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原标题: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对话 创新园区为何启动五年还在建设 ——对话俄罗

原标题:探访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对话 创新园区为何启动五年还在建设 ——对话俄罗

时间:2023-11-26 08:58:05 作者:
摘要:新民网是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3月中旬的莫斯科,最高温度不过5℃左右,但在近郊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里,却感受不到春寒料峭。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提醒着每个参观者,这里将成为俄罗斯最有活力的土地之一。

同样场景,也出现在圣彼得堡郊外。在圣彼得堡特别经济区南区,烟囱、吊车、打桩机等都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元素,新开辟的道路上更是停满各种车辆。特别经济区也有政府背景,由圣彼得堡工业政策与创新委员会指导建设。

但记者并非没有疑惑: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从2010年启动,称要在2014年完成建设,为什么还在“建设中”?圣彼得堡特别经济区在2005年获得批准,10年过去了,为何仍在建设?在与斯科尔科沃基金会创新发展部高级副总裁V·比洛夫、圣彼得堡特别经济区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安德鲁·伊凡诺夫、圣彼得堡工业政策与创新委员会副主席沙加·特尼施尼、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校长爱德华·克劳利对话后,答案浮出水面:俄罗斯在鼓励创新创业时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讲究把国内外资源放到一个盘子里。

顶层设计错位竞争

记者:如何看待产业园的定位?为什么建设进展与外界想象的不同?

V·比洛夫: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旨在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园区的入驻者既有企业员工、研发人员,也有大量年轻学生及创业者。创新园区一边在建设,一边也在调整规划,不断增加各种生活类配套设施,最终要成为一座具有生活、工作、教育等综合功能的“未来新城”。

安德鲁·伊凡诺夫:不同阶段的企业,要有不同的服务环境。圣彼得堡特别经济区集中了来自28个国家的370多家企业,其中大部分都有一定规模或相对成熟的产品,园区就给企业相应的扶持政策。园区不仅注重硬件建设,更强调软环境建设,出台了包括税收、通关、第三方中介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措施。

沙加·特尼施尼:将产业园区分门别类并给予对应政策,是俄罗斯避免不同园区“恶性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俄罗斯将所有产业园区分成工业制造、港口、旅游休闲、科技发展四大类,重点城市的定位各不相同,解决了城市之间争夺资源的问题。

俄裔海归一箭双雕

记者:同一类的产业园,可能涉及好几个城市,会出现“同质竞争”吗?

沙加·特尼施尼:同样定位的产业园也可以错位发展,让有限的国家资源能有的放矢。例如,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产业园都属于科技发展类,但入驻企业或人员有差别。圣彼得堡注重企业发展需要,莫斯科强调人的生活学习需要。这种错位既方便企业或个人选择合适自己的园区,也实现了国家资源有针对性地利用,避免资源分散造成的浪费。

记者:除了国内资源,如何看待海外资源对创新的意义?

爱德华·克劳利:我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知道海外资源意味着更广阔的眼界及更前沿的科学技术。所以,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选择与麻省理工合作,在学院机构、课程设置上充分汲取麻省理工的经验,开设15个研究中心和学生100%参与的分组实战课程。在200名教师团队的组建上,“海归”比例达到75%。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俄裔教师。一方面,他们对国家抱有感情,愿意回国就业创业;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又能帮助斯科尔科沃学院迅速获得教育优势。

英语授课网罗才俊

记者:听说斯科尔科沃学院的绝大多数课程将采用英语授课。英语在俄罗斯的公共场所使用率并不高,为何这么做?

爱德华·克劳利:英语能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语言是留学俄罗斯的重要障碍,用英语授课可以扫除这一障碍,方便学院网罗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根据规划,在初期1200名学生中,海外学生比例将超过20%。

记者:俄罗斯对海外资源的最新整合利用有哪些?

V·比洛夫:俄罗斯欢迎来自海内外企业、个人的任何创新资源,也注重收集创新线索。举个例子,从今年2月至6月,由斯科尔科沃基金会发起的“2015俄罗斯创新之旅”选拔赛,正在俄罗斯10个主要城市举行,海选最有特色的创新项目。去年,同样是这场选拔赛共引发来自全世界27个城市的数千名科研人员参赛,为我们带来了大量创新“金点子”。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