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2018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蜻蜓展亮相昆明动物博物馆

2018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蜻蜓展亮相昆明动物博物馆

时间:2024-01-14 11:52:49 作者:
摘要: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亮相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展览由昆明动物博物馆、生命条形码南方中心、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推出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色彩的天空”世界蜻蜓展亮相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展览由昆明动物博物馆、生命条形码南方中心、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推出,自5月22日开始长期展出于昆明动物博物馆二楼昆虫厅,昆明关上实验学校500余名师生及国内外蜻蜓专家、爱好者参加开幕仪式。

展出的蜻蜓标本由昆明动物所博士张浩淼,著名蜻蜓专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Matt Hamalainen捐赠。此外,Matt Hamalainen捐赠了蜻蜓文献资料。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李维薇在开幕式上向张浩淼、Matt Hamalainen颁发捐赠证书以表感谢。开幕式结束后,两位专家分别为学生们作了精彩的蜻蜓科普报告,讲述有关中国蜻蜓的生动故事,介绍蜻蜓的形态、蜻蜓有趣的行为、中国的蜻蜓明星等内容。

此次展览的蜻蜓标本均为“原色标本”,即为保存住活体色彩的标本。作为重要的观赏性昆虫,蜻蜓的色彩吸引着自然爱好者的关注。与蝴蝶、甲虫等其他观赏性昆虫相比,蜻蜓的自然之美往往被忽视,原因之一在于蜻蜓标本的保色难度极大。蜻蜓身体的色彩多数属于化学色,当蜻蜓死亡后,色彩随即消失。原色蜻蜓标本在全世界的昆虫收藏中很少见,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经过多年摸索,张浩淼自制出一套标本保色技术,真实展现了蜻蜓的自然体色,这种方法是开展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展览首次公开了诸多珍稀物种的生态影像和标本,一些特有物种仅在一座山脉的一两条溪流出没,保育级别相当高,展览介绍了有关这类“昆虫中的活化石”的知识。

此次标本的展出形式,打破传统的标本展示盒子,以简洁、现代的线条,衬托蜻蜓的精美。与六边形展区结合,成为昆明动物博物馆最漂亮、知识最丰富的特色展区之一,吸引了众多媒体,央视新闻记者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

开幕仪式

参观世界蜻蜓首展

听蜻蜓科普报告

绚丽多彩的蜻蜓展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