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路线图:全面拓展地球信息产业链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路线图:全面拓展地球信息产业链

时间:2023-11-14 23:59:54 作者:
摘要:泰伯网讯 7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份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的《规划》大篇幅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发展的路线图。

泰伯网讯 7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份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的《规划》大篇幅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发展的路线图。包括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不只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是从全产业链入手,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并且注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和协调,包括科技金融、大众创业、各类风投等。《规划》还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一体化部署。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海量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出台,空间信息行业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海洋开发、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且引领产业变革。

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信息技术)路线图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

全球科技地球_地球科技看世界_地球科技

现代农业技术

重点发展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力争到2020年,建立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

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重点是智能感知与认知、虚实融合与自然交互、语义理解和智慧决策、云端融合交互和可穿戴等技术研发及应用。

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

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光电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

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技术及自动驾驶技术。

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发挥智能技术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新型城镇化技术

加强城镇区域发展动态监测、城镇布局和形态功能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与节约利用、城市信息化与智慧城市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着力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

聚焦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基础理论问题,重点灾种的关键技术环节和巨灾频发与高危险区域,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控与综合应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示范。

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

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海上核动力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

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技术

发展新一代空天系统技术和临近空间技术,提升卫星平台和载荷能力以及临近空间持久信息保障能力,强化空天技术对国防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战略力量部署的综合服务和支撑作用。增强空天综合信息应用水平与技术支撑能力,拓展我国地球信息产业链。加强空间科学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开展空间探测活动。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全面提升航天运输系统技术能力,开展新概念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全球科技地球_地球科技看世界_地球科技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重点在数理天文、生命科学、地球环境科学、能源以及综合交叉等我国已相对具备优势的领域,研究提出未来5至10年我国可能组织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全球科技地球_地球科技_地球科技看世界

(文丨泰伯网 宋泽)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