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解锁分子密码 探索生命之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解锁分子密码 探索生命之源

时间:2023-11-14 01:56:39 作者:
摘要:1979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原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会)成立,它是从中国生理学会中分离出来的。1926年春,林可胜同吴宪等16人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

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学科的诞生_化学生物学学科

化学生物学学科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学科的诞生

1979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原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会)成立,它是从中国生理学会中分离出来的。1926年春,林可胜同吴宪等16人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林可胜任第一届会长。学会的成立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生理学的发展和培养科学人才,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医学院里诞生的生物化学

中国生物化学会历史悠久,源头可以追溯至1926年。最初,生物化学或生理化学只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20世纪初,医学院开始在全中国蓬勃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一所,便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捐助的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

“中国生命科学之父”、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曾任职于协和医学院。他出生于新加坡的豪门望族,8岁被送往英国留学,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林可胜对科学有着极为强烈的追求,同生物化学界的同仁们放弃优越的生活,选择为民族而奋斗。

化学学科的诞生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生物学学科

▲ 林可胜(1897-1969)

19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生理化学系,系主任正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后于1925年将生理化学系改名为生物化学系。吴宪接受过新学教育,通过清政府组织的庚款赴美留学。起初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进修专业是海军造船工程,本想学习制造坚船利炮实业救国,直到第一个暑期在新罕布什尔州某农场的大量阅读,使他的兴趣和志向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受到赫胥黎《生命的物质基础》一文的影响,他开始对生物化学问题进行关注。

化学学科的诞生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生物学学科

▲ 吴宪(1893-1959)

在哈佛大学研究生期间,吴宪主要研究血液化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博士论文《一种血液分析系统》,由此奠定了吴宪在生物化学界的地位。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生化与临床化学界的重视,被认为“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

后来林可胜与吴宪共同组织了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第一代的生物化学家陆续加入了学会,并且在《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发表文章。中国生理科学之所以在30年代引起当时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与中国生理学会的推动作用有相当的关系。

战争中断 改革重建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会发展的黄金时期被迫结束。大部分的大学和医学院开始流亡到西南地区,条件艰苦。

随着1945年二战的结束和新中国成立,流亡的大学和医学院校陆续迁回,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和研究。和平与稳定的大环境促进了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一大批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致力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的研究。

1949年12月,中国生物化学会首次在上海成立。学会建成初期,只有36 名会员。1979年5月,第一次全国生物化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同时中国生物化学学会重新成立。两个月以后,中国生物化学代表团参加了1979年7月在多伦多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生物化学大会。

1993年,中国生物化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开启了学会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

化学生物学学科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学科的诞生

创建学报 扩大影响

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科学技术给西方带来的繁荣深深地在我国生化界老一辈科学家心上打上了烙印。他们充分认识到向发达国家学习、开展技术交流的重大意义。于是聚集在中国生物化学会,讨论创建《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

化学学科的诞生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生物学学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学报》的建设过程跌宕起伏。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支持下,北京医学院的鼎力支持,加上国内生物化学前辈们的呕心沥血,终于在1984年6月14日在北京成立了《学报》首届编辑委员会,并于1985年正式创刊。

创业难,守业更难。2015年起《学报》陆续设立了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新栏目及专刊专栏,并通过新媒体运营方式及时发布热点文章和要闻,提高宣传科学、服务科学的质量,有效扩大了期刊的影响。

化学学科的诞生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生物学学科

▲ 《生命的化学》

近年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蓬勃发展,已为国外的同行所熟知。学会每年召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全国学术会议、全国核糖核酸(RNA)学术会议、全国酶学大会、全国基因功能与表观遗传调控学术研讨会、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全国糖生物学会议等生化界大会,致力于打造一场场汇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新方向、新进展、新思想、新技术的学术盛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现有会员16000余人。学会下设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等17个专业分会,并主办《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名生物化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两种刊物,开设了普洛麦格生物化学奖、王应睐奖、青年科学家论坛奖、郑集-张昌颖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分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

化学生物学学科_生物化学学科诞生于哪一年_化学学科的诞生

(感谢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提供指导)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