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塔利班诞生之前阿富汗长什么样子?

塔利班诞生之前阿富汗长什么样子?

时间:2024-03-30 11:53:12 作者:
摘要:正好有一篇1994年初的阿富汗的国情报道,半年之后塔利班就起兵了!

正好有一篇1994年初的阿富汗的国情报道,半年之后塔利班就起兵了!

【法国《世界报》1月18日文章】题:阿富汗在萧条中挣扎

那些在阿富汗首都和巴基斯坦边境作过旅行的人会为他们见到的被战争毁坏的村庄感到吃惊。许多村庄在遭到狂轰滥炸后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唯有坟墓可以证明,这里曾有人生活过。15年内战中死去的至少有1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

与战前相比,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在喀布尔居住着150万居民,比70年代的人口增加了约一倍半。在其它的城市中,如马扎里沙里夫、赫拉特、贾拉拉巴德等城市,情况也是如此。农村地区长时间的动乱是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在战前就很薄弱的工业现在成了一种遗迹。位于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边的喀布尔工业区在伊斯兰各派之间发生多次战斗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从喀布尔到马扎里沙里夫的“工业走廊”已不复存在。除了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厂外(如面粉厂、制糖厂、水泥厂),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已关门。公共服务部门也同样关了门。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管理。

邮局、电话局、银行都未恢复营业。由于萨罗比的大坝和水电站都掌握在忠于希克马蒂亚尔的人手中,首都的供电也是时断时续。在赫拉特,由于该地区首领伊斯梅尔·汗很难得到来自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的石油供应,供电也无法保证。相反,在马扎里沙里夫,人们可以定期得到主要来自前苏联中亚国家的能源供应。

道路情况很差。除了喀布尔到捷尔米兹的一段公路外,其它公路几乎难以通行。

地下资源的利用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作为外汇唯一潜在来源的阿富汗北部谢贝尔冈的天然气(在70年代,它每年可给阿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早就停产了。土库曼斯坦最近表示愿意帮助恢复天然气的生产。可恢复生产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潘希尔的金刚石似乎在保持开采,但那显然是一种野蛮开采。开采所得大多落到了控制阿富汗北部的伊斯兰组织手中。

在农村,战前生产大量水果的果园都被炮火摧毁了。要想重建这些果园恐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原先遍布这个干燥国度的灌溉网大多被埋在沙土中。各条水渠都有待被清挖和重修。

阿富汗广大的区域仍埋有地雷。人们估计,大约有1000万枚地雷。

总之,战争使国家的重心由南转向北。从喀布尔到巴基斯坦的“交通走廊”则因战争而变得不稳定。北部平原和它的中心城市马扎里沙里夫开始繁荣起来。

唯有一项活动仍然在继续着,这就是商业。大多数集市上都是人来人往。然而,商品的价格却令许多阿富汗人望而却步,尽管这些商品根本不上税。一些武装集团常在路上拦截货车,进行勒索,这也是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许多进入阿富汗的商品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或伊朗。

阿富汗时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它的货币。阿富汗尼仍在全国广为流通,它是这个中亚国家仅有的象征之一。拉巴尼总统的派别——伊斯兰组织控制着货币发行,货币仍然在莫斯科制造。这一控制成了一个决定性的政治因素。喀布尔政权的强人马苏德将军正在拿出大量的阿富汗尼来收买他的对手希克马蒂亚尔的盟友们。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塔利班起兵前夜,阿富汗正发生南弱北强的变化 ,马苏德一派控制着首都,并掌握着货币发行权,有趣的是,阿富汗货币还和“伪政权”卡尔迈勒时代一样,在莫斯科印造。而水电资源则被敌人希克马蒂亚尔一派掌握。马苏德虽有统一梦想,兴趣却在贿赂希克马蒂尔的盟友上。

阿富汗农业不振的根本原因是过去兴盛的水利灌溉网络因战乱被毁掉,且无暇恢复。

唯一有些活力的是北方城市和商业。

且报道似乎并未提及种毒、售毒、吸毒开始泛滥。

然而,自塔利班起兵后,人们才知一蟹不如一蟹。军阀共治时代,至少社会氛围还算多元共容,阿富汗的女性地位、教育还有基本保障,社会活力不受约束,人们过得很穷,却没有什么娱乐、文艺和生活方面的禁令。

塔利班到来后,阿富汗彻底沦入死气沉沉的中世纪。只有毒品种植和买卖算是唯一与极端神权相悖却又得到充分纵容的行业。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