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有2.43亿用户在B站观看了知识类内容
网络视频的表达生动性、情感贴近性、交互即时性等特征为知识学习的视频化转向提供了基础支撑,为新形势下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赋予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
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分论坛上,B站发布了《点亮新知(Light Up)——知识学习与网络视频社区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B站泛知识内容占比41%,过去一年有2.43亿用户在B站观看了知识类内容,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5.5倍,知识类内容已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报告从知之所驱、知识学习、聚而论学、知而为“智”等几个板块揭晓了知识型视听内容的蓬勃发展趋势。
超越书本,跃然屏上
截至2022 年初,中国线上慕课(MOOC)数量和学习者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上涨态势,“智慧高教”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一项对来自 89 个国家的数字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手段和知识内容、学习结构的捆绑越发密切,并且在移动设备端的日常学习更加频繁。一项对来自 89 个国家的数字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手段和知识内容、学习结构的捆绑越发密切,并且在移动设备端的日常学习更加频繁。
超越书本,一些看起来很遥远的专家、院士,可以“亦师亦友”。在B站上,一则《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是真是假?水底气体涌出导致灾难?》的视频播放量已超 400 万,汪品先院士因此获颁2021年的百大UP主。这位学术泰斗长期致力于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研究,开创南海古海洋学,并为气候演变理论提出了“低纬驱动” 新观点,为边缘海成因提出了“板缘张裂”新机制。在B站上,他以平易近人的态度致力于海洋科普,创作内容紧贴青年兴趣,受到青年热捧,一打开视频,“爷爷好!”“院 士好!”“老师好!”......立刻弹幕刷屏。
从“书本上”到“屏幕上”,变化的不只是知识内容的载体形式,更是知识学习观念与价值的整体转向。当视频化的知识学习愈发成为社会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认知模式、学习形式、 思维逻辑以及知识体系都在发生质的变化,知识逐渐超越“教”与“学”的传统范畴,在边界延展与场景创新中被置于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融通视野之下,推动形成“处处皆学问,事事可发问”的数字化学习新生态。
终身教育,“共同协商”
《报告》认为,网络视频的知识学习呈现出终身性(Lifelong)、交互性(Interactive)、通识性 (General)、人本性(Humanized)、 即时性(Timely)、 易用性(Usability) 和多元性(Plurality)等特征连缀在一起,隐喻着对知识的点亮与触发(LIGHT-UP) 。
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崛起,知识学习的终身化逐渐成为现实。《报告》数据显示i,过去一年在B站学习的人数突破 2.43亿,同比增长33%。在所有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里,泛知识内容占比41%,泛知识内容创作者达 354万人,同比增长45%,涵盖生物、医学、 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超过 300 位名师学者入驻B站,包括汪品先、刘家麒、褚君浩三位中科院院士。
更有意思的是,依托收藏、点赞、评论、发送弹幕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网络视频不仅丰富了的交互体验,更创造了去中心化的互动模式。当每个人都可以在视频画面中发送弹幕和在评论区留言,知识视频从“一人独著”变成了“共同协商”。 每个人都有机会对视频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回应、补充甚至错误纠偏,相较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慕课学习拥有更加自主的学习氛围。
一项针对网络视频知识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发表评论或者弹幕的人数占到了70%左右,超过80%的人认为网络知识视频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互动形式。
此外,《报告》认为,网络视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放大那些“小众知识”和“隐性知识”。比如,在B站上有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UP主分享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与职业技能,尤其是一些来自小众行业的UP主,比如职业风暴摄影师@Range 四方、专业毛驴修蹄师@小毛驴美甲、模型制作达人@RAY 的模型世界、文物修复师@在下曼妥思、专业流浪猫救助团队@本喵叫兔兔......这些行业中的隐性知识在知识视频的助力下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与传播。
聚而论学,人人有为
一个优质的学习社区足以“点亮”知识圈层,但回到“聚而论学”建构的源头,我们如何调动各种元素来共建一个负责任的学习社区?
《报告》数据显示,在网络学习社区中,95.75% 的学习者会出于学习或工作需要主动检索知识类视频,出于个人兴趣而主动关注知识视频的学习者占比 97.75%。受访者认为,网络学习社区以兴趣驱动,鲜少设置诸如考勤、测试、评分、排名等强制机制,因此参与其中的学习者更多出于自我提升的动机,自主自觉,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观看网络知识视频的受众中,90%的学习者每次观看时长不超过1小时,其中每次观看时长不超过半小时者占比 72.75%。可见,好奇心成为在线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让新知的探索变得自在、随心。用户需求的精准化对知识生产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种能够对自己进行生产责任监督、对粉丝用户负责的生产心理被建构。
同时,借由技术赋能,普通用户转变为知识视频的生产者,并拓展了线上学习社区的“知识地图”。新的场景建立新秩序。 通过弹幕互动与评论留言,来自天南海北的学习者可以与内容作者及其他学习者实现同步、异步交流,产生互相呼应的临场感。这些打破陈规的新秩序成为推动信息涌流、知识理解的原动力。新的场景催生新社交。用户围绕视频内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表达的每一个观点、抒发的每一种情绪,都可以为这一学习社区的全体成员所共享, 知识学习因而被赋予了社交属性,人人得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协同者、传播者和消费者。
《报告》认为,网络视频平台等各类主体还需在精品创作、版权保护、服务升级、算法优化等 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持续增强对传播渠道应用的主动权主导权,对技术导向潜在风险保持密切关注和严格防范。同时,探索建构多元协同、互惠共建的知识学习新格局,并着力推动完善网络视频平台学习运行机制、提升知识视频创作质量、培养用户良好学习习惯,“点亮”新型学习共同体。
相关阅读
-
年龄不大、但阅历很丰富的四大星座,为人早熟,早已看淡人生风雨
处女座的人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悔恨地生活在人后,野心很大,总是想有成绩,让很多人记住。 金牛座的人很有责任感,很有感情,懂得关心家人,即使是在孩子的时候...
-
以智之名 慧聚星城|“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长沙”特别报道②致天科技:打造城
【编者按】“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长沙”将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举办。作为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全球唯一分...
-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各地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江苏省苏州地区,城市的发展竞争也异常激烈,而苏州城市排名成为了衡量各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
科技的十字路口,努力重要,选择同样重要!华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同天上降楷模,真是人间好榜样,这个创作者,正能量!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谢谢!中国科技的崛起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而...
-
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举行-...
-
一带一路提出3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那么,一带一路会给全球化带来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内容~ 5月14日至15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
-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题:抢抓历史机遇 建设科技强国——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学习知识心得体会(汇编10篇) 【#心得体会# #学习知识心得体会(汇编10篇)#】学习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的总人数达10.3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
成年人自学英语,到底最快需要几年?我花了10年时间,带出一个原版娃,词汇量2w+,又自己亲身实践了3年,今天来和大家透透彻彻地聊聊这事儿。有的人...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