫的占有欲,因为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名誉、地位、权利,那些冰冷的字眼总会在一些人的眼里映出金灿灿的光泽,你拼了命的想要得到,想要一直占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存在、你的价值,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控制、被它操纵。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再是为了内心中的满足,而是为了虚荣为了功利。你的奔波劳碌都是为了它们,你已经失去了你自己。一旦它们离你而去,你只会剩下一具空荡荡的躯壳,它们侵蚀了你灵魂中最宝贵的地方,可是你并没有察觉,直到走向生命的尽头,你才会发现你什么都带不走,那也就意味着你从来也没有得到过。

生命里远不止这样的字眼吧。你同样认为你能得到,你有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你尚未麻木,你有内心中的快乐和触动,你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感觉;你有人陪伴,所以你不会觉得孤独,这些都是你所拥有的。你又可曾想过,漫漫人生路,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它们只是环绕在你周围,让你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与充盈,让你每天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会轻易厌烦。那些感情的浓度和温度都没有改变过,是它们给了你的生活无限希望,也给了你无限的错觉,让你误以为它们被你所拥有。对于那些走进你生命深处的人,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时局的动荡,他们会离开会改变,甚至有一天你也会遗忘,但是他们留在你身上的痕迹却永远不会被抹去。他们只能在你的生命里留下痕迹,他们不属于你。你只能尽力去感受去拥抱生命里每一分暖融融的温度,但不要试图拥有,否则就会像是遇见一块晶莹剔透的冰,你渴望让它属于你,于是就紧紧地把它攥住,可是你攥得越紧,它流逝得越快,最后只剩下一丝凉意,也许是痛彻心扉的凉意。

生命本没有意义啊。生命本就是一片空无,是那些你遇到的人和事,你看到的每一处风景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这不是阻止我们放弃追求,放弃拼搏。人活着总要为了什么,可是你永远不能想着拥有,更不能把自己的欲望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那些重要的人,为几个重要而温暖的时刻而活,就足够了。把世间风景都看透,有一个自由而洒脱的灵魂,我们都该看看生命本来的样子,那该有多美好。

在《红楼梦》里,作者对于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塑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就为了还原生命本真的样子。他身上体现出一种可贵的真实,不仅是因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可多得的真性情,更是因为他的经历、他的命运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生命的本源和归宿。他看遍世间繁华,也会在听戏过后品味那句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后潸然泪下。那直抵内心深处的触动就是一笔有力的暗示,当生命里的浮华都褪尽,他会看破红尘出家,远离这个喧嚣的尘世,了无牵挂。他本不该属于这里。一场大梦初醒,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生命二字,没有牵绊,没有阻隔,来去自由。你什么都没有留下,也什么都不会带走,因为你曾经拼命追求不肯放手的,都是身外之物,那不属于你。你看到的留恋的景象,也不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就像他生活在大观园里,好像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庇护,让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远离世俗的纷扰。可是那一方土地再干净,也不是他灌溉绛珠仙草的三生石畔,他做不回神瑛侍者,他生命的本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你怎样来到这个世间,就该以怎样的方式离开这里。

《红楼梦》里有一首曲子叫做《飞鸟各投林》,一语道破整个家族的兴衰巨变。最终定格的画面里,是一片辽阔而悠远的土地上白雪皑皑,那是盛筵难再的荒凉,只有宝玉的背影在纷飞的大雪中渐行渐远,直至去往那个再也触及不到的远方。正所谓“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想,这也许就是每一个生命最后的样子吧,不是要多么的苍凉与破败,而是把生命里的风景都看透,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们自己要独自走完那余下的每一步,面对我们的灵魂,它干净,洒脱,傲骨铮铮。你的生命该以这样的方式走向尽头。

也许是这世间的美都太神圣而不能亵渎,我们只能惊叹于一方土地钟灵毓秀,万物生灵若仙若幻,而我们自己太渺小,就连偶尔一瞬的窥探,欣赏到美的韵味都像是凿壁偷光,又怎能奢求去把它们据为己有。那万水千山,我们只能走走看看,再感慨自己有多幸运,才能把生命赋予这样的含义。我们就该永远带着仰慕的心情活在这文字永远无法描绘的世间。

