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广西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

广西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

时间:2024-03-22 00:54:54 作者:
摘要: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答案 C解析 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B项正确;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这个区域的蛋白质被激光分解,荧光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是因为该区域附近的被荧光标记的蛋白质或脂质流动到该区域,故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项正确;由此也可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D项正确;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项错误。‎‎2.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 C解析 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说明其具有膜结构并且含有核酸,动物细胞中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但其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如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项错误;细胞器丙无膜结构,含有核酸,说明其是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项正确;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D项错误。‎7‎‎3.(2018河北衡水中学十模)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C.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人体细胞中,催化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的酶都位于线粒体中答案 A解析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项正确;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脂质,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项错误;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也要吸收葡萄糖用于细胞呼吸,C项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分解成乳酸,D项错误。

‎‎4.(2018山东枣庄八中一模)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分子的主动运输和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B.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仍需要消耗能量来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只能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D.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答案 C解析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胞吞、胞吐和小分子的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A项正确;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仍需要消耗能量来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B项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可以双向流动,只是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的多于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的,C项错误;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项正确。‎‎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DNA和R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通过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答案 A解析 细胞核中RNA不能复制,A项错误;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B项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项正确;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项正确。‎‎6.下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