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基于LAGID理论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LAGID理论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13 14:59:48 作者:
摘要:跨学科 学习活动设计 初中生物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诉求日益增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也在回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其中《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更是将“跨学科实践”作为一个新主题纳入课程内容中。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学学科背景下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国外在跨学科教学、跨学科评价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LACID)理论指导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研究经验,构建出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并检验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跨学科学习设计区别于普通学习的特征是需要跨学科整合,跨学科学习活动一般包括“多维分析、探索整合、交流论证、实践反馈”这几个环节,跨学科学习结果的评价可通过跨学科素养的测评来实现。同时,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调研,明确了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整合可通过“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基本内容”整合学科知识、“跨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活动目标”整合表现期望,发现一线教师对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还缺乏科学认知、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的问题。其次,基于LACID理论,结合前期研究结论,构建了有助于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I-LACID模型,包含“跨学科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优化”四个阶段。其中,教学设计评价贯穿于每个阶段,学习活动设计包含“多维分析、实验探究、科学论证、知识整合”四个环节,还提供跨学科整合(概念体系整合)、学习内容分析(问题归类分析)、学习目标的分析与确定(二维分类法)这三个重要的教学设计技术指导。最后,运用教育实验法检验并完善模型。以“仿生设计”和“生物入侵防治”为主题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轮组教学,根据第一轮实践反馈,完善了该模型的学习内容分析技术,以“一般问题、具体问题、拓展问题、来源问题”进行内容归类分析,第二轮实践中实验组表现出明显优势。最终得出I-LACID模型有助于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并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为跨学科学习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效开展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