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本科生工资多少钱一个月(本科一个月工资大概多少)

本科生工资多少钱一个月(本科一个月工资大概多少)

时间:2022-12-27 17:06:20 作者:萨从波
摘要:本科生工资是3000-10000不等。正常情况下,工资水平主要都和生活水平想对应的,工资高低主要在于付出多少,能力多少。当前对于本科毕业生,不管收入多少,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都非常大,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不容易。

高等教育数据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 《2021年本科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接近10%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月薪不足3000元,月入超过10000元的仅有不足5%

缪老师用56个字对它进行概括: 样本较大范围广,数字未必够客观,高端行业收入多,稳定就业未必差,五年过后天地宽,就业性质造不同,横向对此趣味足,自我定位最关键


一、样本较大范围广

这份报告的 有效样本 为,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毕业于401个本科专业(覆盖率接近80%)的 12.4万名毕业生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覆盖了330个行业和582个不同岗位。

根据报告显示, 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9.2%;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占4.3%;月收入4000-5000元和5000-6000元的分别为20.3%和21.2%,足足占到41.5%;月入3000-7000元的,占到了72.1%


对比某些媒体的调查报告动不动就拿几千个样本的数据统计来“说事”,麦可思的这份报告已经算是非常靠谱的了。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共有874万,这个数据包含了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约为310万。 12.4万人的样本占2020届310万大学本科毕业生的4%

二、数字未必够客观

中国很大,毕业生很多,统计起来颇为不易,4%的覆盖率已经不低,但 这份报告的数据足够客观吗?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一要定义好“分母” ,也就是这12.4万人,是否包括没有找到工作的本科毕业生; 二要定义好“分子” ,也就是毕业生的月薪数字是根据高校提供的就业合同数据来计算,还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发薪来计算。


遗憾的是,在媒体发布的报告中,我没有看到“分母”和“分子”的具体出处。但我想, 如果统计结果是根据大学提供的就业相关数字来计算的,水分恐怕不会小

三、高端行业收入多

尽管我认为薪酬数据未必客观,但报告中其他的一些统计结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 收入比较高的行业 。从统计结果来看, 月入过万的本科毕业生,多数就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建筑、电子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 ,哪些大学专业与这些行业对口呢?


第一类是计算机类的专业 ,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等; 第二类是电子信息类的专业 ,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等; 第三类是金融学类的专业 ,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保险学等等; 第四类是建筑土木类 ,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等。

如果你正在为2022年高考后选择什么大学专业犯愁,也许以上这些专业可以拿去做个参考。


四、稳定就业未必差

当爸爸妈妈和儿子女儿谈起就业的问题, “求稳”的往往是父母,“冒进”的往往是子女 ,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两个数字可以作为爸爸妈妈的论据,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一是离职率 ,报告显示 大学生就业后半年内离职率约为38% ,也就是说,10个毕业生走入职场,其中有4个会在半年后跟第一份工作告别。从这个角度,是不是可以看得出 年轻人的求职多少还是带有一点盲目性 呢?


二是闯世界 ,低收入(月收入不足同届毕业生平均数的一半)的异地就业者,有55%都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以及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这是不是从侧面说明, 不少年轻人的实力还不足以撑起自己的梦想 呢?

五、五年过后天地宽

报告中不仅对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进行了统计,还搬出了2015届毕业生毕业5年之后的薪酬,两相对比,亮点不少。 2020届本科生只有4.3%月收入过万,2015届本科生在毕业5年后却有44.6%月收入过万,9.1%月收入超过20000


短短五年之间,月入过万的比例放大了10倍? 时间的威力真的如此强大吗?

此外, 2015届月入过万的毕业生中,有67%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相关,收入未过万的毕业生中,只有62%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相关 。这是不是能够从侧面反映出选对专业的重要性呢?


六、就业性质造不同

2015届月入过万的毕业生 中,有 52%的人在民营企业 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有 22%的人在国有企业 工作;有 16%的人是公务员或者有事业编 。从表面上看,民营企业的占比比较高。但千万别忘了,在 收入非常低的人群中,同样是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占比最高 ,典型的“天花板高与地板低并存”。

与此相比, 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拿到手的现金未必很多 ,但胜在稳定性比较高,职业生涯没有太多的风险,而且很多 隐形福利是体制外无法想象的


七、横向对比趣味足

麦可思并不是唯一一家进行毕业生收入统计的机构, 智联招聘 曾经针对2020届毕业生发布过一份 《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 ,报告中显示,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102元。我认为这一份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是毕业生薪酬,而是 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的“企业最看重的人才素质” ,看重 “责任心” 的企业占55.7%, “抗压能力” 占45.9%,超过30%的还有 “人际沟通”、“逻辑思维”、“语言表达”

中国薪酬网 曾经发布过一份 《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 ,排名中显示,毕业生平均薪酬过万的高校只有25所,全部都是985、211、双一流名校。位于北京的有12所,位于上海的有7所,其他高校都在浙江、江苏和广东这三个省份。


八、自我定位最关键

看完以上的数据,缪老师总结了对于家长和学生最有价值的五个要点:

第一, 大学选专业非常重要 ,大学专业对于职业生涯初期的薪酬收入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位于 发达地区的名校 ,大概率还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薪酬;

第三,想要异地去发达地区发展没问题,但要先问问自己凭什么, 实力匹配再去闯荡

第四,对任何统计数据都要辩证地看,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 认真规划自己最重要


第五,多动脑, 尽早搞清楚自己是谁 ,有什么资源,擅长做什么,最喜欢什么,体制外的大开大合和体制内的旱涝保收哪个更适合你;

第六,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质,基本都是就业“软技能”,“责任心”、“抗压能力”、“人际沟通”、“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这些东西, 学校未必能教你,但你一定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去锻炼

一份报告56个字: 样本较大范围广,数字未必够客观,高端行业收入多,稳定就业未必差,五年过后天地宽,就业性质造不同,横向对此趣味足,自我定位最关键 。你毕业几年了,月薪多少?有没有感受过被平均的滋味?来评论区聊聊吧。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