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本报记者 刘 垠
1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六场活动开启,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和商务部4部门负责同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与网友开展在线交流。
在谈到7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时,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表示,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学的春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每到历史的关键时刻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指导思想到战略部署再到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回望70年前,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余人,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应该讲,是一个人口大国,科技小国。70年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李萌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4位,是前15名里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967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9%,位居世界第二。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419万人年,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日益增强,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体系化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各类重大创新基地协同布局,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全链条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回顾70年,中国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李萌回应网友提问时说,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李萌说,科技实力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的探索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实现多点突破,涌现出铁基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等一批世界级重大成果。一批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成为领军人物。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战略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超级杂交稻、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5G、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发展先机。
三是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高。种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装备等一批科技成果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全国有80多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科技支撑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一批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等重大疾病的原研药物相继问世。智慧司法、智慧城市建设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壮大。2018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7万亿元,而1987年只有7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7469亿美元,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33%。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快速成长。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万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企业。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69个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五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围绕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主体活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0%,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提高到不低于50%,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学风作风、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
近年来,国家在为科技发展和科研人员营造政策环境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进展?针对机器人小央关注的问题,李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政策始终把相信和依靠科研人员,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活力作为重点。这几年,主要推动的改革创新包括进一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加大分配激励的力度,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推进减表和解决报销繁等7项行动,加强学风作风转变和科研诚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李萌说,科技实力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重要技术领域从全面落后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并跑、领跑的比例不断扩大;人才强、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路径正在加快形成。
“在巨大的成就面前,我们尤其需要清醒和冷静,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在很多领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科学积淀还不厚实,基础研究的原创能力不足,引领科技前沿方向的能力不足,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学风作风建设任务仍然很艰巨。”李萌坦承,我们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科技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科技日报北京9月19日电)
相关阅读
-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物权编最大的革新体现于以专章增设“居住权”这一用益物权。彰显弱者保护、私人自治及财产高效利用等理念的居住权制度...
-
一文看全!基因编辑原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科研机构,crispr,细胞治疗,高通量,古菌,基因编辑技术...
-
2009年江西高考状元失联,母亲患癌后以死相逼他才现身,为何
2003年,在江西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老杨家平凡的小院里热闹非凡。然而,世事难料,状元郎念完大学后,仅留下一条短信,就神秘地失踪了,这一走就是9...
-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胸科医院...
-
为何有些女性,在过夫妻生活时,会突然地哭泣?温柔的男人要了解
在夫妻之间的亲密时光里,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场景。尤其是当女性在某些时刻突然泪眼婆娑时,很多温柔的男人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究竟是怎么...
-
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大湾区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发表了主旨演讲,演讲的背景是默克公司(Merck KGaA)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核心区的第二家中国创新中心投入使用。...
-
人民日报1月30日文章: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央广网北京10月1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
-
【喜报·航天】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收官GEO星发射成功!
完美收官,星耀全球!6月23日9时43分04秒200毫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敏敏《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调查报告近期发布。报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的均值是33%。相较于2015年的调查,采纳率仅在18个月内就增长了......
-
1.天问一号(深空探测,火星探测)我国拉开了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的序幕,迈出了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第一步。我国通过一次发射,将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