放下所有的执念和欲望吧,在这个繁华而纷扰的世界里寻找一方净土,在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在微风轻拂的清晨,迎着第一缕朝霞,推开心灵的窗,你会看见窗外有彩蝶轻舞飞扬,如生命的力量般光彩夺目。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

不问金缕衣

——读《捕蝶者》有感

高二一班王然

这是一篇笔者不知从哪里起笔谈起的文章。笔者把它读了一遍又一遍,第一遍的新奇、崇拜;第五遍的愤懑、不平;第十遍的平静、淡然,更多的却是一丝深深的迷惘。很少,却始终萦绕在心尖。说是理解不了,恐怕事实是不敢去理解,怕自己“看破”之后会想要去“遁入空门”。

你反复地强调自己爱蝶、痴蝶;你了解一切将它的美留为永恒的方法,你自认是蝶的知己。你深深地为那份美而陶醉,也为自己能凝固这份美而无比光荣。诗人呢?他不是蝶的知己,而是蝶的伴侣。伴侣之间是不必要如此了解的,他们之间的欣赏不针对于容貌或者地位,更多的是灵魂的真实与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究竟是体贴细腻的伴侣更重要,还是慧眼识珠的伯乐更重要?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孰对孰错,是说不清的。

从“你”的视角来看,你希望蝴蝶成为美丽的标本,自己也随之享誉世界;从“诗人”的角度来看,他更愿意以优美的文字虔诚地赞颂这美丽的花之精灵,为有如此灵动的生物存于天地之间而感到由衷欣慰。而蝶的愿望呢?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意它想流芳百世,还是曳尾涂中。它见到你时,是不是也像那些明知“宫花寂寞红”,却依旧渴望得到帝王的惊鸿一瞥的小小秀女?亦或是毫不在意自己的美丽只有短短一瞬,宁愿终老山林?

作者虽然极力描写“你”精心呵护那份美丽,但批判的心绪昭然若揭。如果仅仅将它看作一篇阅读理解,其实中心思想十分简单:作者明褒实贬,痛斥了那些漠视生命,只图名利的人自私的行为。而在“离经叛道”的笔者眼中,这种说法即是可笑又可悲的了。“蝴蝶”在文中的意象是完美的,既有惹人怜爱的外表,又有高贵精致的生命。现实中这种事物本就少之又少,又有谁真正想过丑陋的皮囊下是否也有一个同样圣洁的灵魂?而若是丑陋,恐怕也不会吸引“捕蝶者”的注意了。

在远方有一个诗人走来,他带着又瘦又长的影子,他想与你谈谈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者地位。而这份谈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你们的心中生与死的价值天壤之别。你大可以同他说:请你去赞美那些树木,游鱼一类鲜活的生命吧,蝴蝶在小的时候是危害作物的毛虫,它不值得你去悲怆。或者你可以选择承认,你赞美它只是因为它轻盈可人的膜翅。

而我们伟大的诗人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

杂谈《捕蝶者》

二年一班 李启明

蝶,是自然的精灵,脱尘拔俗,飘然欲仙,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即使它的一生如流星般短暂,但却同样耀眼炫目。

慕名而来的捕蝶者,眼里闪着莫名的光,不似激动、不似惊喜,像是被手中的网操纵一般,“毒杀”了你最痴迷的精灵。

是谁曾说,我爱蝶,沉醉、痴迷、无法自拔;

是谁曾说,蝶是我的知己,是我的生命;

是谁曾说,庄生梦蝶,我亦梦中化蝶风中舞。

蝶不在了,为何多了一丝喜悦?只怕是因它的独一无二,它的前尘未染,它的异彩炫目,让你拥有荣耀似帝王的快感……

于是你凭着它,成了致命的蝶类专家,进了什么科学院,受了万人的瞩目,得到同行的赞赏,你洋洋得意,沉浸于“伟业”之中,直到有一天,我告诉你,你其实一无所有,不过是个杀“蝶”成性的恶魔罢了。

