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新课标:如何区分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与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如何区分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与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

时间:2023-11-19 17:55:42 作者:
摘要:数学观念,是一种基于概念的理解。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

如何学习知识_如何学习知识_如何学习知识

在2022版义教数学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小学以意识为主,初中观念为主,高中以能力为主。

小学,主要达到意识水平就可以了。

到了初中,很多意识要求的,上升为观念,有些要求达到能力的水平。

到了高中,就变成了关键能力。

什么叫意识、观念、能力?不同的学科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学科,不同的人,也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为了区别,在课标里,给出什么叫数学意识,什么叫数学观念,什么叫关键能力。

1.数学意识。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感悟,是学生通过多次参与某种数学活动,逐步形成的对活动特征、过程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其中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其特点是具体化、个性化与波动性。(小朋友参与许多数学活动,有一些感悟,形成自己初步的理解,就可以了。)

2.数学观念。这是一种基于概念的理解,是学生通过对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的对学科特征、问题与思考方式的理性认识。其特点是带有学科特征,相对稳定,对如何进行数学思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到了初中阶段,所有的数学概念开始给定义了,有了定义,有了命题,有了严格的推理,有了数学证明,在这样一种知识的水平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基本特征,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怎么去思考问题的原则,这就是观念的主要成分。)

3.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在掌握数学“双基”基础上,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内化的结果。其特点是可以外显为问题解决的效率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很多种,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

到了初中,还有三个主要表现是作为能力要求的。象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能力要求,就需要适当的数学训练和活动,因为能力是需要去做事情的。而且讲究做事的效率和水平。做为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解决问题,而且要讲究解决问题的效率,及思维品质。通过三个要求,小学生形成初步的意识,小学阶段只有运算能力。初中有三个作为能力,即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其它是作为观念。

(学习鲍建生教授新课标讲座摘抄及思考)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