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赚钱方法 > 啥情况?这家IVD公司变成“收割机”?禁止核酸检测公司上市?

啥情况?这家IVD公司变成“收割机”?禁止核酸检测公司上市?

时间:2023-11-07 06:57:12 作者:
摘要:全球IVD人都在关注。

迈克生物上市价格_迈克生物增发价格_迈克生物发行价是多少

一场定增“收割”17家机构:新冠概念股暴跌 诺德基金浮亏超2300万元】又是一场“血亏”的定增,体外诊断领域龙头迈克生物“收割”17家机构,诺德基金浮亏超2300万元。迈克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降,新冠检测红利“退潮”。

又是一场“血亏”的定增,体外诊断领域龙头迈克生物“收割”17家机构,诺德基金浮亏超2300万元。迈克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降,新冠检测红利“退潮”。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难度加大,众多投资大佬“折戟”定增市场,不仅没捡到便宜,还损失惨重。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定增的优势在于,参与定增的股票一般都有价格折扣,可以增加安全边际。不过,今年A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在此背景下,多数参与定增的股票在解禁日出现浮亏,并与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收益率预期差距较大。

诺德基金定增浮亏超2300万元

迈克生物这场定增整整历时一年半之久,筹到的钱远远不及预期,募资金额仅有计划的一半。根据迈克生物于1月28日披露结果显示,此次定增的发行价为每股28.11元,发行数量5600万股,锁定期为6个月,募集资金总额15.74亿元,为目标筹资额的56.8%。

作为体外诊断领域龙头之一,迈克生物此次定增吸引了29家机构报价,最终确认17家机构为发行对象,包括高毅资产、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明星机构参与认购。

据迈克生物公告显示,募集资金将投向公司IVD天府产业园项目、信息化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做大做强公司现有主业。

二级市场方面,在新冠分子产品销售价格降低背景下,迈克生物股价跌跌不休,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28%,9月底曾一度下跌至15.75元,截至11月18日收盘,迈克生物股价报20.31元,相比于定增发行价格下跌27.75%。若以解禁日至今最高收盘价计算,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浮亏或仍超3亿元。

定增金额大幅缩水,公募基金也陷入亏损,从迈克生物定增结果来看,诺德基金获配8420万元,若没有抛售,截至11月18日或已浮亏超2300万元。

新冠概念股业绩红利“退潮”

股价缘何大跌?迈克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新冠检测红利“退潮”。

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同比下降9.67%;实现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56%。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公司新冠核酸检测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3.08%,同时,平均销售毛利率也降低了20个百分点。对此,迈克生物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系本年度新冠分子产品及代理产品销售下降所致,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变动存在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迈克生物、热景生物和中红医疗等新冠检测概念股在2020年及2021年连续两年出现业绩大增,数据显示,迈克生物2020年净利润上升51.15%至7.94亿元, 2021年也一样延续增长趋势,净利润上升20.49%至9.57亿元。

不过,相比疫情暴发时的检测费用,核酸检测价格如今已经下降超90%,企业毛利率在不断收缩,这也意味着新冠概念股业绩“退潮”。

一大波明星机构定增被“套牢”

A股上市公司定增发行,主要是向机构提供“打折买入”的机会,券商、私募、公募基金往往是重要参与者。但是今年以来,一大波明星机构被“套牢”。

今年参与定增市场难度加大,私募大佬在定增市场上也“难尝甜头”,葛卫东曾以324.23元的定增发行价获配安恒信息92.53万股,耗资近3亿元,安恒信息限售股已于今年4月解禁,解禁当日机构投资者浮亏超50%。截至11月18日收盘,股价仍在200元左右徘徊,葛卫东至今仍未成功解套。

苏州证禾的基金经理许志强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安恒信息通过定增等手段是为了补充现金流,安恒信息仍有两个关键风险点:一方面,当下行业景气度只是最坏时刻过去了,并没有明确持续向好预期;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行业处于快速扩张期,所以,现金流的风险是要特别注重的,至少要确保公司能支撑到汽车等消费端需求快速释放期。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信息安全作为刚需,未来还有增长空间。

千亿私募巨头景林则在中伟股份上“栽跟头”,景林旗下两只基金共获配近3亿元,结果到了6月解禁时,股价相比定增价格下跌近20%。

三环集团39亿元定增项目也套牢一众知名机构,6月解禁之时,高瓴浮亏近1.9亿元,正心谷浮近亏1亿元。

禁止核酸检测公司上市?