你粗鄙而居高临下的望着我,你想和我谈谈爱。琳琅满目的蝶的尸骨,整齐地排列在收藏室里,散发着强烈地福尔马林的气息,令人无心观赏、却生出一种玲香惜玉之感。什么是爱?爱是付出和奉献,而不是贪婪的占取和玩弄。出自灵魂深处的爱意是天然的,悲悯的、善良的、没有攻击性的,它意味着你欣赏着所爱者的诱人之处,却能没有占有索取之心地,精心呵护,让其绽放出更炫目的光彩。这种真爱,完全不同于这种毒杀蝶类却引以为傲,丝毫没有忏悔之心的恶劣行径,这完全是一个弥天大谎:将这种彻彻底底的索取看做是对蝶的偏爱,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毒杀是一种爱,这世界岂不成了十八层地狱?爱就放手,让它自由的成长,像千万之蝶一样,无拘无束地更快乐的飞舞。

你慌乱地看着我,呵斥着我不懂美。我倒想知道,什么是美?难道是这些炫目美丽的冰冷的精灵们的骸骨!蝶之美,不在其斑斓的外表,而在于其飞舞的风姿。幽谷中的猎猎清风中,阳光照耀下才发出的炫烂光泽,微风吹拂中才显出的体态轻盈,随风飞舞时才显出的尾突飘逸,才是蝶之真美。说以说,蝶美在于生之美,生命的张力和蓬勃的朝气带给它的超凡快感,岂能是小小的展翅板中所能展现的?真正的美,是不加雕琢的,是生机勃勃的。油画画得再怎么逼真和相似,也比不过实景来的真实;光碟刻得音质再高,也比不上自己手中流淌出的音乐来得真切;那些真正的美丽的霎那,美在经历而不必挽留,好似流星划过天机,美在明亮与短暂。少了生机的实物,失真、失性,留下的残骸是没有灵魂的苇草,也只剩下苇草,难寻美之所在。

你战栗了,我却笑笑,我想和你谈谈生和死。你说我不懂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教贡献和牺牲。“牺牲几只蝶不要紧,我们又能从它们身上感到自然之美,让更多的人欣赏他们,更能促进人类对蝶的研究……

这恐怕是最自私的相法。

生与死,一瞬间,就成了事实,无法挽回。没有人不清楚死亡的意义,那是生命终结并灰飞烟灭,那意味着在世界上消失,化成其它物质,就像行未涉足过这个世界。惟有生,才能感知这周遭的一切,所谓的美与爱才能发挥作用,荣誉和财富才有用武之处。生,万物之始,然后才有资本去谈论别的优劣,才有权利去爱与被爱,才有权利去欣赏美。如果连“生”都不具备,那一切都将是空谈。有的人为他人“生”而自己“死”这叫舍生取义,他人“生”是自己“生”的延续,价值仍然存在,受人敬仰;有人“生”却强迫他人“死”,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夺取荣誉财富,这是阴险毒辣的小人。杀蝶供己观,是凶残的作为;不经蝶之允许,剥夺它之生命,更是土匪之所为。蝶不为人而生,蝶为己而生,生是它的尊严,它的权利;我们欣赏它的生命,却不能一味地自私地占有、剥夺,把它变成玩偶,变成一个没有生气的物品。

捕蝶者终于痛快地走了,人们都唾弃他的行为……

可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捕蝶者”,又有多少困于迷雾中的“蝶”!人们为了名利、财富、荣誉,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岂无过哉!浮躁的心绪冲击着暗流涌动的时代,这世界需要“真爱”的境界,去欣赏“真美”在有生之年真正领略存在的意义,摒除杂念和歹意,才不妄来这世上走一遭。

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

《捕蝶者》感悟

高二一班金涵雪

从《捕蝶者》一文中,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峙——一种“生命至高”理念与一种追求美、追求名誉、追求发现的心理的对峙。看似两方都有道理,却完全地处于对立的立场上。“生命至高”理念是属于感性的,每一种生物的生命都来之不易,将心比心,人又如何忍心伤害他们?况且,黄鹂翠柳,蟋蟀黄蝶,这些小生命曾无数次出现在诗中,曾点缀了诗人的梦。出于感性考虑,自然要生命至上,伤害他们,便是罪行;追求美、名誉、发现的心却是理性的,为了不为人知的美出现在更多人眼前,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了对大自然的探索更进一步,远些说,几乎是在为全人类作贡献,出于理性考虑,几只小小的蝶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作者所叙述的,在我看来,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对峙。

