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基于生物化学学科竞赛的农学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生物化学学科竞赛的农学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3-11-12 15:00:13 作者:
摘要:基于生物化学学科竞赛的农学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生物化学学科竞赛的农学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豫梅倪志勇刘超任燕萍张桦

摘要:学科竞赛是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具有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调查,分析了现今学科竞赛存在的现状和影响学生参赛行为的因素。同时,通过学生竞赛中反映出的教学培养问题,为农学类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指出问题并提供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05-02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专业素质类的竞技活动,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思维构建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评过程[1,2]。而学科竞赛的结果更加集中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身心素质及协作精神,并进而通过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挖掘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思路。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中都存在实践教学弱化的现象,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锻炼,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业、理工类高校[3]。因此,为了培养专业基础过硬及以学生科技创新为导向,培养农业类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领域的综合技能,新疆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而本文就结合本次竞赛实施效果,针对如何开展和建立系统、规范化的生物化学领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学科竞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一、大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态度

为了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对参与我校首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态度,本竞赛组委会成员在农学院、林学与园艺学院及草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大二及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生对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看法及态度。最后统计,本次发放网络电子问卷共计1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80%,其中大二学生反馈回复78份,大三学生反馈回复42份,在回收的12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89%地点学生表示非常赞同学校组织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技能竞赛,认为这对于学生自己对专业技能的巩固理解及提升应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可以更加深入、有效、系统地完善学生具备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加对生化实验技能的整体理解。同时,通过竞赛,学生在实验技能实操方面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竞赛可以充分意识到在生化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及对整体实验的归纳整理能力。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我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参加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义的认同度是非常高。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

然而通过初赛的第一个阶段,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真正能付诸实践参与此次比赛的人仅64人。随即,我们对未参与本届技能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未参加本届学科竞赛初赛的同学,其原因分为三类:第一,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调查学生反馈出,如今一提到学科竞赛,学生自身就会认为是学霸级别学生参与的活动,与专业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的自己没有关系,如果前去参加,也只能充当“炮灰”,得不到锻炼,没有参加的任何意义。第二,对学科竞赛的传统观念。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举办的学科竞赛通常形式较为传统和呆板,没有兴趣;学科竞赛的宣传效果还应该加大力度,这样就能避免一些想参加比赛的学生错失参赛机会。第三,学科竞赛安排的时间。学生认为学科竞赛的时间安排一定不能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而且尽量安排在每一学年课程相对较少的学期,这样学生可以以更充分饱满的状态参与比赛。

通过调查可见,影响大学生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行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弱,这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校农学类专业教育体制虽然一直在摸索和改革,但对于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仅安排在24学时的实验课中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造成了真正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从而促成了学生的生化专业理论知识性相对较强,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而学生的普遍观点认为,现今的学科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当高,仅知道一些传统课本的知识很难在竞赛中获胜。所以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弱是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软肋,也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较为传统的学科竞赛模式造成学生望而却步。通过本届竞赛的初赛、复赛和决赛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科竞赛因结合生活中的生化问题,以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进行开展,这样会吸引更多学生的参加。过于传统和呆板的传统学科竞赛模式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和胆怯,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能通过竞赛实现提升自我生化综合能力的乐趣,让大家更加喜爱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这才是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所在。其中,不少学在反馈信息中表示,若学校举办一些略带娱乐性而又不失专业性内容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活动,他们会更愿意参加。因此,此点可充分用来借鉴,为今后学科竞赛的形式多样化探索提供方向。

第三,学生参赛时心理素质及经验不足引起学生参赛水平发挥。学生参赛时的心理素质较低,容易紧张引起参赛水平失控的现象在本届学科竞赛中也屡次出现。在学生参加完学科竞赛复赛(生化技能实操)环节的反思自评中。竞赛组委会成员发现,诸多学生都谈到自己由于参赛时过于紧张,将原本自己很熟悉的操作技能都忘记或操作错误的人数居多,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例如对竞赛操作环境的不熟悉等因素。而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学科竞赛是而向所有专业相关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覆盖而更广,参赛心理胆识的锻炼对于初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如何降低学生的参赛心理紧张情绪及提升学生真实参赛水平的发挥也有待于研究。 三、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届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实施及参赛学生的表现,结合现今我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笔者深入思考建议,我校应改革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实操部分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学生对生化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术强化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生化综合实验技能能力。

首先,要改革农学类专业专业必修―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的体系结构,需要改革该实验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践实操考试为主,笔试为辅助的考核方法,增加对生化实验的设计环节。除了学生上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时间外,规定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量的实验设计任务。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达到正常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生化实验思维设计方面的锻炼。

其次,将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环节改革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实验环节掌握最基础的实践内容后,使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将更多的生活中出现的生物化学实际应用引入学科竞赛中,不仅突出了学科竞赛的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学科竞赛的达到更高一层的深度。以竞赛推动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建议建立分级竞赛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学科竞赛中。其中,第一级是生物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让老师在进行实验授课的过程中就举行学生班级内部的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对学好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兴趣,让80%的学生强化和清晰对生化实验技能学科竞赛的意识。第二级是生化实验课程开设的学期进行全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选出40%的学生组成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协作小组。再进行系统更深入的培训,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说明、生物化学实验的核心四大技术、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锻炼,提升学习难度,扩充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原理和设计能力,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第三级是利用放假间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队员组成创新实践小组,强化锻炼,结合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科研问题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达到为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相关的学科竞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晓彤,陈晓洪,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实践学,2013,(10):1007-1009.

[2]李金昌.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8):001-003.

[3]包秋燕.陈孝慧以学科竟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5,(5):66-68.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