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平安1号”成功发射 中国平安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平安1号”成功发射 中国平安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时间:2023-11-10 11:59:05 作者:
摘要: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定制、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平安银行介绍

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定制、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

平安银行介绍,“平安1号”的成功发射,是平安银行布局天基物联网,进一步部署星云物联网平台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平安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平安1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矿山水文监测、海洋牧场、智能集装箱、生态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绿色矿山和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

在业内看来,“平安1号”以及平安天基物联网计划的意义在于拓宽人类捕获数据的边界,实现物联网通信的全球覆盖,为更多的企业、更广的人群提供基于卫星网络的定制化投融资服务和保险服务。对于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升级,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实际上,“平安1号”的成功发射,只是中国平安在科技创新领域探索的一个缩影。

12月14日,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下称"国促会数科委")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了《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100》,通过分析专利呈现过去3年间AI技术的发展情况与趋势。榜单显示,位列前3的企业分别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团。其中,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专利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上述榜单指出,中国平安在2020年1月至11月期间公开了超过3100件AI专利,涵盖金融、医疗、零售、支付、教育、法律等近20个板块。平安将领先科技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全面支撑"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生态圈建设。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强调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和首颗金融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可谓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最好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入局生鲜社区团引发争议,人民日报发评论称,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研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科研人员做中国原创的、自主的科研。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作为金融科技龙头企业,中国平安近年来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积极投入科技研发,深化"金融+生态"战略,探索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8大研究院和57个实验室。

中国平安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654项,累计达28,037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6,908项。其中,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数字医疗科技专利申请位居全球第二位。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荣获大奖。

国促会数科委表示,平安集团不仅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同时还是一家先进的科技公司。在近几年,平安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赋能,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为其5.60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医疗、汽车和房产等服务,是一家多元化、综合化服务平台。

文/黄嘉祥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