全文的语气都是淡淡的,并无特别的立场在其中。但是细看来,一点小小的暗讽仍是流露在字里行间—作者的观点,应是偏于感性的一方。笔调像是在叙述野生兽类与偷猎者的关系,以捕蝶者作为第二人称“你”,指向性非常鲜明,并说“那远方的诗人想要与你谈一谈生死”,很明显作者是站在蝶的一边的。作者用近乎冷酷的语言叙述着蝶的死亡,在反问时也显得冷淡,可正是这种冷淡显得更触目惊心,更容易触发人的反思。

若是为了追求“发现”而捕捉生灵,倒也无可厚非。动物保护协会与全世界的偷猎作斗争,惟独不反对科研目的的捕鲸船,放任给动物注射追踪器的科学家,这已经很能说明什么。历史建立在无数人的尸骨上,这话不假,却也不算恐怖;而现代生物学的建立,则确确实实是建立在人和动植物的尸体上的。制作标本原是生物学家的专长,不知怎地教一些扭曲了本意,变成了杀害与收藏。为了追求名利与美而杀害生灵的人是可恶的,但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而做着标本的人,只要心怀敬畏,懂得敬重这些生灵,便也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生命至高”论我是赞成的。每一个物种都是造物主的精心创作,有了生命,便有自然地走向生命尽头的权利。仅仅为了名利与美的追求而抹杀掉其他生物的生命,这种做法是极其残酷的,也是对自然的一种不敬畏。况且,爱一朵玫瑰,应让它盛放而非摘下来任它枯萎。美的追求不在于拥有,而在于记录、体会、感悟,若是为了追求美而杀死蝴蝶,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了。若是仅仅为了给自己丰富的收藏添上一笔,就更是一种罪行。活在风里,活在花里,活在文人的诗与艺术家的画里,要比活在标本室里美的多,也生动得多。

为了探索世界而捕获生灵,这是可以的;但不要忘记,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人与动物皆是如此。追求名利与美的心,人皆有之,但请不要把鲜活的生命、美丽的精灵,乃至上天的恩赐,只当成自己拿来炫耀的战利品。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

《捕蝶者》读后感

高二一班邢嘉茗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惜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这是《捕蝶者》对于生命价值发出的沉重的叩问。作为一只蝴蝶,它的生命的意义当是以生为基础的。只有生,它才能展现作为一个生灵的姿态,才有之后对于价值和意义的探讨。所以,当捕蝶者以不可挽回的破裂声结束掉它的生命时,事实就已无法再改变,作为蝶、作为一个生命,它的全部就已随着折裂之声断送,远去。全身心的珍爱也好,贡献、牺牲、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也罢,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足以挽回逝去的生命!生命至上,上苍赋予物质以生命的形态存于世间,它本就高于单纯的物质世界,是更加幸运和高贵的存在。倘若舍本求末,放弃生命,而是用绝美却冰冷的身躯去博得干巴巴的掌声和赞誉,那也就失去了作为生命的最后的自豪了吧。

然而,于捕蝶者,他的立场与蝶截然相反。他深爱着蝶,把蝶当作他的知己、他的生命。他想尽一切办法去爱它、研究它、珍藏它、呵护它,甚至将这种执着的追寻当作他唯一的宗教!能简单地说他错了吗?他也是满怀着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怀着对科学的崇敬和信仰去完成捕蝶的使命。这与那些大肆捕杀的猎人毕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我们也不应该劈头盖脸地谴责他,不妨自问,当我们在餐桌上大快朵颐的时候,又有谁敢说没有一些鲜活的生命混着啤酒和大葱被我们心安理得地吞入肚腹?在对生命的保护上,我们也许做的还不如那个捕蝶者。至少他还有他的专业技术做保障,而我们却只是凭着一股子新鲜感和自以为伟大的爱心美其名曰爱护小动物,实际上又有几人严肃庄重地想过要对一个小小的生命负责呢?我想,不过是捕蝶者的行为与声誉和价值挂了钩,他是在以渺小生命的流逝作为代价去获得丰功伟业。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确实有违人性最纯粹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崇敬,它是自私的,残忍的。但从结果上讲,我们并没有立场去过分谴责那个捕蝶者。在捕蝶网的一张一合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那这事当如何看待?也许是大自然运行的必然结果。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生物的等级制度残酷却准确的制约着世界的运行。那远方的诗人,悲恸于诗之精灵被凌虐,他想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可他们又有什么可谈呢?谈起来恐怕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吧?王侯将相就是等级斗争中的胜者,这种听天由命,无法改变的现实对于弱者无疑是残酷而悲哀的,可悲哀又有什么用呢?日子还在过,世界还在运行,大自然就是在这种残酷中找到微妙的平衡的。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像是不起眼的蚂蚁,语言又何其苍白,生命何其渺小,反抗又何其无力!面对自然,我们当心存敬畏!

