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时间:2024-03-27 10:56:16 作者:
摘要: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科技体制改革是重要着力点。两年前,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韩建民和他的团队收到了一笔“巨款”。“奖励幅度非常大,超乎我们想象。”韩建民说。

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科技体制改革是重要着力点。

两年前,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韩建民和他的团队收到了一笔“巨款”。“奖励幅度非常大,超乎我们想象。”韩建民说。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持有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应当由单位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

北京交通大学建立内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对于转让、许可等形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现金收益的97%奖励给科研人员,对于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将作价入股形成股权的90%奖励给科研人员。

韩建民团队在近30年时间里持续关注盘形制动领域科研开发,在铁质制动盘、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钢质制动盘等盘形制动领域不断积累,实现了盘形制动领域的自主创新。

201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将“轨道车辆用钢质制动盘开发及应用研究”科技成果作价1250万元,入股江苏北方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将股份的90%奖励给韩建民团队,剩余10%由学校资产公司代表学校持有,团队内部收益分配,由团队负责人负责。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是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北京大力探索制度创新。靳伟表示,“创新驱动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这几年,北京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生态,通过实施《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等政策措施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揭榜挂帅”被寄予厚望。

“揭榜挂帅”是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这就破除了论资排辈的老框框,让能者脱颖而出。

2020年底,中关村示范区启动试点“揭榜挂帅”新机制。一批中关村领军企业作为发榜企业,针对产业薄弱环节与企业“卡脖子”问题发布需求榜单,面向全国征集揭榜企业。

位于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院内的“天智航”就是发榜企业之一,该公司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揭榜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落地,解决核心部件的研制难题。

“天智航”是一家研制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科技企业。该公司发布了“多自由度力控医用机械臂”技术需求。“目前,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特别希望与国内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及高校院所合作,共同解决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天智航”负责人表示。

靳伟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培养引进更多的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信任为前提,赋予战略型的科学家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北京还诞生了全国首个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

2020年底,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揭牌。该基金专门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首期规模1亿元,其中,科技部出资2000万元,北京市出资2000万元,新曦基金会出资6000万元。力争未来3—5年基金规模将扩大至10亿元。基金在资助和管理中充分体现颠覆性技术突破性、非共识、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在项目挖掘、资助、管理和服务各环节,营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主平台建设生机勃勃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是“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怀柔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地。2017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俯瞰怀柔科学城,一派生机勃勃: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周长近1.4公里的装置区正式连接成环……

电子工程师杨丽邦就工作在这座充满活力的科学城里。2020年底,杨丽邦所在的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搬到了怀柔科学城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2021年春节,公司大部分员工不回家,加班加点研发生产。

在崭新的车间里,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人员忙着组装、测试产品,组装中的科学仪器闪闪发光。“中科大的教授采购了我们公司生产的原子层沉积系统,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今年,他们的第三套订单产品已经开始生产了。”杨丽邦说。

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设施平台集群,有很多像中科艾科米一样的公司,被吸引进入怀柔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将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积极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运行的新机制,支持与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共同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在能源、物质、空间等重点学科加快跨领域、跨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布局。”靳伟说。

中科院是怀柔科学城的主要建设力量。中科院承建和参建了26个装置和平台项目,涉及到物质、空间、生命、信息、地球科学等领域,部分项目已经进入科研状态。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黄向阳表示,“下一步,中科院参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重心将从建设向科研转移,重点谋划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

怀柔正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12月1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发射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怀柔一号”。这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空间科学实验室挂牌后的首个科学卫星发射任务。投入使用后,“怀柔一号”卫星的探测数据将下传至怀柔科学城,供科学家开展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启动建设阶段转向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加快推进已布局设施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早日投入使用,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城一区”正处在融合发展中,怀柔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引进多元创新主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高精尖产业能级,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