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要点精华与量化100条!
《逻辑与思维》知识要点精华旨要
一、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走进思维世界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4)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2.把握逻辑要义
(1)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同一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3)矛盾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4)排中律的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错误叫作“两不可"。
3.领会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②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二、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1.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以及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
(5)下定义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6)划分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2.正确运用判断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
(2)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主项都周延,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肯定判断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谓项都周延。
(3)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4)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5)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7)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8)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9)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3.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1)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2)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3)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4)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是:
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违反这·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5)联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每一联言支,就要肯定联言判断;肯定联言判断,就要肯定任一联言支。
(6)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7)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8)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4.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3)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4)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三、运用辨证思维方法
1.把握辩证分合
(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此”与“彼”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对立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与部分因为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
(3)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5)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6)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7)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理解质量互变
(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3)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4)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推动认识发展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3)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4)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5)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6)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一方面,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3)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创新思维的“新”,主要表现为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4)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5)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6)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7)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假如”式问题的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微信搜索:高中政治资源库
2.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1)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思维发散的技法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3)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5)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
(6)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7)逆向思维的方法有: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8)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要求: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3.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1)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4)如何运用超前思维:
①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②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③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④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
(5)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量化《逻辑与思维》59 条
量化《逻辑与思维》59
【特征10】【逻辑错误27】【法9】【式13】
□10个【特征】
1.思维:间接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性(舍去非本质属性抓住本质属性),能动性(如实或歪曲反映认识对象,又反作用于实践)。
2.抽象思维:基本单元概念性,运行方式推导性,思维表达严谨性。
3.形象思维:基本单元形象性,运行方式想象性,思维表达情感性。
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规律,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5.概念: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6.判断: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为真,不符合实际为假)。
7.辩证思维:整体性(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动态性(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8.创新思维: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9.联想思维:跨越的联结性(把对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关联,产生新观念),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10.超前思维:探索性(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预测性(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先事得知),不确定性(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27个【逻辑错误】
1.偷换(混淆)概念:违反同一律,改变概念内涵和外延,使不同的概念相混淆。
2.偷换(转移)论题:违反同一律,改变判断的内容,用另外内容不同的判断替换原判断。
3.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断定它们同时成立。
4.两不可:违反排一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断定它们同时不成立。
5.定义过宽: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
6.定义过窄: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
7.同语反复:定义项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8.循环定义:定义项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9.否定定义:定义用了否定形式。
10.比喻定义:定义用了比喻。
11.划分不全: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12.多出子项: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
13.标准不一:在同一次划分中,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划分标准。
14.越级划分:划分后所得子项不是母项最邻近的子项。
15.缺少主项或谓项:性质判断没有主项或谓项,意思表达不完整。
16.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不匹配,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
17.误用量项和联项:性质判断的量项或联项使用不准确,判断的量与质有误。
18.误用联结词:复合判断联结词使用错误,不能如实反映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
19.遗漏可能情况:选言判断没有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20.扩大概念外延: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了。
21.四概念: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
22.中项不周延:在一个三段论中,中项在前提中都不周延。
23.大项不当扩大:在一个三段论中,前提中的大项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
24.小项不当扩大:在一个三段论中,前提中的小项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
25.双否前提:在一个三段论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性质判断。
26.轻率概括(以偏概全):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的不完全归纳推理。
27.机械类比: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9个【法】
1.换质法:性质判断换质推理,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2.换位法:性质判断换位推理,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3.换质位法:性质判断先换质、再换位的推理。
4.换位质法:性质判断先换位、再换质的推理。
5.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其特点是“异中求同”。
6.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其特点是“同中求异”。
7.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结果,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其特点是“既求同又求异”。
8.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其特点是“同中求变”。
9.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现象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某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13个【式】
1.联言推理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2.联言推理分解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3.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能够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4.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不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5.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不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它的后件。
7.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它的前件。
8.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它的后件。
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它的前件。
10.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它的后件。
11.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它的前件。
12.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它的后件。
13.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它的前件。
相关阅读
-
整个大洞犹 如一株古木, 错节盘根, 散发开来, 洞中有洞, 天外有天, 山重水复,峰 回路转, 由天生灰质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无所不奇、无所不有...
-
7.若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
网上加职***钱的方法有哪些(介绍网上加职***钱的6种方法)
其实放寒假之后在家挺无聊的就想找点事做,看过豆瓣刷过知乎,发现挺多的网络找兼职,不能说日赚斗金吧,40、50也是有的。主要是因为我做了好几个,积累起来才40、50,也踩过很多......
-
8月15日,主题为“新秦商、新征程、新发展”的第十二届全球秦商大会开幕式暨主题论坛在陕西宾馆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赵一德出席并致辞,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大彤主持会议。...
-
在生活中,一提到初中,大家就会和“累”“苦”联系起来,其实,抓住学习关键词、找准重点,学习并不痛苦,作为初中生该怎么轻松提成绩呢?下面就来看一看初中各科知识的学习方法,请参考......
-
整个大洞犹 如一株古木, 错节盘根, 散发开来, 洞中有洞, 天外有天, 山重水复,峰 回路转, 由天生灰质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无所不奇、无所不有...
-
最佳答案不是珊瑚并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外壳,珊瑚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
-
一、线粒体的增殖许多研究结果和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增殖是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的。线粒体的分裂一般先经过一个生长阶段,然后其中的DNA进行复制...
-
在生活中,一提到初中,大家就会和“累”“苦”联系起来,其实,抓住学习关键词、找准重点,学习并不痛苦,作为初中生该怎么轻松提成绩呢?下面就来看一看初中各科知识的学习方法,请参考......
-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界中也存在着一些行为古怪、习性奇特甚至可以说是很「贱」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