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

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11-16 04:54:49 作者:
摘要:高俊: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项目支撑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

高俊: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项目支撑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家,省重点实验室4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55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8家,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家。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的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立项11项,安排总经费约2700万元。省基础研究计划支持生物多样性领域项目约150项,项目总经费约2500万元。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院士1人,省科技领军人才12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0个。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省技术创新人才363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8人,高层次人才团队4人,外国专家317人次。建有生物多样性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共165个,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物育种、物种基因研究、珍稀物种保护等多个领域,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王浩院士工作站,提出的高原山地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配置关键技术体系,为滇中引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我省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聚焦重大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开展科技集成与示范,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云南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积极引导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长江经济带(云南段)典型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屏障区开展水土流失防控、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等研发。通过“哀牢山地区受损林地生态系统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试验与示范”项目,摸索出较成熟的从苗木生产到林地恢复全过程技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可持续利用提供良好示范。围绕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组织实施“滇池海菜花—金线鱼复合生态系统重建及持续利用扩大示范研究”,突破海菜花人工组培繁育技术和金线鲃人工繁殖技术,在滇池流域建立海菜花恢复区6片共706亩,累计向滇池投放金线鲃鱼苗108.68万尾,构建了以海菜花—金线鲃为代表的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