千余字的《捕蝶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对生命、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

落蝶谁解

高二一班孙纪涵

当我们在博物馆中惊叹于“鬼面”大凤蝶的闪亮绚烂时,有听到那若有若无的哂笑声吗?

他自信自己是蝶的知己,是浮躁的社会中的吉光片羽,是最虔诚的自然主义者。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祠堂中供奉的“神屋”,还是陋巷中的“箪食瓢饮”?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他肆意地和蝶达成共识,肆意地让它的第一次展翼成为永恒的绝世珍宝;你,肆意地让这顺理成章。

方才羽化成蝶,便成为你的囊中之物,成为由你命名的绝世精灵,这就是成为永恒的代价吗?

你悲伤吗?你真的为那用生命换来的绝世悲伤之歌而悲坳吗?你可敢直视那娇艳色泽上泛过的灰色鎏光?你不敢,因为你的悲伤只是心中偶然激起的几星矫揉造作,你的不朽是用他这的生命换来的!当你将那展翅板上蝴蝶名称的一栏空着,等待着用你的名字来命名时,我明白了,你所谓的“不朽”只不过是心中狭隘的贪婪和傲慢。

你爱蝶,你懂蝶,所以你拥有将它成为不朽的权利。这是多么丑恶的疯狂?你却要用这不可理喻的原因去玷污“高尚”和“永恒”。

醒醒吧,迷途的无知者,看看你眼中满溢的名为“贪婪”的猩红吧!你无权生杀予夺,你无权定义不朽,你这舍人为己的利欲熏心之辈。

轻阖书页,我心中的愤懑仍未消解。

一只蝴蝶凌然飘来,落在我的桌边。

好美,好想抓住它……

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

《捕蝶者》读后感

高二一班吴崎菲

“捕蝶者”看似是一篇小说,又或许不是,好像是以现实为蓝本的,读完心头压抑着,一面是生与死,一面是利益得失,你会选择什么?

捕蝶者看似是懂蝶的,倘若不是,他怎会知道蝶的那么多种类,他怎会一扎就直入心脏,可是他却觉得他是爱蝶的,他觉得蝶的价值不过在于作为一具标本摆着,他去周游世界,博得很多人的赞美,可他又是否真正想过这是它愿意的,它企盼得到的吗?这只不过是他自私的爱一种体现吧。

文中多次提到“名誉价值”和“生与死”的矛盾,在捕蝶者眼中,它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可是对于蝶来说,这却是它仅有的生命,谁是谁非,谁轻谁重,不可言喻,然后,文章的最后,“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丢掉了生命”,简单的两句话的背后是作者对于捕蝶者深深的批判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惋惜痛心无奈,“你是一个胜者”在你的世界,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唯上的世界里,固然不错,可是在它的小小世界里,在大自然这个纯真质朴的世界里呢?

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当今教育体制下的许多家长,他们打着“爱孩子”的称号,给孩子加压,“虎妈狠爸”,不给予孩子他们真正渴求的,只是一味的填压,他们本可以是翱翔于天宇的,现在却变成折翼的残败的,可是家长们还得意扬扬,互相攀比,四处炫耀,孩子的成绩固然是孩子的,可是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从前有为远方的诗人,想和你来谈谈生和死的问题。”其实,有多少人去谈,有多少人是想而不敢谈,我不知道,效果呢?我也不敢忘下断言,无论怎样,不忘本心,才最珍贵吧。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

悲哀世间单纯生物是什么_悲哀世间单纯生物图片_世间单纯又悲哀的生物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