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大二 生物技术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题 需要的可自取 记得留下你的脚印

大二 生物技术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题 需要的可自取 记得留下你的脚印

时间:2024-04-02 22:51:53 作者:
摘要:名词解释:1.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而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血影。2

名词解释:

1.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而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血影。

2.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3. 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在和配体结合后,还要通过与G蛋白的耦联,才能对靶蛋白(效应酶或通道蛋白)产生作用,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行为的一类特殊受体。

4.蛋白质分选:蛋白质转运至细胞特定的正确部位并组装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的过程,

5.踏车行为:当微管或微丝在一端的组装和另一端的解聚速度相同时,微管或微丝的长度保持稳定,这种现象称为踏车行为。

6. 脂质体(lipo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

7.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的死亡方式, 是自然的生理学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生理性细胞自杀行为。

8.持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9.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0.永生细胞系:在传代过程中如有部分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培养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永生细胞系或连续细胞系。

11.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

12. 细胞连接: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13. 细胞系(cell line): 是指由原代培养经初步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14.单克隆抗体技术:将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同某种肿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一方面可分泌抗体,另一方面可像肿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或移植到体内无限增殖,从而分泌大量单克隆抗体。

15.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16.细胞株(cell strain):是指细胞系经进一步的克隆化, 得到的由单一细胞组成的群体。

17.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

18.细胞工程:是指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通过在细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进行实验操作,获得重构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个体,创造优良品种和产品的综合性生物工程。

19.愈伤组织(callus):是指脱分化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松散的细胞团。

20.胞间连丝:是指穿越细胞壁,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共同组成直径为20~40nm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样管。

21. 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22.胞吐作用: 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2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

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4.原代培养:是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界,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 25.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6.支原体(myoplast):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问答题:

1. 电镜观察的生物样品在制作时有何特殊要求?简述般样品制备所要经过的主要步骤。

特殊要求: (1)要求样品根薄(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一般是数十纳米。切片厚度一

般仅为40~50nm。

(2)要求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精细结构。

主要步骤: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

2.简述生物膜结构特点。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能以

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3)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

3.在亚细胞水平我们可以将细胞结构大致归纳为哪几大基本结构体系?

(1)由蛋白质与核酸构建的遗传信息结构体系(包括染色体、核仁、核糖体);

(2)由蛋白质与脂质构建的膜结构体系(包括细胞膜、核膜与各种细胞器膜);

(3)由蛋白质与蛋白质构成的细胞骨架结构体系。

4.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5.简述Na⁺-K⁺泵的基木结构、运行机制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主要意义。

(1)结构: Na⁺- K⁺泵是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2)运行机制: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 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

(3)意义。Na⁺-K⁺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上,维持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这对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神经冲动的传播、细胞的渗透平街及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必要的。

6. 简述植物快速无性繁殖的特点。

(1)繁殖周期短,可加快培育某些难繁殖、繁殖速度低、珍贵或濒危等类植物;

(2)繁殖数量大,集约化培养使每平方米面积,每年可生产数以万计的株苗,增殖速度大大提

高;

(3)可以通过脱毒,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特别适合一些易感染病毒的植物,如马铃薯等;

(4) 不受季节和环境条件的限制,适于工厂化生产,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7.简述试管苗移梭时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菌类滋生;

(2)保持小苗水分供给平衡;

(3)移栽时选择合理的种植基质;

(4)注意一定光照,温度条件。

8.紧密连接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 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的

封闭作用(如血脑屏障)。

(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极性。

9. 协助扩散具有哪些特征?

(1)协助扩散比简单护散转运速率高。

(2)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3)不同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具转运特异性溶质的偏好性。

10.简述在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维代的实验过程污染发生的原因。

(1)培养基及各种接种器皿灭菌不彻底;

(2)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3)操作时人为带入;

(4)环境不清洁;

(5)超净工作区域不清洁。

1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1)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DNA、RNA、 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具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和独立进行转录相翻译的功能。

(2)但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

(3)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

(4)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速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12.简要阐述第二信使学说

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而导致产生胞内第二信使,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终止。

13.选择外植体时微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1)选择优良的种质

(2)选择健壮的植株

(3)外植体的增殖能力

(4)外植体的大小

(5)外植体的的年龄和着生部位

(6)选取外植体的季节和时间

14. 简述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基本功能。

线粒体与叶绿体主要供应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它们均为双膜封闭结构,称为产能细胞器;

内质网是生物分子合成的基地,脂质、糖类与很多蛋白分子是在内质网表面合成并分选运输;

高尔基体是合成物加工、包装与运输的细胞器;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系统。

15.细胞主要以哪几种方式产生对信号的适应?

(1)逐渐降低表面受体的数目,游离受体的减少降低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敏感性;

(2)快速钝化受体(使受体本身脱敏),从而降低受体和配体的亲和力,降低受体对胞外微量配体的敏感性;

(3)在受体已被激活的情况下,其下游信号蛋白发生变化,使通路受阻。

16. 膜脂分子主要有哪几种热运动的方式?

①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侧向运动是膜脂分子的基本运动方式。

②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③脂分子尾部的摆动。脂肪酸链靠近极性头部的摆动较小,尾部摆动较大。

④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一般情况下翻转运动极少发生。

17.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蛋白质终饰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主要有:

①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

②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③糖基化作用。

④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

⑤酰基化。

18. 分子马达主要是指哪几类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分子马达主要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这三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成员。

它们既能与微管或微丝结合,又能与一些细胞 器或膜状小泡特异性结合,并利用ATP的能量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进行运输活动。

19.动物细胞调亡的过程,在形态学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①调亡的起始。

②调亡小体的形成,

③凋亡小体逐渐被邻近的细胞或体内吞噬细胞所吞噬,其物质经消化后重新利用。

20.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具有哪些显著特征?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可分为哪几种?

与载体蛋白相比, 离子通道具有3个显著特征:

①具有极高的转运速事,转运动力来自溶质的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两种力的合力,即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运输的方向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②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

③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受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

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应力激活通道。

21.协助扩散具有哪些特征?

①协助扩散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

②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③不同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具转运特异性溶质的偏好性。

22.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在哪些水平上进行?分别调控什么?

①转录水平的调控:决定某个基因是否转录、何时转录及转录的频率。

②加工水平的调控:大部分基因的主要调控过程发生在转录水平上,加工水平的调控包括初始的RNA转录产物的加工和翻译水平的调控。

23.简述生物膜结构特点。

①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居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能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②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③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

24.简述试管苗污染的危害。

初代培养失败;增殖速度慢;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病毒和病菌的扩散;培养物的遗传变异。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