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瞄准从0到1硬创新
“在美国硅谷地区,外国人占36%,中关村区域全加起来,外国人也不到1%,当前科技创新对国际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人才引进、签证等政策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第二小组讨论中,市政协委员、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熙第一个发言,就引起委员们对人才问题的热烈讨论。
今年上半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的引进加大力度,在落户等方面开出了前所未有的具体条件。
在徐熙看来,这份政策大礼包切切实实提升了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当前的问题是,企业反映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的宣传解读还需要进一步到位,吸引优秀人才的发展环境还要继续优化。
这个环境不仅仅是创新环境。对很多企业来说,孩子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能否有良好的养老医疗环境、人才能否落地、住房能否解决问题等,反而比优惠的产业政策更有吸引力。
在引进世界顶尖科技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掘年轻人才。徐熙说,人才政策要针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谋划。比如北京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将至少需要几万名程序员的支撑,这方面要尽早谋划。要紧盯风投、猎头等这些敏锐的市场主体正在跟踪的人才,“不要等人家评完奖了,再跟进做些锦上添花的事,到时候就晚了。”
市政协委员、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贺志强建议北京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比如:培育和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或中介机构在北京开展业务,进一步放宽和简化海外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许可的门槛和手续,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子女教育、汽车摇号、购房资格等方面予以一定照顾等。
市政协委员、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政府围绕大型科技企业建立“创新小区”,借鉴房地产建高档社区的做法,配套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资源,让这些优秀人才能切切实实地把根扎在北京。
市政协委员在调研报告中也建议,把重点扶持企业及其相关科创企业的税收增长与人才落户指标挂钩,以引进世界级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探索运用税收杠杆,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抵税政策,提升吸引力。
做强科技创新“生产线”
市政协委员任亚光所在的京城机电虽已是国家装备制造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但在与国外顶尖企业的对比中,他心头的危机感从未消除过。
13年前,京城机电并购了有“德国机床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马德里希·科堡公司。因受出口限制的影响,京城机电想将先进技术带回中国生产。但尴尬的是,德国公司拿来全部图纸,派工程师全程指导,还让德国技工负责加工,但依然造不出令人满意的高质量产品。
“原因就在于高精尖产业的配套产业链不够完善,一些配件不是漏油就是精度不够。”在任亚光看来,像高端机床这样的先进制造业,需要优质的产业链条予以配套,尤其在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更应高度关注。
京城机电所遇问题反映的就是现代创新的典型特征: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创新生态体系不完善,高精尖产业形不成集群,持续高水平的创新就得不到保障。
市政协委员、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虽然北京技术整体研发的规模、能力较强,但存在零散、持续性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创新链存在缺失或断裂,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一步加快,这种局面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结构性隐患。
他对此还有个贴切比喻,“科技创新体系就如同一条‘生产线’,其决定了产出的最大数量与平均质量,‘生产线’不升级,投入原料再多,提高的也只是产量,对质量不会有本质的提升。”
他建议,构建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四个层次,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的创新组织系统。特别注重加强应用研究,集中资源建设一批比肩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即弗朗霍夫学会)的新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完善创新链,快速整合最新科技成果,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形成专门性、持续性、积累性和规模性创新的技术工厂。
建立“企业吹哨、服务报到”机制
去年12月,北京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等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为北京的产业选择指明了战略方向。
而与此同时发布的还有财政、土地、人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它们和今年发布的“9+N”政策体系,都是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努力。
市政协委员在调研走访中听到不少企业反映,虽然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已出台,但市级层面协调联动服务成效不高,针对企业的高效精准服务不够也不灵活。
市政协委员、韩国SK集团顾问孙子强认为,北京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他建议,建立“企业吹哨、服务报到”的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和保姆式产业园区建设。
他说,政府应设立科技园区服务机构,解决科技企业的项目审批、工商、税务、银行、人力资源服务、法务、评估、资质认定、员工培训、资本对接甚至企业账务系统服务等共性服务问题,帮助解决科技企业的烦恼。
他还提醒,加强并优化科技创新项目和人才的评估机制,从市场上尤其是著名的外资和民营企业的专业管理者中选拔人才作为政府的顾问团队,组建专项产业小组,对专项人才和拟落地的产业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估,避免遗漏优秀人才和项目,更要避免庸才插队和不合格企业落地。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急需的服务各有不同。龙信数据首席数据分析师屈庆超委员也认为,应围绕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精准服务体系,如初创期需要的是宽松的准入环境,成长期需要的是资本的助力,发展期需要股改上市辅导,成熟期需要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等。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也要因企施策。”屈庆超说,政府支持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普惠的,尤其应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税费为主;针对大企业则要一企一策,特别是对未来具有保障国家安全和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
相关阅读
-
纳米生物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将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旨在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来应对医学领域的挑战。...
-
郝仁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欧洲接来自异空间的恶魔伊扎克斯,是他的第三个房客{伊扎克斯·古德曼(王大全)种族为炎魔,魔王阶级,人称“疯魔王”。恶魔形态有5米高,浑身流淌岩浆...
-
1、肛棘鱼:肛棘鱼有着“活化石”的称号,它们是至今存活的最古老动物之一。它们一度被认为曾在白垩纪就灭绝了,但是在1938年,一只活着的标本在南非被抓到。肛棘鱼是大型食肉动物...
-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证券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全国性财经证券类日报,是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等指定信息披露平台。在线免费阅读电子报,随时掌握重要财经资讯及上市公司动态。...
-
如此多的美誉就已经能说明,前往以色列考察不可错过的主题那就是科技创新,这是包括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不得不借鉴和认同的不争事实。而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农业创新则是以色列考察的...
-
如此多的美誉就已经能说明,前往以色列考察不可错过的主题那就是科技创新,这是包括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不得不借鉴和认同的不争事实。而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农业创新则是以色列考察的...
-
科技园区是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聚集创新主体、加速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聚合科技、人才、创新的综合平台。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各分园联动打造标杆性科技园区...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前途和命运。最近,作为联合国下属组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全球创新指数2022》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报告...
-
近日,2022年“全球出版50强”最新榜单发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再度入围“全球出版50强”,排名由去年的第41名升至第38名。...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作者: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
17全球品牌百强排行榜前20名,BAT只有两家入围谁出局了?
在WPP广告集团旗下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发布的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中...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