迈克生物上市价格_迈克生物发行价是多少_迈克生物增发价格

抗疫三年,民生凋敝,无数企业倒闭、艰难求生;无数人生活困顿,咬牙硬撑。

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在一片萧瑟中,竟然有一个行业逆风起飞,业绩一路长虹,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扎堆谋求IPO上市。

继新冠疫苗科兴生物每年爆赚千亿之后,核酸检测公司扎堆上市被推上风尖浪口。

这个世界太魔幻了:核酸企业扎堆IPO,有的净利润增27728%。

当核酸检测企业开始双向收割时,投资者愤怒了。

今年,不少核酸检测机构提交了上市申请,也有企业顺利登陆科创板。单看核酸检测机构的财务数据,那真的是吊打众多看似高大上的上市公司。

特别是今年这么困难的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都步履维艰,唯独核酸检测公司,赚钱冲出了天际。

2022年上半年,据光祥财经统计,国内104家(涉及相关)新冠检测上市公司营收2500亿元左右,同比大增37%,远超GDP2.5%的表现。净利润更是高达648亿元,同比暴增76.6%。18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利润轻松翻倍,其中更有277倍、185倍、13倍亮瞎眼的表现。

据各公司官网显示,今年已经有5家核酸检测企业过会,其中包括: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

康为世纪已经于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为45亿元。

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康为世纪营收为3.98亿元,毛利润为2.943亿元,毛利率高达73.96%。归属净利润为1.453亿元,同比大涨68.05%,净利率为37.69%。

继康为世纪之后,主营核酸检测管子的达科为也即将上市。证监会对达科为注册环节的反馈意见已经出函,如果顺利,达科为不久之后即将成功登陆创业板。

达科为由吴庆军、何俊峰共同出资创立,1995年出生的吴映洁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05年出生年仅17岁的何政龙成为公司第五大大股东。

2019年至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3亿元、6亿元、8亿元。2020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增长488%和 27 %。

迈克生物发行价是多少_迈克生物增发价格_迈克生物上市价格

疫情这三年对很多人和企业可能不好过,但对很多核酸检测企业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为这些核酸企业贡献了多少利润呢?这样的股票你会买吗?

全民核酸,天天核酸,然后我就靠核酸检测把自己的检测公司做上市了。

“达科”申请IPO,这就是一家核酸检测公司。疑惑的是,如果这家公司如愿上市,难道准备在全国范围内长久核酸检测?假如明天就全民不做核酸,这家企业怎么办?也宣告破产或转型?

资本市场根本要义是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长远发展前景,有核心科技和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上市。

纵观这些核酸类检测公司,有多少科技含量呢?又有多少发展潜力呢?

疫情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是暂时的,短暂的。所有人都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这类需求将大幅萎缩,甚至消失。

圈钱的意图非常明显,靠核酸检测暴富还上市,目的何在?

应严禁“核酸检测”企业IPO上市:利润虚高,发国难财,伤害老百姓的感情,不合时宜!

作为在应急管理下产生的核酸需求,无须赘言,大部分核酸检测企业背后都是权贵资本。

我们坚决反对核酸产业链企业上市。首先,这类公司存续期都很短,通常只有1-2年,这就导致这类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潜在风险都被隐藏。

其次,核酸检测公司业务单一且不稳定,相信这类应急管理下的需求很快消失,核酸检测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和转型问题。

再者,核酸检测公司在A股已经太多太多,再有类似公司上市几无意义。

尽管核酸公司财务报表亮丽,这里面未来会存在大量坏账。

最后,核酸检测企业上市不符合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的定位。而且存在伦理和道德拷问。

核酸检测企业,你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何故还要来资本市场套现割韭菜?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那些帮助核酸企业上市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发审委委员等,让核酸检测企业上市,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咱中国有句话,叫做“医者仁心”,在古代,药店都会挂一副对联:何愁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人无疾病。

如今,一旦医学,包括医学检测,如果沦为商业学、沦为资本的工具,人人都有可能上当受骗,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它产业链上的一颗运转的螺丝钉。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核酸检测早日消亡。

希望康为世纪是最后一家核酸检测企业上市!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