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天津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助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天津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助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时间:2023-11-10 17:56:10 作者:
摘要: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源协和、天津致恒实业、天津华韵等23家科技型企业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研发机构。

全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_全球科技创新公司排名_科技创新公司简介

科技创新公司简介_全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_全球科技创新公司排名

2016年,是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全面推进的一年。

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的顶层设计全面启动。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天津市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方案》,编制了《天津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管理办法》。

本市深化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渠道,重点开辟了40余个官方或民间合作渠道。推动本市科技企业与国外相关单位达成200余项合作意向,签署42项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本市共建成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0家,其中60家联合研究中心,17家技术转移中心,26家国际合作企业,7家国际科技合作园区。这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承担国家科技部及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450余项,项目经费达到22亿元。

本市成功举办“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智汇天津’产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国际合作洽谈会”等科技主场系列活动。举办了“德国工业4.0培训”“以色列创新科技与投资培训”“对接海外隐形冠军业务培训”“海外并购训练营”等企业走出去培训活动。

本市吸引了美国宝洁公司、德国弗劳恩霍夫工厂运作及自动化研究所、美国Tjw创新咨询公司等22家海外机构签署落户或合作协议。

本市启动了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科技外交官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国际合作重大平台建设。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源协和、天津致恒实业、天津华韵等23家科技型企业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研发机构。

宝洁公司协同创新中心、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中俄海洋智能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海外高端研发机构落户天津。

本市率先设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专项》。支持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吉艾(天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支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 助力天津全方位开放格局构建

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参与本市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市科委编制了《天津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实施方案》,发布了《2016年天津市“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切实推动本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由顶层设计转入扎实推进阶段,基本形成了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整合配置全市国际科技合作资源的“四个一”的完整工作体系。

一是编制了一套顶层设计文件。为了更好地指导、推动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市科委汇同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外办,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落实、科技型企业发展任务,形成了《天津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

二是形成了一张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通过参加“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研讨会”等高端论坛,赴江苏、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实地调研,市科委已与全国10余个省市国际科技合作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交流渠道,并达成了“信息互通、政策互知、资源共用”的长效合作机制。

三是建立了一个跨国界资源对接渠道。系统梳理了与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2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渠道,搜集整理海外高科技项目、待并购企业信息、国际政策与投资环境等信息300余项;围绕农业、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组织召开10余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推动本市与沿线国家创新主体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人才联培、成果共享”的深层次交流合作。

四是设立了一个科技经费支持专项。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经费的引导示范作用,市科委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专项经费,走在了全国各省市前列。

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 推动三地国际科技合作联动

一是借助首都资源,成功举办“智汇天津”洽谈会。市科委组织示范区各分园的管理部门、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大学等60余家机构全程参与“2016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功举办2016“智汇天津”产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暨国际合作洽谈会。本次论坛吸引了美国、加拿大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科技园区和企业家代表参与,促成初步合作意向80多项,涉及技术合作、合资建厂、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各方面。

二是推动部市共建科技外交官服务平台。完成了天津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共建科技外交官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本市特别是示范区内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搭建起与我驻47个国家70个驻外机构144名科技外交官交流对接的渠道,提供从国际先进技术推介、项目信息评估、供需对接、市场调研等多形式全链条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举办了“科技外交官服务京津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活动·武清行”,为推动京津冀三地国际科技合作增添助力。

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 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一是支持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链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市科委将推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领军型企业海外研发机构设立作为支撑科技型企业能力升级的重要手段。培育、支持并认定了天津市首批23家海外研发中心。支持致恒实业在德国、中源协和在美国等全球创新高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鼓励宜科、安普德、华韵乐器并购海外研发机构、优质技术、企业,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引导松正与日本东芝在津建立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电机研发中心、海之星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海洋工程与实验设计所建设“中俄海洋智能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整合双方先进技术和优势人才,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二是搭建了政企交流渠道,为企业开展海外创新投资清除制度性障碍。市科委确定了“服务+政策+资金”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政府-企业间“走出去”信息交流渠道、举办海外并购训练营、构建“隐形冠军”对接服务平台等工作措施,高效扎实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工作。市科委初步建立了目标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交流机制,并与商务委、发改委等共同编制了科技型企业并购全流程服务指南,启动了支持企业海外并购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先后促成凯发电气、宜科电子等10余家科技企业与相关银行机构达成并购贷款协议,完成并购。

三是助推本市企业对接海外隐形冠军。一方面,联合市商务委举办“对接海外隐形冠军业务培训”活动,征集了一批本市企业对外合作意向和隐形冠军企业与本市合作的意向。另一方面,组织推荐长荣印刷、瑞普生物两家企业成功入选“2016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榜”,全国共有50家企业上榜;瑞士中心在东丽区成功挂牌,带动了20余个瑞士隐形冠军企业项目来津进行合作洽谈。

四是拓展国际渠道。一方面拓展了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渠道,重点开辟了与德国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芬兰图尔库地区、斯洛文尼亚、爱尔兰、美国密歇根州和德克萨斯州,以及新西兰马尔堡地区的信息沟通和产业对接渠道,推动市科委与德国马格德堡市市政府签署《关于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另一方面,牵头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了“2016国际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中澳科技创新交流大会”“中芬清洁技术研讨与对接会”等4场国际交流对接活动。

举办“达沃斯”科技主场系列活动 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为了助推本市企业国际化发展,市科委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与达沃斯论坛主题相呼应的“科技主场”系列活动。

一是以吸引聚集海外高端人才为目标的“中外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技之旅、科技前沿与创新创业论坛和文化之夜三大主题活动, 让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59位青年科学家与本市70余位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充分交流,对接科技创新合作。

二是本市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脱颖而出,成功走进达沃斯论坛。通过初审、专家复评、企业采风等层层选拔8家企业入围,企业负责人一一讲述了企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并得到了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入场券。

三是以推动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大手拉小手高峰论坛”,为创客和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本市6家优秀“创客”代表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了展示介绍,并与本市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初步达成创业指导意向5项。

完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 充分调动存量合作资源

一是不断完善现有布局。市科委对全市国际科技合作基础较好、开展跨国技术转移成效显著、国际创新资源较为聚集的科技服务机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全市共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0家,将成为本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力量。

二是培育基地提升服务能力。市科委推动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援外项目,获得科技部全额资助,举办了2016年大型现代化水泥生产技术培训班;天津市分子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美国西北大学化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等国际顶级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顶级科研团队展开联合研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中瑞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际科技重大专项等50余项,提升了我国现代分子科学水平、抢占国际合成化学研究学术制高点。此外,中英生物医药技术转化和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带领传统医学“走出去”,推动中医药的精准化、产业化进程,拓展中医药的海外市场。

三是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策划举办交流活动。为发挥本市11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载体作用,市科委针对各基地举办的合作层次较高、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国际交流活动给予重点支持,为本市科技型企业链接国际优质创新资源搭建平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